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介绍了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发展流变、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形成根源、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运行机制与对比分析、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反思与转型。
内容简介
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历史和社会根源:我国古代数千年政治制度中形成的行政兼理司法传统是其制度根源;新中国建国后实施长达30余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其经济根源;在我国《商标法》立法过程中所采用的部门本位主义立法模式是其现实根源;来自外部世界的,源源不断地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被动发展的国际压力是其特殊根源。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合力,催生了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这一特殊现象的产生。本书希望突破知识产权法研究视角的局限性,将法理学、法律史学、行政法学和知识产权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使研究成果更具有深度,真正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程皓,法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四川大学法学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03年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任教,2009年获评副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发展流变
第一节 商标权保护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标与商标权概述
二、商标权保护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萌芽
一、1904年《商牌挂号章程》提出由行政主导的商标权保护制度
二、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规定商标权司法保护制度
三、1923年《商标法》确立商标权保护评定先置程序
四、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商标权保护行政先决制度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强化商标权行政管理的举措
一、1950年《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取消对商标争议行政裁决的司法救济
二、1963年《商标管理条例》确立商标全面注册制度
第四节 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1982年《商标法》确立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
二、1993年《商标法》修正案完善商标权行政保护制度
三、2001年《商标法》修正案改革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
四、2013年《商标法》修正案继续沿用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
第二章 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形成根源
第一节 制度根源——中国古代行政兼理司法传统
一、行政兼理司法传统的演变过程
二、行政兼理司法传统的特征
三、行政兼理司法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根源——新中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演变
二、计划经济体制对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节 立法基础——部门主导立法模式
一、部门主导立法模式的表现形式
二、部门主导立法模式的形成原因
第四节 特殊根源——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
一、中美建交压力催生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产生
二、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推动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完善
三、中国入世谈判促进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变革
第三章 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运行机制与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中国现行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解读
一、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二、侵害商标权的行为
三、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和双轨保护体系
四、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法理依据
第二节 中国商标权行政保护的运行机制与利弊分析
一、中国商标权行政保护实例
二、中国商标权行政保护基本程序
三、现行商标权行政保护方式的主要优点
四、现行商标权行政保护方式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 中国商标权司法保护的运行机制与利弊分析
一、中国商标权司法保护实例
二、中国商标权司法保护的基本程序
三、现行商标权司法保护方式的突出问题
第四节 世界其他国家关于商标权保护方式的对比分析
一、美国《兰汉姆法案》(2004)
二、英国《商标法》(1994)
三、法国《商标法》(1991)
四、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1994)
五、日本《商标法》(2008)
六、俄罗斯联邦《商标、服务商标和商品原产地名称法》(2002)
第四章 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反思与转型
第一节 对商标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
一、商标权的私权本质
二、商标权保护的私权原则
第二节 对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反思
一、商标权双轨保护体系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二、商标权双轨保护体系埋下冲突隐患
三、商标权行政处理结果容易偏向商标权利人
四、商标权行政处理结果会对司法裁决产生不利影响
五、商标权行政保护制度无法全面保障商标权利人权益
第三节 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的未来转型
一、实现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相分离
二、将商标侵权纠纷的一审管辖权下放至基层法院
三、将商标权行政保护程序逐步纳入司法轨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历史视域下的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研究是2017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程皓。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视域下的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