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怨恨观研究:以先秦两汉子书为探讨中心

中国古代怨恨观研究:以先秦两汉子书为探讨中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怨恨是主体受到客体刺激之后心情的一种委屈不平的抑郁状态。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主体主动搜寻刺激下产生的怨恨为自生型怨恨,此种怨恨源于主体自身的欲望;客体主动施加刺激下产生的怨恨是为他生型怨恨,此种怨恨源于客体对主体的伤害。以先秦两汉子书为代表的中国古籍对怨恨的发生逻辑、观念基础、规范原则、体察途径、消除方式、控制措施、调节策略、疏导指向、治疗药石多有论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怨恨观”。

作者简介

作者张磊,1985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2005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7年起,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起,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代序 中国文化现象中的“内平衡”与“外平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时段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材料

第三节 怨恨研究相关概念、逻辑之厘清

第二章 怨恨发生逻辑的多角度省察(上)

第一节 道德角度

第二节 责任角度

第三章 怨恨发生逻辑的多角度省察(下)

第一节 情感角度

第二节 利益角度

第四章 报与直:怨恨实施的观念基础与规范原则

第一节 “报应观”与怨恨

第二节 “报答—报复观”与怨恨

第三节 关于“以德报怨”

第四节 关于“以直报怨”

第五章 怨恨的体察、消除与控制

第一节 体察怨恨的途径:下情上达

第二节 消除怨恨的方式:损己利人

第三节 控制怨恨的措施:富、教、法

第六章 怨恨的调节、疏导与治疗

第一节 调节怨恨的策略:价值置换

第二节 疏导怨恨的指向:反求诸己

第三节 治疗怨恨的药石:诗、礼、乐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古代怨恨观研究:以先秦两汉子书为探讨中心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磊。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怨恨观研究:以先秦两汉子书为探讨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明清女性文人研究:以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为例 电子书
本书围绕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其人其事及产生的“冯小青现象”,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
先秦古礼探研 电子书
礼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先秦古礼幽眇,传统礼仪研究聚讼纷纭,本书综合利用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资料,对先秦时期的祼礼、朝聘礼、赠馈、牲体礼等礼仪做了多角度、多视野的综合研究,对礼仪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提出了独到的认识。研究古礼的意义,不是要恢复古制或以古律今,而是为了探究其化民成德、敦睦群伦的功能,探求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以期稽古振今。
诗与意识形态: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 电子书
本书从历史和思想史演变的角度,考察了从西周之初到两汉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以及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诗歌功能、诗学观念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南开史学青年文库)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两汉时期的风俗观念进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讨两汉风俗观念和社会软控制之间的联系。
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