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俗

中国古代民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多维度解读中国古代民俗,引你重返万物有灵的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古文字研究、歌谣等古代文学材料分析、中日民俗比较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祭神祝告等诸多方面,并发掘背后的民族特质与文化思想,从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民俗的基本内涵、起源与早期发展脉络。其中相应地介绍、吸取日本民俗学的成果,在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上均有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白川静(1910—2006),日本著名汉学家、汉字学者,曾担任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文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因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汉字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文化功劳奖、瑞宝章、每日出版文化奖、菊池宽奖、朝日奖等多项重要荣誉,在日本有“现代最后的硕学”的美誉。代表作有《字统》《字训》《甲骨文的世界》《金文的世界》《说文新义》《汉字的世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民俗》《孔子传》《诗经的世界》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民俗学的方法

(一)我国的民俗学

石神问答

远野物语

十三冢与河童

(二)中国的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的起点

民俗语汇与古代语言

古代语言的汉字

(三)古代文字与民俗学

鸟形灵

夺与奋

辟雍之制

第二章 古代歌谣与民俗

(一)万叶集与民俗学

先驱的研究

折口的古代研究

歌谣的原有性质

(二)诗经与民俗学

诗经学

葛兰言的方法

兴的问题

(三)发想的问题

兴的原义

谚语与枕词

安抚地灵

第三章 言灵的思想

(一)关于祈祷

神的语言

攻击与防御

神的声音

(二)兴的发想之展开

诗篇与自然

定型与反兴

树木的兴

(三)巫祝的文学

咒诵文学

楚辞文学的展开

赋的原有性质

第四章 诗经民俗学

(一)关于采草

卷耳诗

祭神与预祝

采草歌的展开

(二)祝颂的诗

祝颂的形式

祝颂与思慕

恋爱诗的形成

(三)恋爱诗的种种形态

扬之水三篇

投果与衣食

象征的手法

第五章 卜辞的世界

(一)自然的气息

饮水的虹

龙的传说

巫女与媚兽

梦与死

(二)人类的状况

关于出生

关于往来

关于死葬

(三)社会生活

关于农业

关于狩猎

关于战争

第六章 语部与巡游者

(一)语部的文学

贵族流离谭

巫史之学

志怪之书

(二)采桑女

生命之树

桑中之会

陌上桑

(三)巡游者的文学

邯郸倡

秦氏女

孟姜女故事

第七章 月令与岁时记

(一)月令的组成

豳风七月篇

夏小正与国语

月令及其形式

(二)农事历与岁时记

后稷之法与四民月令

荆楚岁时记

节日

(三)关于通过仪礼

产房之礼

结婚仪式

万舞之人

结束语 民俗学的方向

民俗学的方向

古代民俗的复原

民俗的本质

民俗与习俗

后记

译者后记

出版后记

中国古代民俗是2023年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日] 白川静。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民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
田野民俗志.“跨文化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共分4个部分,内容包括:田野作业的学术史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理论、田野作业的特殊技术训练、田野作业个案选例。
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 电子书
阿兰·邓迪斯是20世纪后半期美国民俗学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民俗学基本理论方面确立民俗阐释为民俗研究的最终目标,积极推动民俗的语境研究,扩大了民俗的范围;他在民俗学研究方法上融汇历史-地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研究方法;他在民俗学研究实践上对具体民俗事象往往做出异于前人的独到阐释。他的民俗学研究对中国的民俗学发展有启迪意义。本书即是对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的论述。
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史 电子书
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对中国古代史学观念的产生发展做了详细论述,对史学观念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化视野的中国古代科技 电子书
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