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详解《道德经》与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一般特征,借鉴《道德经》以创新与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具体而言,宏观调控需要采取规则化宏观政策和敬畏“道”的力量;需要更加重视“德”的作用;不断创新宏观调控以适应经济形态变化,数字经济时代尤其如此;《道德经》与宏观调控要相互取长补短和相互完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以“两个结合”思想为指引,挖掘《道德经》中的治理思想
第一章 《道德经》思想与宏观调控理论的相容相济
一、 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视角看宏观调控的定位与作用
二、 《道德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专门研究治理的瑰宝
三、 《道德经》中的治理思想与宏观调控理论在内涵上高度一致
四、 用《道德经》的关爱人民、结构优化、治理长久、道德力量等宝贵思想,修补宏观调控理论的不足
五、 用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刚柔并济功用性、目标明确和问题导向性等积极思想,修补《道德经》过于强调柔弱守势的消极不足
第二章 用《道德经》解读宏观调控九大理念
宏观调控理念一: 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
1.西方宏观理论着眼于宏观政策目标而忽视了最终目的
2.借鉴《道德经》,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而不是增长数字本身
3.《道德经》强调国家治理要善待人民
4.借鉴《道德经》,善待全体人民要抛弃主观成见和选择性
5.借鉴《道德经》,要把握好人民幸福的真谛和实现人民幸福的方式
宏观调控理念二: 宏观调控要兼顾稳定政策和结构政策
1.使用稳定政策以实现经济金融稳定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共识
2.西方宏观理论不够重视结构政策
3.借鉴《道德经》,宏观调控要兼顾稳定政策和结构政策
宏观调控理念三: 宏观调控要打破二分法,兼顾短期和长期
1.宏观经济学因二分法无法形成统一理论框架,难以有效指导政策实践
2.借鉴《道德经》,宏观调控采取预调微调有助于兼顾短期和长期
3.借鉴《道德经》的二元认知观,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框架下宏观调控加强跨周期调节有助于兼顾短期和长期
宏观调控理念四: 宏观调控要兼顾规则和相机调控,但应以规则为前提
1.西方宏观理论建议采用规则化宏观调控,而最新政策实践表明相机调控也有必要
2.遵循《道德经》,宏观调控要兼顾规则与相机调控,但前提是宏观调控有规则
宏观调控理念五: 加强预期管理与提高政策可信度有利于提升宏观调控效率
1.预期显著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和经济运行
2.信心通过政策可信度显著影响宏观调控效率
3.西方宏观理论的预期管理之术:政策透明度沟通和前瞻性指引
4.借鉴《道德经》,践行预期管理之道:规则化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者加强道德修养
5.面对信息不对称下的无知状态,《道德经》的预调微调思想比著名的卢卡斯批判更有建设性
宏观调控理念六: 政策空间管理有利于提升宏观调控可持续性
1.借鉴《道德经》,要更加重视宏观调控的空间管理
2.政策空间不是越大越好,要以适度为宜
3.借鉴《道德经》,政策力度既要实现政策目标,也要预留未来政策空间
4.宏观政策退出机制有助于改善空间管理
5.吸收《道德经》的天长地久思想,宏观调控能够创造更多政策空间
宏观调控理念七: 宏观调控要重视宏观政策国际协调和大国小国相处之道
宏观调控理念八: “规则化宏观调控+市场机制”是宏微观政策最佳搭配
1.规则化宏观调控体现在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目标体系规则与协调机制规则
2.“规则化宏观调控+市场机制”组合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两者积极性
宏观调控理念九: 创新宏观调控以适应经济形态变化
第三章 用宏观调控九大理念解读《道德经》
第四章 借鉴《道德经》,以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为主线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一、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演进历程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有力支撑
二、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特点与优势
1.特点
2.优势
三、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不足
1.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尚待优化
2.政策工具需要优化
3.政策执行与政策落实有待改进
4.政策协调有待加强
5.预期管理有待健全
6.政策传导效率有待提高
四、 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需要强调中国特色和一般性
五、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改革的具体任务
1.优化宏观调控目标
2.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3.协调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
4.提高宏观调控效率
5.完善宏观政策评价
后记: 缘起与总结
道德经与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彦斌。
得书感谢您对《道德经与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