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二次雷达

空管二次雷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空管二次雷达》共12章。第1章介绍民用航空的由来、空管及其协议、空管雷达类别等。第二章介绍询问和应答工作原理,及二次雷达探测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第三章介绍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s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兼容性。第四章分析二次雷达系统性能,重点是威力图。第五章介绍天线和射频通道的组成与特点,以及射频传输线基本特性。第六章介绍发射机的组成及特点,以及关键部件技术原理及性能等。第七章介绍接收机的组成及特点,以及中频信号采样原理。第八章介绍应答处理器。第九章介绍点迹航迹处理器。第十章介绍性能测试和故障检测,以及天线性能测试。第十一章介绍了s模式询问/应答探测目标的过程。第十二章介绍二次雷达在四个方面的运用。

  《空管二次雷达》可作为大专院校电子工程等有关专业本科教材和培训资料,也可作为二次雷达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民用航空的由来

1.2 空中交通管制

1.3 国际民航组织及其协议

1.4 航空器活动空间

1.5 空管间隔标准

1.6 空管雷达

1.7 二次雷达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 询问和应答工作原理

2.1 二次雷达探测飞机原理

2.1.1 飞机发现

2.1.2 方位测量

2.1.3 距离测量

2.1.4 气压高度测量

2.1.5 飞机识别

2.1.6 速度估计

2.1.7 点影航迹显示

2.2 二次雷达探测飞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2.2.1 多径询问/应答

2.2.2 副瓣同步询问/应答及环绕效应

2.2.3 窜扰应答

2.2.4 异步干扰应答

2.3 二次雷达询问/应答体制

2.3.1 询问副瓣抑制和接收机副瓣抑制

2.3.2 单脉冲体制

2.3.3 大垂直口径阵列天线

2.4 二次雷达组成及工作过程

2.5 应答机组成及工作过程

2.6 应答机性能指标

2.6.1 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灵敏度

2.6.2 应答机天线增益

2.6.3 应答延迟时间

2.6.4 应答机抑制时间

2.7 测距仪工作原理简介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 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

3.1 传统模式询问信号

3.2 传统模式应答信号

3.2.1 A模式识别码

3.2.2 C模式高度码

3.2.3 特定军用应答信号

3.3 S模式询问信号

3.4 S模式应答信号

3.5 s模式与传统模式兼容

3.6 4模式询问和应答信号

3.7 询问/应答信号流程

习题与思考题

第四章 系统性能分析

4.1 最大作用距离

4.2 视距

4.3 地面反射对威力图影响

4.4 探测空域连续覆盖

4.5 大气衰减

4.6 大气折射与蒸汽波导

4.7 应答概率与询问检测概率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五章 天线和射频通道

5.1 射频传输线基本特性

5.1.1 传输线特性阻抗

5.1.2 分配器/合成器

5.2 天线波束水平特性

5.2.1 和波束

5.2.2 全向波束

5.2.3 差波束

5.2.4 差波束代替全向波束及其特性

5.3 天线垂直特性

5.3.1 大垂直口径阵列天线波束特性

5.3.2 地面反射引起天线垂直波束分裂

5.3.3 和波束/全向波束/差波束在垂直面内匹配

5.4 射频通道

5.4.1 转动铰链

5.4.2 射频电缆

5.4.3 射频切换开关

5.5 二次雷达天线与一次雷达天线合装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 发射机

6.1 时间序列脉冲产生器

6.2 询问重复频率及其参差变化

6.3 发射机输出信号边带谱及其滤波

6.4 发射机激励源和调制器

6.5 典型S模式发射机组成

6.6 典型传统模式发射机组成

6.7 关键部件技术原理及性能

6.7.1 射频管及放大模块

6.7.2 PIN开关

6.7.3 衰减器/电调衰减器

6.7.4 带通滤波器

6.7.5 环行器/隔离器

6.7.6 定向耦合器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接收机

7.1 接收机灵敏度

7.2 接收机带宽

7.3 对数放大处理

7.4 灵敏度时间控制

7.5 -6dB脉冲沿检测

7.6 典型振幅型和差单脉冲型接收机组成

7.7 中频信号采样

7.7.1 低通信号采样

7.7.2 带通信号采样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八章 应答处理器

8.1 波束驻留时间内应答信号处理过程

8.2 应答信号单脉冲处理

8.2.1 标准前沿脉冲检测确定

8.2.2 框架脉冲对检测和分辨

8.2.3 单个应答信号天线波束瞄准轴角录取

8.2.4 单个应答信号到达时间录取

8.2.5 应答码脉冲值确认

8.2.6 C2一SPI幻影应答检测

8.2.7 单个应答信号偏离角计算

8.2.8 应答编码模式确认

8.3 多余应答去除

8.4 应答报告输出

8.5 应答处理器实现

习题与思考题

第九章 点迹航迹处理器

9.1 应答报告解码及其方位距离计算

9.2 点迹处理

9.2.1 应答报告与应答群相关

9.2.2 应答群建立与更新

9.2.3 原始飞机报告建立

9.3 航迹处理

9.3.1 相关区域

9.3.2 代码相关

9.3.3 速度相关

9.3.4 航迹起始、更新和终止

9.3.5 虚假飞机报告去除

9.3.6 反射表面确定

9.4 航迹处理结果

习题与思考题

第十章 性能测试和故障检测

10.1 设备技术性能仪表测试

10.1.1 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测试

10.1.2 接收机中心频率和带宽测试

10.1.3 接收机灵敏度时间控制测试

10.1.4 接收机副瓣抑制能力测试

10.1.5 发射机频率测试

10.1.6 发射机输出功率测试

10.1.7 发射机输出功率在不同模式与不同重复频率下稳定度

测试

10.1.8 发射机输出功率衰减控制和方位扇区选择测试

10.1.9 发射机输出脉冲间隔测试

10.1.10 发射机输出脉冲波形测试

10.1.11 询问重复频率测试

10.1.12 测试目标产生、录取和应答解码测试

10.1.13 幻影滤波测试

lO.1.14 电压驻波比测试

10.2 天线性能狈0试

10.2.1 和/差波束水平图测试

10.2.2 和/全向波束水平图测试

10.2.3 单脉冲测角相位鉴别特性测试

10.2.4 和波束垂直图测试

10.2.5 后向辐射器垂直图测试

10.2.6 交叉极化测试

10.3 故障检测、诊断与雷达整机监控

10.3.1 故障检测

10.3.2 故障诊断

10.4 固定应答机的应答监视

习题与思考题

第十一章 S模式

11.1 S模式由来

11.2 飞机S模式地址和询问机s模式地址

11.3 截获与锁定

11.4 模式交错图

11.5 询问/应答的数据校验

11.6 询问类型

11.7 应答类型

11.8 S模式机载设备能力等级

11.9 S模式应用于数据链传输

11.10 S模式应用于交通警告和防撞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十二章 二次雷达应用

12.1 空中交通管制二次雷达

12.1.1 空管二次雷达主要性能

12.1.2 空管二次雷达询问/接收处理和双路冗余热备份工作

流程

12.1.3 空管二次雷达操作和维护

12.2 情报雷达加装二次雷达

12.3 高机动型二次雷达

12.4 敌我识别询问机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一 利用分布式地基系统对二次雷达S模式数据链接改进

附录二 傅里叶变换表

附录三 缩略语及技术词汇表

参考文献

空管二次雷达是2017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空管二次雷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电子书
本书是业界对大规模天线原理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书籍,适应5G研究和应用热潮。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我国也将在2020年部署5G网络。业界对于大规模天线的研究和应用也将掀起一个高潮,对于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应用的高校师生和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G安全技术与标准 电子书
本书全面介绍5G安全关键技术与标准,适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大话传送网 电子书
1.整个传送网的知识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每个树枝都向上延伸出数不清的小树枝和树叶,整个知识体系中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展开很多内容,各种协议、概念、专用术语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力求将大树变成树干和一些重要的树枝,希望能帮助大家一点一点将知识点理顺,使之能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这是本书的初衷。 2.希望大家可以轻松阅读本书,当你把整本书看完一遍之后,哪怕从中只学到了“1 1=2”,入了这个门,能看懂一些以前看不懂的东西,有兴趣去继续追求技术上的细节,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华为MPLS VPN学习指南 电子书
1.本书专门针对目前市场上没有华为S系列交换机、AR G3系列路由器MPLS技术原理、应用配置方法进行介绍。 2.本书是一本内容系统、丰富,更具实战化的图书,不仅包括许多深入的MPLS技术原理介绍,还有大量的分类应用配置步骤展示和具体的应用方案配置案例。 3.本书除了介绍华为网络设备MPLS的基本技术和应用之外,还将全面介绍目前在数据中心中经常用到的基于MPLS的虚拟化技术及应用,如VLL、PWE3等。 4.本书注重细节,追求系统深入,思路清晰,符合读者阅读习惯。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本书结合未来5G网络演进趋势全面讨论了5G移动边缘计算(MEC)及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需求与架构、MEC应用场景及需求分析、MEC系统架构及部署组网策略、以及MEC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本地分流、缓存与加速、网络能力开放、移动性管理、固移融合、计算任务卸载等不同层面。本书可供具有一定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