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小说文体研究(精)

汉唐小说文体研究(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探讨了应用文文体在汉唐小说发展和建构过程中的影响,研究角度别开生面。

内容简介

汉唐小说在文体构成上“杂糅众体”。目前学界多关注史传、诗歌、辞赋等与汉唐小说之关系,公牍文、书牍文、祝文等文体则较少关注。本课题在对融入汉唐小说“众体”统计、分类的基础上,考察其融入汉唐小说的具体方式;以叙事学和文体学交融的视阈,剖析各“文体”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揭示其融入汉唐小说的原因、规律;最后比较“众体”在汉唐小说中的组合方式,探讨汉唐小说文体建构的特点,及汉魏六朝小说过渡到唐传奇的深层原因。

本课题的价值和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学界甚少关注的多种文体纳入汉唐小说研究的范围和视野,可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演变规律;第二,公牍文、书牍文、判文等对汉唐小说的渗透,影响了小说文体的嬗变,甚至新文体的衍生。考察汉唐小说对诸文体的“跨界借镜”,有助于推动古代文体研究的深入。

作者简介

作者何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汉唐小说研究。

目前,已在《文艺理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求索》、《北方论丛》、《广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兰州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其中《书牍文与唐小说的文体生成》被全文转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史传与汉唐小说

第一节 史传叙事体例对汉唐小说叙事结构的影响

一、“史传叙事体例”对汉魏六朝小说叙事结构之影响

二、“史传叙事体例”对唐代小说叙事结构之影响

三、汉、唐小说叙事结构之差异

第二节 “史识”对小说叙述干预及汉唐人小说观念的影响

一、求真——合乎情理

二、弘扬佛道儒教——劝诫世人

三、广见闻——补史之阙

第二章 论说文与汉唐小说

第一节 汉唐小说中“议论”的主体

一、叙述者与故事人物

二、叙述者与作者

第二节 汉唐小说中论说文本的形式

一、论(辩)

二、评

三、说(解、释)

第三节 汉唐小说中“论说文本”的叙事功能

一、调节叙述节奏

二、揭示主旨

第三章 书牍文与汉唐小说

第一节 汉魏六朝小说中书牍文本之扫描

第二节 唐代小说中的书牍文本

一、完整引用

二、摘录

三、转述

第三节 汉唐小说中书牍文本的叙事功能:串联故事

第四节 唐代小说中书牍文本的叙事功能

一、刻画故事人物心理

二、改变叙事结构

第四章 公牍文与汉唐小说

第一节 汉魏六朝小说中公牍文本概况

一、诏令类

二、奏议类

第二节 唐代小说中公牍文本概况

一、神仙、道士上书皇帝

二、帝王、冥王、臣子上书天帝

三、臣民上书皇帝

四、天帝及皇帝颁布的诏令

第三节 汉唐小说中公牍文本之叙事功能:连接叙事元素

第四节 唐代小说中公牍文本的叙事功能

一、聚焦主脑

二、展示故事人物心理

第五章 祝文与汉唐小说

第一节 汉唐小说中的祝文本

一、祈祷的主体

二、祷祝的目的

三、与宗教、文化习俗之关系

第二节 汉唐小说中祝文本的叙事功能

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二、引故事人物出场

第六章 诗赋、骈文与汉唐小说

第一节 汉魏六朝小说之“诗笔”

一、汉魏六朝小说“诗笔”概况

二、汉魏六朝小说“诗笔”特点

第二节 唐代小说之“诗笔”

一、小说与诗相配

二、“诗笔”包孕于小说

第三节 “诗笔”在汉唐小说叙事中的作用

一、预叙情节或推动情节发展

二、控制叙述节奏

三、奠定叙述基调

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第七章 碑铭文与汉唐小说

第一节 汉魏六朝小说中的碑铭文本及其叙事功能

一、补充故事内容

二、预言故事结局

第二节 唐代小说中的碑铭文本及其叙事功能

一、介绍墓主身世经历

二、抒发对墓主的哀悼和评赞

三、预示故事的走向和结局

第八章 词、判文与唐代小说

第一节 唐代小说中的词文本

第二节 唐代小说中的判文本

第九章 唐代小说对汉魏六朝小说的吸收

第一节 唐代小说对志怪小说的吸收

一、沿袭题材

二、增改情节

三、叙事思维

第二节 唐代小说对志人小说的吸收

一、取材真实

二、娱乐

三、以情节展现人物性格

第十章 “文本”的会通与汉唐小说的生成和演变

第一节 以一种“文体”为骨架会通其他“文本”

一、以史传为骨架融合其他文本

二、以书牍文本为骨架融合其他文本

三、以公牍文本为骨架融合其他文本

四、以诗文本为骨架融合其他文本

五、以碑铭文本为骨架融合其他文本

第二节 以一种“文本”为核心融会其他“文本”

一、从史传中选取核心文本加以衍生

二、从诗歌中选取核心文本加以衍生

三、从辞赋中选取核心文本加以衍生

四、唐代小说从志怪中选取核心文本加以衍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一、典籍

二、专著

三、期刊论文

四、学位论文

汉唐小说文体研究(精)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何亮。

得书感谢您对《汉唐小说文体研究(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时代小说坊·守望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王汉坤在大革命前夜秘密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又与组织失去联系50年中,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矢志不渝地在湘北王家铺一带唤醒民众、组织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之后又参加抗日战争,支援解放战争,支持土改,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奋斗不止。小说情节贴近生活,真实感人,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理想追求。
中国小说史略 电子书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对中国小说考证源流,分辨真伪,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囊括汉人小说、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引据丰富,见解独到,分析鞭辟入里,评断允当,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加迪斯研究 电子书
本书把威廉·加迪斯这位被忽略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纳入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视野,分析加迪斯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加迪斯如何实现他对后现代社会的批评,体现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对历史现实和文化脉络中所隐含的危机的洞察,深刻领会他在小说中如何实现形式创新与意义深度的完美统一。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晚明人情小说的“理”与“欲” 电子书
本书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即从“情欲”的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 电子书
解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发掘历史的文化趣味,重现《史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