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從我心中生起

宇宙從我心中生起:羅伯.蘭薩的生命宇宙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揭開意識之謎,還原生命起點

宇宙的誕生,絕非始於隨機的碰撞與爆炸......

是生命與意識形塑了宇宙!

超越《時間簡史》、《萬物簡史》,21世紀人類無法迴避的革命性宇宙論

諾貝爾生理學暨醫學獎得主|E. Donnall Thomas、NASA天文物理學家|David Thompson、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嗣涔、前中華生命電磁學會理事長|樓宇偉、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陳國鎮、身心靈作家|李欣頻──重磅衝擊推薦

頂尖生物學家、幹細胞研究先驅 ╳ 知名天文學家

用「生命宇宙論」全新詮釋宇宙的基本原理

歷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簡單卻激進的觀點,足以撼動人類知識的根本。

例如,「地球不是平的」就是一項驚人發現,這項發現挑戰了人類對自己的理解,

也挑戰了人類對自己與地球關係的理解,最終還徹底改變了這些觀念。

有「二十一世紀愛因斯坦」美譽的頂尖生物學家、幹細胞先驅羅伯.蘭薩博士,

他與另外一位頂尖天文學家鮑伯.博曼合作撰寫本書,

透過「生命宇宙論」(Biocentrism),為人類的意識謎團提出一個全新的解答,

並提出許多令人震撼的新觀點,完整解釋宇宙的基本原理。

生命與意識,才是了解宇宙的基礎;

我們感覺到的真實,是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物體是否真實存在?如果沒有看、思、聽等各種各樣的感知,我們還剩下什麼?

少了生物,又怎麼知道任何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森林中的一棵樹倒下,如果旁邊沒有人看見,它是否發出了聲音?」

事實上,如果沒有觀察者、耳朵和大腦,倒下的樹只會帶來空氣的波動。

你以為「存在」的實相,其實是大腦或心智所創造的,換句話說,是你轉動了宇宙。

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

是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

既然宇宙可以擁有任何特性,為什麼卻「碰巧」擁有適合生命的特性?

如果宇宙的誕生真的只是隨機的粒子碰撞,隨機的自然過程怎麼可能創造出知覺(意識)?

「生命宇宙論」恰恰解答了這個謎題:是生命與意識形塑了宇宙!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沒有一顆「次原子粒子」是固定不動的,它們與觀察者息息相關,

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一個尚未確定的機率。

如同發明「黑洞」一詞的約翰.惠勒所說,宇宙存在的先決條件是:「觀察者」必須存在。

時間和空間並非真的存在,

宇宙是你的大腦播放出來的!

時間和空間都是奇特的無形存在,我們無法把它拿起來或放在某處。

時間和空間,都需要生物觀察才得以存在,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和空間根本不存在。

它們是詮釋跟理解的方式,它們是動物心理邏輯的一部分。

大腦就像是DVD播放機裡的電子儀器,是它讓你的宇宙活起來,

時間和空間都是神經元創造出來的主觀感受。

是扮演觀察者的動物創造了現實,而不是現實創造了觀察者。

唯有被感知到的東西才是真的,意識決定了一切。

「生命宇宙論」推證:死亡是不存在的!

如果現實是我們自己的意識產物,這種意識真的可以被消滅嗎?

如果「我」只是這副軀體,那麼我必然會死。

如果我是我的意識、經驗與感官,那麼我一定不會死!

這股內在能量不會因為軀體的死亡而消失,因為能量守恆是最正確無誤的科學原理之一,

能量是永垂不朽的,無法製造也無法消滅。

生命宇宙論的七大法則:

 生命宇宙論第一法則:我們感知到的真實是一個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 生命宇宙論第二法則:外在感知與內在感知密不可分。兩者猶如硬幣的兩面,無法分割。

 生命宇宙論第三法則:粒子與物體跟觀察者息息相關。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處於一種尚未確定的機率波狀態。

 生命宇宙論第四法則:少了意識的存在,「物質」處於尚未確定的機率狀態。意識存在前的任何宇宙只可能處於一種機率狀態。

 生命宇宙論第五法則:宇宙結構唯有透過生命宇宙論才能解釋。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這一點合情合理,因為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宇宙只是自我的全套時空邏輯。

 生命宇宙論第六法則: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根本不存在。我們用時間這種過程來感知宇宙內的變化。

 生命宇宙論第七法則:空間跟時間一樣,並非物體或東西。空間是動物理解的一種形式,不具有獨立的真實性。我們隨身攜帶空間與時間,就像烏龜揹負著龜殼。因此沒有生命,事件就沒有絕對獨立存在的基礎。

宇宙從我心中生起是2015年由地平線文化出版,作者BobBerman。

得书感谢您对《宇宙從我心中生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