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通论3·民俗资源论

中国民俗学通论3·民俗资源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仲富兰多年来潜心专研中国民俗学的一部全面、系统、创新的力作。

内容简介

本卷是“民俗资源论”。针对改革开放大潮下如何利用民俗资源,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提高。全书系统分析了作为发展经济重要资源的民俗文化从资源到资本,再到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

从事文化产业创业的学子,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发。

作者简介

作者仲富兰,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有三卷本《中国民俗学通论》《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民俗传播学》等四十多部著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与上海市社科研究课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社会转型与新民俗资源观

第一章 民俗资源:概念与分类系统

第一节 人类资源观的演变

第二节 民俗资源的分类系统

第三节 民俗资源分类的组合系统

第二章 民俗资源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传统节日与资源内涵

第二节 民俗资源的特征

第三节 共享与持久的文化盛宴

第三章 都市民俗与资源集合

第一节 民俗资源集聚与留存

第二节 民俗资源的层次与衍生

第三节 物态与非物态的资源整合

第四节 多样性与集合性统一

第四章 研究民俗资源的维度与视角

第一节 历时性:人口资源再生

第二节 共时性:民族资源发展

第三节 乡土视角:承载乡愁的宝贵资源

第四节 海洋视角:广阔无尽的资源优势

第五章 民俗资源与文化创意

第一节 民俗资源与创意产业

第二节 民俗资源与传媒互动

第三节 数字技术与节日创意

第六章 民俗资源的价值内涵

第一节 人文内涵与国学价值

第二节 尊老敬贤的家国传统

第三节 民俗流变与人文价值

第四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巨大空间

第七章 传统节日与古镇资源保护

第一节 节日资源保护与认同

第二节 非遗资源保护与开发

第三节 古镇资源保护路径探寻

第四节 保护方式与手段的创新

第八章 资源开发与文创产业发展

第一节 承载乡愁的美丽中国

第二节 从民俗资源到文创产业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强国

第一节 厚积薄发与酒文化创意

第二节 古镇保护与未来家园

第三节 寻找消逝的文化记忆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民俗学通论3·民俗资源论是2015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仲富兰。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民俗学通论3·民俗资源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道德自觉论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当前社会道德生活为根基,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基点,旨在增强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彰显道德自觉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
写作另论 电子书
写作是比较特殊的学科,很多知识点,学生因为个性不同理解接受不同。整齐划一的共性知识和套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收效并不理想。本教材的出发点,即尝试弥补类似的缺陷,立足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写作的精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套路并运用。本教材是作者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延伸,重在通过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达到写作时流畅输出的目的,并引用了一些写作实例向学生详解,能快速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并进而辅助学生的写作实践
外语功夫论 电子书
本书用系统论的观点在对外语地位、功夫理念、相关量、职场应用、表达运用等诸方面加以阐释的同时,对于外语教育、功夫修炼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大论瓶颈 电子书
本书从一个经济学者、一个教育专家、一个13岁孩子父亲的视角,以事件为线索,以案列为载体,以“突破发展瓶颈、成就辉煌人生”为主题,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人生规划、企业发展、城市运营、国家战略等丰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