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

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

内容简介

启蒙就是彻底而神秘的焦虑,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在。

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完全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与恐惧的表现。

启蒙对自身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体现。

作者简介

作者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近年来主要从事虚无主义、主体性、物化、启蒙等问题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启蒙辩证法的先声:早期浪漫派的启蒙批判

一、 缘起

二、 浪漫主义的遭遇、定位与新解

三、 善服从于功利,真理屈从于自由

四、 理性的工具化与虚无主义

五、 浪漫派、马克思与古典

六、 自由理想与浪漫主义

七、 更能容纳差异的新启蒙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Ⅰ

一、 引言

二、 焦虑主题及其来源

三、 从生存论的“焦虑”到《启蒙辩证法》的“恐惧”

四、 他者焦虑作为《启蒙辩证法》的主题:如何对待他者

五、 结论:焦虑、恐惧与统治的轮回

启蒙与焦虑: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分析

一、 启蒙、主体化内含的焦虑与恐惧

二、 解除焦虑与恐惧的尝试:宗教、神话、巫术、启蒙

三、 以主体性应对焦虑与恐惧,及其引发的轮回

从支配到和解:焦虑的启蒙主体性之走向

一、 基本情绪与主体性:焦虑与恐惧

二、 作为支配者的启蒙主体

三、 谋求新的自我主体

恐惧的深化与拓展:从尼采到《启蒙辩证法》

一、 恐惧作为启蒙的情感基础:从尼采继承而来

二、 恐惧成就的主体性

三、 主体化作为克服恐惧的方案

残酷与关怀:《启蒙辩证法》的尼采形象纠偏

一、 《启蒙辩证法》的尼采形象:“强横派”解读的典型

二、 等级制的多元主体

三、 等级:能力与责任

四、 等级制下的残酷:自然与故意

《启蒙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再激进化策略

一、 马克思、恩格斯:抽象的同一性与具体的同一性

二、 霍克海默、阿多诺:同一性的暴政

三、 恐惧与同一性的统一:马克思与尼采的结合

现代启蒙主体的古典溯源:奥德修斯

一、 趋神而不祛神

二、 满怀各种情感:悲愁驱动的狡诈

三、 自然与主体

四、 结论

主题Ⅱ:“自我”还是“和解”

一、 奥德赛式自我是主体吗

二、 锻造中的自我与理想化的自我

三、 奥德赛式主体自我的特征

(一)理智处于与各种情感的密切一体性关系之中

(二)奥德修斯式主体是没有普遍性的自我主体

(三)神明约束下的自我,被解释为欺骗神灵的理性自我

(四)何种意义上是依赖内在性的自我

四、 自觉的和解:《启蒙辩证法》的主题Ⅱ

“主体”在什么意义上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

一、 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澄清

二、 区分不同层次的“主体”

三、 两种不同的启蒙,意识形态的必需

“辩证法”的再启蒙:《启蒙辩证法》的辩证法观

一、 尼采对辩证法的启蒙(批判)

二、 辩证法与进步固定联系的断裂:以尼采改造马克思、卢卡奇

三、 辩证法的再启蒙:自否性与和解

《启蒙辩证法》中的三种“辩证法”概念

一、 苏格拉底式辩证法的情感基础

二、 防止辩证法沦落为追求绝对的“形而上学”

三、 自否定、自悖谬的辩证法

四、 扬弃自否定的积极辩证法

《启蒙辩证法》对虚无主义的反思推进

一、 虚无化的对象:从崇高价值到基本价值

二、 深度虚无主义的起点:从苏格拉底到荷马

三、 深度虚无主义的机制与路径:个性、自然的被否定

四、 信仰与艺术的科学化、工业化:进一步的虚无主义

《启蒙辩证法》与中国的虚无主义

一、 启蒙辩证法就是启蒙走向神话、野蛮和虚无的不归路?

二、 从“实践”到“身体”:陷入虚无主义

三、 纠偏:两类文本的作用

极致的启蒙还是全理的启蒙

一、 启蒙的极致化与合理化

二、 困囿在极致化与合理化之间的尼采

三、 启蒙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是202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森林。

得书感谢您对《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经验范式的辩证法解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经验”在辩证法中的命运、辩证法起点概念的重构、绝对的否定与差异性逻辑、“否定的”真理观、“否定的”自由观、辩证法精神的两个维度及其实现途径。
戴震哲学思想新探:以戴震为中心的乾嘉学术及其现代性研究 电子书
本书汇集国内哲学研究领域关于“戴震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生态危机的第三维反思 电子书
本书以“生态危机反思”为选题,属于时下的热点话题,从生态哲学视角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进而构思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最终落实到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人才的培养等具体措施上,构思巧妙,逻辑清晰,参考资料丰富,学术价值很高。其创新之处还在于,提出了生态人才的概念和具体培养和使用的措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非常值得肯定。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
关帝信仰与格萨尔崇拜:以藏传佛教为视域的文化现象解析 电子书
关帝信仰虽源于中原,但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关帝带上风靡藏区、独一无二的完美英雄——格萨尔的面具,以格萨尔的称谓流传至今,体现了汉、满、蒙、藏等民族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纽带相互联系、彼此交流的历史本相。本书通过对大量的藏文文献资料,尤其是格萨尔拉康、功德林白度母殿所藏签文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关帝信仰转化为格萨尔崇拜的传播历程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