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通过对关键词语和代表人物的个案研究,反思现代化过程中伦理建构和文化调整的困境与出路。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十九世纪英国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研究》的结项成果。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正经历着“现代化”过程,经历着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面对前所未有的变革,文人在思考道德时,意识到了彼此之间在理念、概念和词语上的分歧并不断论争,导致了思想和话语层面众声喧哗的状态。他们对词语的无序状态可能造成的危害深感不安。这种焦虑不仅出现在用词语思考和写作的时候,还出现在对词语本身进行反思的时候。本书分析了这种“词语焦虑”的表现和原因,还原道德思考的社会史和思想史语境,指出文人重构意义体系的尝试也是转型时期抵制种种焦虑并重构道德的手段。
作者简介
作者乔修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一2011年在剑桥大学英文系访学,2013年在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短期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国文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数十篇,出版《世界上的语言》《记忆的隐喻》《中世纪欧洲史》等多部译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其他
序
绪论 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
第一章 “文人”:卡莱尔的“英雄”
第二章 “社会”:卡莱尔的“理念”
第三章 “责任”:乔治·艾略特论社会维系
第四章 “贫穷”:狄更斯论词语暴政
第五章 “财富”:罗斯金的词语系谱学
第六章 “绅士”:罗斯金论国民性陶铸
第七章 “自由”:穆勒与知识无政府状态
结语 维多利亚时代文人思想的回响:辜鸿铭的焦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巴别塔下: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乔修峰。
得书感谢您对《巴别塔下: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