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

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就国家记忆的生成机制与经典建构、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危机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

内容简介

从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现象来看,“国家记忆”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国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和焦点词。作为记忆的主体,国家是集体性的主体,是象征性的主体,是功能性的主体。集体性在于记忆的结构和框架,象征性在于记忆的精神和意识形态意义,功能性在于承载形塑和传承记忆的职能。在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面临的危机或问题同样彰明较著。

作者简介

作者赵静蓉,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分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与文化研究,主要讲授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化导论、英美文学、20世纪西方文学等课程,获暨南大学第二届本科课程全英语教学竞赛优秀奖,是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对象。

在《社会学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

著有《抵达生命的底色——老照片现象研究》《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等,主编有《记忆》一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国家记忆:概念辨析与研究路径

一、中国记忆: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二、祖国记忆:文化心理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三、民族记忆:民族志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四、政党记忆: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第一章 国家记忆:记忆归属及生成机制

一、位置叙事:国家记忆、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

二、国家记忆的生成机制:强制性“嵌入”与“诗性自觉”

第二章 “嵌入”的集体记忆

一、《歌唱祖国》:媒介动员、文艺评价与仪式确证下的国家记忆

二、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选流变:体制化的国家记忆

第三章 “诗性自觉”的集体记忆

一、《东方红》的时代变奏:感性之维的国家记忆

二、港台地区学界的存在主义接受:理论·渗透及其记忆建构

第四章 经典:阐释国家记忆的形成

一、经典对国家记忆的形塑

二、经典场域:博物馆的文化治理功能

第五章 文化创伤:一种特殊的国家记忆

一、创伤的文学表征

二、创伤记忆的结构和力量

三、文化自主性下创伤的核心表征

四、文化创伤建构中的媒体记忆策略

第六章 道歉:反观国家修辞与国家记忆的政治性核心

一、记忆修辞

二、情感叙事

三、创伤复原的结构性构成

结语 数字时代的国家记忆:危机与未来

一、数字时代:记忆研究的现实语境

二、国家记忆的危机与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是202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赵静蓉。

得书感谢您对《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城市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主要阐述当代城市与城市产生的文化以及文化塑造城市之间关系。
厦门闾里记忆 电子书
追溯厦门城市历史、人文发展轨迹,追寻厦门与台湾数百年亲情,探寻掩藏民间之闽南文化、历史遗存、亲历、亲访、亲见,多为资料外之新发现。记述厦门港城、古街、闾巷、古村、古寨、古厝、古桥、古亭的历史掌故逸事。
犹太流散中的表征与认同:徐新教授从教40年纪念文集 电子书
本书共收录国内外知名犹太学专家围绕以“犹太人流散”为主题撰写的论文27篇。流散是犹太文明的核心特征。早在两千多年前,犹太人的大部分就已经居住在巴勒斯坦之外,这无论在语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方面都对犹太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犹太流散的历程、表现和经验,对于深入认识犹太文明不可或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的流散社团(如海外华人社团)也日益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本书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
桥梁文化与美学 电子书
“桥梁文化与美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在桥梁发展技术的基础上,讲解桥梁历史、文化、创新与美学的发展过程,启发读者的心智,加强桥梁工程专业熏陶和美学理解,开阔视野,以设计与建造出更加新型和优美的桥梁。从历史、人文、技术、美学诸方面讲解桥梁的文化与美学,包括桥梁新理念产生的基础条件、新颖桥梁产生的理念、典型桥梁的案例、桥梁先驱的奋斗历程等。桥梁作为一种建筑结构,不
孝顺文史记忆 电子书
本书梳理了孝顺的文化脉络,对孝顺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收集、整理、阐释,涵盖了历史、文化、名人、街区、祠庙、古建、风物、物产、传说、名胜等诸多方面,同时也记录了孝顺镇在金义新区建设中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