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体范畴动词语义递差研究

现代汉语体范畴动词语义递差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递差视角研究汉语体范畴的动词,以拓宽传统动词研究的思路。

内容简介

近年来,句法-语义界面研究出现了一个新方向,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动词与句法实现之间的规律性和可变性。以往研究,无论是投射理论或是构式理论,对动词语义往往采用二分法,即认为动词语义与论元句法实现之间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但是诸多的语言事实表明,动词语义和句法相容性之间呈现的是递差关系。本书以汉语体范畴的动词为研究对象,透过递差的视角,构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动词递差模型,以拓宽传统动词研究的思路。近年来,句法-语义界面研究出现了一个新方向——研究动词与句法表征之间的规律性和可变性。以往研究,无论是投射学派还是构式学派,对动词语义的研究往往采用二分法,提出动词语义与论元的句法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分为二、非此即彼式的。但是近年来诸多语言事实表明,动词语义和句法相容性之间呈现的是递差关系。研究资料的整理发现,体范畴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重点。本书把句法-语义界面的递差性研究引入汉语体范畴的动词研究,主要通过对动词语义本身的研究,透过递差的视角,构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动词递差模型,讨论动词与体范畴句法表征的适应性问题,拓宽传统动词研究的思路。

作者简介

作者丁存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现任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课题一项,省教育厅课题一项,在《语言文字应用》《方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语言学论文十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评价

1.2.1 语言中的递差现象研究

1.2.2 体范畴的界定与划分研究

1.2.3 动词体貌语义分类研究

1.2.4 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动词语义与事件结构

2.1 事件与动词语义分析

2.1.1 关于事件

2.1.2 事件与传统动词语义分析

2.1.3 事件语义

2.2 基于事件进程的动词分解

2.2.1 简单事件动词分解

2.2.2 复杂事件动词分解

2.2.3 事件的动词二维分解

2.3 基于事件参与者的动词语义分析

2.4 汉语体范畴动词语义递差模型假设

2.4.1 Sorace的体助词选择动词递差

2.4.2 汉语体范畴的动词语义递差假设

2.5 语义特征变量的解释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持续体的动词递差

3.1 持续体的界定

3.2 持续体语义的争论焦点

3.2.1 静态与动态

3.2.2 持续与非持续

3.3 持续体动词语义统计结果

3.3.1 动词持续体实现的基本情况

3.3.2 影响持续体实现的动词语义特征

3.3.3 动词持续体实现回归模型

3.4 持续体实现中的动词语义特征表现

3.5 持续体动词递差

3.5.1 暂时状态动词

3.5.2 有向渐变动词

3.5.3 无向反复动词

3.5.4 过程性实现动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完成体的动词递差

4.1 完成体的界定

4.2 完成体语义的争论焦点

4.2.1 “了”的完成与实现

4.2.2 动词的有界与无界

4.3 完成体动词语义统计结果

4.3.1 动词完成体实现的基本情况

4.3.2 影响完成体实现的动词语义特征

4.3.3 动词完成体实现回归模型

4.4 完成体实现中的动词语义特征表现

4.5 完成体动词递差

4.5.1 非过程性实现动词

4.5.2 延续变化动词

4.5.3 可变反复动词

4.5.4 过程性实现动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经历体的动词递差

5.1 经历体的界定

5.2 经历体语义的争论焦点

5.2.1 “过”的同一性

5.2.2 “过”的终结性与延续性

5.3 经历体动词语义统计结果

5.3.1 动词经历体实现的基本情况

5.3.2 影响经历体实现的动词语义特征

5.3.3 动词经历体实现回归模型

5.4 经历体实现中的动词语义特征表现

5.5 经历体动词递差

5.5.1 可反复无变动词

5.5.2 非反复变化动词

5.5.3 可变反复动词

5.5.4 过程性实现动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汉语短时体的动词递差

6.1 短时体的界定

6.2 短时体语义的争论焦点

6.2.1 “VV”式的时体意义与动量意义

6.2.2 “VV”式的终结与持续

6.3 短时体动词语义统计结果

6.3.1 动词短时体实现的基本情况

6.3.2 影响短时体实现的动词语义特征

6.3.3 动词短时体实现回归模型

6.4 短时体实现中的动词语义特征表现

6.5 短时体动词递差

6.5.1 可反复实现动词

6.5.2 实现性可延续动词

6.5.3 变化动词

6.5.4 过程性实现动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现代汉语体范畴的动词递差

7.1 现代汉语体范畴的动词语义统计结果

7.1.1 动词在体范畴实现的基本情况

7.1.2 影响体实现的动词语义特征

7.1.3 动词体实现回归模型

7.2 体实现中的动词语义特征表现

7.3 体范畴动词递差

7.3.1 一次性状态动词

7.3.2 可延性实现动词

7.3.3 可延性变化动词

7.3.4 可变性反复动词

7.3.5 过程性实现动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汉语体范畴动词语义递差研究是202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丁存越。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汉语体范畴动词语义递差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2019年第2辑/总第10辑) 电子书
本书设有名家谈欧洲、欧洲语言与外语教学、关注欧洲文坛等栏目,收录《复杂而又丰富的中东欧文学》《近年中国与中东欧电影的交流》《浅析中东欧国家的文化转型》等文章。
从调查研究到调研报告:如何成为调研报告写作高手 电子书
掌握调查研究的精髓,成就调研报告写作高手。
西北回族话研究 电子书
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回族语言的特征和回族社会人文状况、回族的语言习俗,并为民族工作提供相关资料,也可作为对外交流的资料。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秋之卷:总第24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秋之卷。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活跃于1930-1950年代一批分别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从以往零散的关注整合为一个群体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