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35年写作生涯精选文集,启迪哲学文化,治国理政新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作者35年写作生涯的文论中挑选而成的集辑。全书主题集中,分为“历史的启迪”“哲学的辨析”“文化的引领”“价值的导向”“方略的选择”“民生的考量”“人才的选用”“党建的权重”和“实干的坚毅”九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着逻辑联系,绝大多数文章在党报党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过,很多文章获过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奖项。本书的出版,为配合宣传新时期治国理政新思想有着积极作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周溯源简介
前言
上册
第一章 历史的启迪
历史学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论学习历史
认真学习中共党史
提倡多一点历史的眼光
揽辔澄清 剥古酬今
略论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共性原因
是谁在主宰社会的治乱兴衰 ——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若干认识
一 神、天、天命
二 人事
我国古代历代王朝动乱衰亡的规律性
中国古代王朝动乱衰亡的体制探秘
论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
一
二
三
论历史的规律与历史的选择
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
一、洋务运动为近代中国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思想剖析
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
一、中国抗战迫使日本放弃“北进”方针
二、中国抗战阻滞了日本“南进”扩张
三、中国战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洋战场
四、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发展
新中国史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戴逸教授访问记
谈谈我党领导人对史学的重视与运用
盛世修史传承文明 ——访《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
开拓20世纪中国史研究 ——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正确地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出版
明确的指导思想 高标准的写作追求
特色鲜明 精品读本
让历史告诉未来
世纪回眸 益人心智 ——读《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新的世纪新的“历史”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评介
魏晋的“清谈”之风
“株连”的另一面——“荫庇”
南京大屠杀五十周年感怀
胜利的启迪
汲取历史智慧 提高领导水平
一、《资政史鉴》的由来
二、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经验
三、领导干部必须读史知史,增强历史的眼光
四、弘扬重视历史借鉴的优良传统
第二章 哲学的辨析
关于自由的两个对子
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新思考
一、怎样理解“历史”、“创造历史”、“历史创造者”?
二、事实上“历史”是怎样被“创造”的?
三、谁是历史的主人?
四、人人都有创造历史的权利
五、结语
论三大矛盾与科学发展观
一、人与自然的矛盾
二、人与社会的矛盾
三、人与自身的矛盾
四、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五、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
六、解决人与自身的矛盾
七、最佳途径:践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层面上的解读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哲学》评介
哲学社会科学也需要自主创新 ——答《广州日报》记者问
深入研究思想史,促进新的思想解放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依据
正确认识基本国情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首先说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纠正各种错误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
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依据
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急性病
坚持社会主义,不能走回头路
这本书不仅仅论证了三峡工程 ——评介《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
路的遐思
一 寻路
二 问路
三 选路
四 走路
五 开路
六 望路
如何看待国学
刘日是“清官”吗
用哲学的光辉照亮前进的道路
第三章 文化的引领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激情中国史》序
从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存活看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从五四运动的胜利看先进文化的力量
多极的世界,多彩的文明
含英咀华古为今用 ——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
含蕴寰宇慧知树立华夏高标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线寄语
弘扬儒学精华 培养“四有”素质
德意志现代化进程研究
加强软实力建设,再造中国文化新辉煌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毛泽东毕生致力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
三、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四、几点启示
谈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设好人文化是党的号召、人民的愿望
文化传统与人才成长规律
先进文化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一、培育和提高公民的素质
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培育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四、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大众化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第二个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大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论我党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建设先进文化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思想保证
二、坚决执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建设先进文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三、坚决奉行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为建设先进文化提供强劲的教育保证
四、正确处理继承、引进、创新中的辩证关系,为建设先进文化提供科学的思路
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做到两轮同转,双翅齐飞
脑力劳动在今天的位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文化的繁荣
论汉字再简化 ——让汉字成为易识、易写、易记的文字
汉字的工具性决定它宜简不宜繁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
汉字还有再简化的空间
在中国社会科学网法文频道上线仪式上的致辞
治学与做人
超迈群伦,出神入化 ——《毛泽东兵法》读后
下册
第四章 价值的导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抵御外侮,保卫祖国
改革内政,振兴祖国
辛勤劳动,建设祖国
善于学习,强我祖国
史学理论要引导史学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春晖行动与公益精神培育
丹心照汗青 精神励后人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征文”颁奖大会致辞
让“三严三实”蔚然成风
信心足则精神振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务实精神
一、坚决冲破“左”的观念束缚,毫不含糊地纠正“左”的错误
二、善于把握历史的脉搏,果断地抓住发展时机
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
四、正视历史和现实,确立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五、力戒空谈,大胆试验,雷厉风行地真抓实干
文章五境界
一
二
三
研究名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名人之市探源——湖北黄冈历代进士考略》序
公平竞争,创先争优 ——在近代史研究所全所创新岗竞聘会上的讲话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为什么在广大城乡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
编辑的笔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论延安精神》读后
第五章 方略的选择
略论我国古代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儒家德治思想缺陷解读
一、儒家思想的主题
二、儒家德治思想的严重缺陷
顺民之欲 富民而治
一、正确看待民欲,承认民欲合理
二、“顺民之欲,富民而治”的执政思路
现代新儒学的认知与追求
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规定
长治久安、振兴中华的治国新方略 ——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一
二
三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在“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座谈会”上的致辞
郑观应“商战”思想再认识
邓小平决策思想研究
以史为鉴,坚持改革,扩大开放 ——“从闭关到开放:中国早期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体制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襄樊市“三三制”模式的启示
一
二
三
改革:当代中国的主旋律 ——关于湖南、湖北的调查报告
农村正在进入第二步改革
改革使企业有了生命力,活起来了
当前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
扩大民主健全法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想初探
一、执政宗旨:执政为民,造福人民
二、执政目标:民族复兴,圆中国梦
三、执政重心:从严治党,反腐倡廉
四、执政抓手:全面改革,深化改革
五、执政风格:抓铁有痕,重在实干
六、执政艺术:历史眼光,哲学思维
第六章 民生的考量
论孙中山的民生观及其当代意义
一、民生观之缘起
二、民生观之意蕴
三、民生观之当代意义
对社会本质的深层剖析
个人问题新探 ——李光远著《个人问题》读后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
清醒的意识·清晰的梳理·清楚的思路 ——《社会矛盾论》评介
问题奶粉生发的忧思
关注民生,破解难题
揭示陷入误区之谜指点走出困境之路 ——推荐《我国城市住宅问题》
具有严谨中肯的理论分析,是该书的特色之一
提出了优化选择的改革设想,指出走出困境之路,是该书的特色之二
住的问题
困境
困惑
出路
第七章 人才的选用
艰难悲壮话流人
三国用人艺术
中国社会的良知 ——序《历代忧国忧民诗选》
人民英模是时代的标兵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
女中英杰国之瑰宝 ——纪念宋庆龄同志诞生一百周年
一、为新中国奋斗的先锋战士
二、保卫世界和平的英勇前驱
三、关怀少年儿童的光辉典范
党管干部管什么?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当前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干部作风不纯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建议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先锋
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八章 党建的权重
内容扎实视野宏阔 ——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运的实践与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工人运动概况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探索与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启示
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几个方面的引导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
一、引导人民群众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世界观
二、引导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作为发展道路
三、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力量,自己解放自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四、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进行引导的
五、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坚持对人民群众的正确引导
伟大的使命光辉的历程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
一
二
三
办好党刊的根本前提 ——《中共中央党刊史稿》读后
学习毛泽东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
《新视野》杂志出版20周年感言
小本书讲清了大问题 ——《民主集中制研究》读后
老问题与新思路 ——《直击官僚主义》评介
拳拳忧党之心 殷殷兴党之作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评介
抓住了一个要害,讲清了一个道理 ——《苏共亡党十年祭》评介
理论要创新,理论宣传也要创新
不忘初心,增强党性,淬炼升华
从严治党的历史学思考
“四个全面”是党的意志与人民意愿的统一
科学的依据必胜的信念 ——《中华腾飞的希望》评介
在党内和社会上反对不正之风的斗争是长期的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败问题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宣言和郑重承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认识
弘扬“三山一坡”精神,促进党风建设
向毛泽东学习
第九章 实干的功力
孙中山与廖仲恺:并肩携手兴中华
让中国文化学术精华传布于世
建设新农村信息化应先行 ——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一、移动情系农村信息化
二、信息化带来农村大变化
三、农村信息化任重道远
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书写 ——周溯源总编辑访谈
打造社会科学“中国高铁”绘制世界社科“电子地图” ——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线典礼上的致辞
创办社会科学网站繁荣发展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周溯源答记者问
努力办好中国社会科学网“首发论文”专栏
一、网络首发论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兴媒体网络作为
三、做好工作,努力争取社科网“首发论文”得到社会评价体系的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网的特点与追求 ——答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任旺兵主任问
一、介绍社科网的成立
二、简要介绍社科网的主要工作
三、同社科院各所局合作
四、关于征文
五、关于咨询台和学术经典库
六、关于转载和首发文章的问题
七、关于安全问题
九、关于审稿
十、关于队伍建设
十一、关于工作量
十二、关于聘用人员的报酬问题
十三、关于英文频道
十四、关于外购资源的问题
树立思想高标,共创社科伟业 ——在望京迎新会上的讲话
一、提高政治素养
二、一定要懂得珍惜
三、增强纪律意识
四、强化责任意识
五、自觉学习提高
六、加强个人修养
让奋斗者有收获,让付出者有回报 ——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全体员工会议上的讲话
脱贫致富的路,怎么走 ——河南省济源市实施“富民工程”的调查
促民致富
帮民致富
促民致富,重在促“官”
富民工程,不仅仅富民
中国的希望
放眼看世界 办好我特区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一、南方谈话解除了人们的思想困惑,激发出广大人民群众蕴藏的无限创造活力
二、站在时代高度,致力续写好践行南方谈话的新篇章
后记
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全2册是201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溯源。
得书感谢您对《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全2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