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抗战史观这样讲

思政课:抗战史观这样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精日”现象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该现象产生的错误历史观的特点和成因。

内容简介

作者从抗战题材电视剧、电影、小说和历史普及读物等方面探究抗日战争历史记忆形成的机制,考察抗战历史记忆与抗战史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书中还搜集、整理了十四位抗战老兵的口述史,同时收录了多名参与口述史工作同学的心路历程,为读者呈现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思政课”。

作者简介

作者王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政治史、党史,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一、 概念厘定

(一)新时代青年群体

(二)新时代抗战史观

(三)新时代青年群体的抗战史观

二、 历史观与历史记忆

(一)集体历史记忆与个体历史记忆

(二)历史记忆与历史观

(三)抗战老兵口述史研究综述

三、 研究框架

第一章 “精日”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应对措施

一、 “精日”现象的泛起及表现特征

二、 “精日”现象的生成逻辑

(一)日本对华实行文化教育侵略的历史残留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盛行的思想祸水

(三)抗战历史教育存在不足的现实困境

(四)当代青年特殊处境的心理引诱

三、 “精日”现象的消极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精日”现象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二)“精日”现象亟待治理

第二章 青年群体抗战史观分析

一、 当代青年抗战史观存在的问题

(一)抗战过程模糊化

(二)抗战事迹娱乐化

(三)抗战英雄污名化

(四)抗战价值边缘化

二、 当代青年群体抗战史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抗战史观教育缺陷多

(二)抗战史观宣传偏差大

第三章 青年群体抗战历史记忆分析

一、 抗战题材电视剧

(一)抗战题材电视剧的现状

(二)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抗战题材电视剧对历史记忆的影响

二、 抗战题材电影

(一)概述

(二)人物塑造与历史差距

(三)悲剧与喜剧交叉融合

(四)历史意义引导与历史话语权

三、 抗战题材小说

(一)抗战小说的发展

(二)抗战小说对正确集体历史记忆的塑造

(三)抗战小说塑造集体历史记忆时出现的问题

(四)结语

四、 抗战题材的历史普及读物

五、 小结

第四章 抗战老兵口述

抗战老兵陈兴发:见多了鲜血与死亡,便不知道怕了

见多了鲜血和尸体,便不知道怕了

战斗部队打光了,医疗兵也能打仗

抗战老兵杜相云:八发子弹打死两个日本鬼子

抗战老兵刘长命:三次当逃兵,我参加了抗战,但不算一个英雄

第一次入伍:被保长拉壮丁入伍,编入地方民团受训

第二次入伍:为让家人吃口饱饭,顶替别人参军入伍

第三次入伍:受到他人蒙骗,被强行编入队伍

抗战老兵李祥毕:没有我们就没有今天

家恨愤不平,国仇毅参军

训练班学习,有得也有憾

敌我实力悬殊大,坚持拼搏打胜仗

抗战老兵乔树芝:渴望祖国统一的黄埔老兵

战火硝烟催上路,匆匆一别赴黄埔

智勇双全展无畏,回忆往昔不忍读

拨云见日终凯旋,寄语青年中国强

抗战老兵薛福顺:少年参军,一生报国

苦难童年坚定参军之志

行军打仗不畏日军顽固

战斗岁月铸就难忘青春

抗战老兵占仲华: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离战场

目睹鬼子恶行后瞒着父母参军

行军条件艰苦,成为坚守的最后一人

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当兵就是要打好仗

遗憾没有多对后辈讲述战争经历

抗战老兵赵启生:我们抓到了鬼子的迫击炮手

三丁抽二,加入民团

成为军部后勤兵,亲历抗战惨烈

苦守终获胜利,俘获鬼子炮手

抗战老兵夏心富:徘徊于鬼门关后,我参与了两次日军投降

被抓编入国民党,鬼门关里走一趟

艰苦抗战咬牙坚持,接受投降遗憾参与

弥补遗憾再受降,战争胜利荣入党

抗战老兵熊士林:一腔热血保家卫国,还乡生活有起有落

不顾劝阻把军参,一腔热血报国家

加入缅甸远征军,战争惨烈不后悔

抗战胜利心欢喜,还乡生活亦坎坷

抗战老兵臧家祺:志愿参军只为国泰民安

心怀国家乡亲,毅然离家参军

战争残酷无情,百姓欢迎暖心

抗战胜利结束,报国之心永存

抗战老兵肖先东:抗战就是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巧遇红军,放牛娃立志为穷人革命

走过长征,吃尽千辛万苦

做过侦察兵,截过国民党的装备

抗战精神就是愚公精神,条件再差也坚决把敌人打垮

莫要忘本,国家富强百姓才能幸福

抗战老兵徐光礼:坚守成了影响我一生的信条

训练艰苦,但是我能坚持

炮弹呼啸,但是工作不能离开

渴望回家,但是我还得听从上级命令

抗战老兵张培哲:魔鬼之地走出的铁血英雄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云梯

绝境逢生,魔鬼之地里走出的铁血英雄

二次出征,壮士齐心战日寇

第五章 湖北地区大学生走访抗战老兵的感悟与收获

学生甲:让阳光普照,望精神永存

实践随笔

学生乙:真实,震撼,感动

真实

震撼

感动

学生丙:老兵精神不朽,荆楚红音永存

学生丁:走访日记

学生戊:走访感想

学生己:打捞历史的细节,唤醒心灵的痛感

学生庚:实践日记

实践感想

实践随笔

第六章 以抗战老兵口述史为基础的课程与教案展示

教学设计:抗战老兵徐光礼介绍

思政课:抗战史观这样讲是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斐。

得书感谢您对《思政课:抗战史观这样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电子书
探究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电子书
赵一兵、王晓惠、殷向飞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高职院校人文通识读本)》以专题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人手,涵括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整体特征,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汉字的特点及演变历程,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中所蕴含的礼俗特色,传统服饰文化的演进及特质,紫禁城的建筑和封建礼制,科举制度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讲述宋代汴粱城的社会生活,孔子思想
潇水讲三国1:军阀崛起 电子书
著名历史作家、通俗讲史开创者潇水作品,再现真实三国历史。
中国史学史十五讲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五讲,内容包括“五经”的历史观与史学观;先秦诸子与私家史著的历史观;易学视域下的汉代史学思想;“究天人之际”:传统史学的整体思维;“通古今之变”:传统史学的通变思维;“成一家之言”:传统史学的创新思维;求真与求道:传统史学的二重性思维;史鉴与资政: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理念;传统历史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才学识德”:传统史学的史家修养论;“六经皆史”:明清史学的经史关系论等。
潇水讲三国2:剑指天下 电子书
著名历史作家、通俗讲史开创者潇水作品,再现真实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