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云南为案例,基于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评价体系,对云南省78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进行了实际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了平台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效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表现优异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典型案例;结合产业发展态势和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基于创新驱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出了今后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平台布局、强化平台管理、营造创新环境的建议。
作者简介
作者许传坤,理学博士,曾供职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企业,拥有着丰富的研究、实践和管理经验,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院长。
进入高校工作后,潜心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理论、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编委会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编辑说明
前言
第一章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历史沿革
一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一)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三)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实质与特征
(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二 产业技术创新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推动我国进入全球创新领导者行列,提升国家竞争优势
(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推动人才强国战略
(四)成为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动力
(五)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一)起步探索阶段
(二)跨越发展阶段
(三)优化提升阶段
第二章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梳理
一 国家政策
(一)宏观规划类
(二)管理指导类
(三)发展促进类
二 云南省相关政策
第三章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一 评价核查目的
二 评价核查的意义
三 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技术创新评价的发展阶段
(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构成
(三)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
四 评价核查的对象和范围
五 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一)评价内容
(二)评价指标
(三)评价结果划分
六 评价核查过程
(一)自评阶段
(二)初审核阶段
(三)实地核查阶段
(四)评价分析阶段
第四章 云南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评价
一 总体态势良好
二 发展层次逐步拉开
(一)优秀层次
(二)良好层次
(三)一般层次
(四)基本合格层次
(五)不合格层次
(六)其他
(七)总体评价
三 生物、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的平台表现突出
四 创新平台的条件与能力建设情况
(一)经费投入
(二)装备与设施条件
(三)人才与队伍
(四)平台建设
五 创新平台成果与贡献情况
(一)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二)创新成果产出
(三)行业贡献
(四)创新平台的创新环境建设
六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明显成效
(一)矿冶及新材料产业领域
(二)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
(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
(四)信息产业领域
(五)先进装备制造领域
(六)节能环保领域
(七)其他领域
七 平台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活
(二)人才培引不力
(三)发展动力不足
(四)信息沟通不畅
(五)成果质量低于预期
八 评价核查结果的应用
第五章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典型案例和模式分析
一 典型案例
(一)病毒性传染病生物制品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二)花卉新品种开发与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三)热带亚热带牛羊良种繁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四)云南省工程结构减隔震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五)云南省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和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六)云南省轨道交通大型养路机械工程研究中心
(七)云南省合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八)云南省木本油料食用油工程研究中心
(九)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十)贵金属催化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云南)
二 模式分析
(一)高校主导模式
(二)科研院所主导模式
(三)企业主导模式
第六章 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的对策
一 更新观念、深化对创新驱动内涵的认识
(一)充分理解创新是动态非线性交互型的模式
(二)科学把握创造知识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三)深入思考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
(四)主动适应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
二 准确把握云南省重点产业培育和产业技术突破的方向
(一)云南重点产业培育的路径思考
(二)云南重点产业培育的方向
(三)云南省重点产业技术突破的方向
三 健全创新平台的管理体制机制
(一)细化平台管理制度
(二)建立差别化的管理机制
(三)优化评估评价体系
(四)进一步发挥创新活动的市场导向作用
四 编制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规划
(一)编制平台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二)制订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
(三)强化现有平台的运行管理
五 优化平台布局,补齐发展短板
(一)服务好云南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全局
(二)聚焦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
(三)优化调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的平台布局
(四)加大资金投入
六 构建融入数字经济框架的产业技术创新信息化平台
(一)把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开发全省统一的创新平台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三)构建开放的平台综合服务网站
(四)建设研究成果信息分享发布平台
七 加强产业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一)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开放共享
(二)建立成果转移转化报告制度
(三)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八 探索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体系
(一)逐步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
(二)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
(四)支持科研人员面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
九 强化平台间的研发协同和产业联动
(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协会(联盟)
(二)强化协同发展
(三)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十 建立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量化评价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以云南为例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许传坤。
得书感谢您对《基于量化评价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以云南为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