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探讨国家和政府在资本市场兴起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内容简介
西方主要大国的崛起,都会伴随着大规模的融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资本市场融资成为除税收以外,政府融资的最主要手段。
本书站在历史学和金融学的视角,梳理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起源和发展,研究了资本市场在各国崛起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各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演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杨大勇,甘肃兰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博士后。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欧美资本市场的历史演变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绪论
第一章 金融革命与黄金时代
第一节 尼德兰革命与“金融革命”
一 荷兰“金融革命”
二 尼德兰革命的经费筹集与公债
三 资本市场与税收
第二节 阿姆斯特丹银行
第三节 东、西印度公司的资本筹集与债券
一 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与资本筹集
二 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交易
三 东印度公司的借款与债券
四 西印度公司
五 东、西印度公司与荷兰的黄金时代
第四节 证券交易所
一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起源
二 股票及衍生品交易
三 交易监管与市场应对
四 阿姆斯特丹股票市场与联省共和国的其他股票市场
第五节 从资本市场角度审视18世纪荷兰的逐渐衰落
小结
第二章 国债、股票与世界霸权
第一节 16—17世纪的财政短缺
一 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财政状况
二 复辟时期的财政状况与债务违约
第二节 光荣革命与金融革命
一 光荣革命与财产权制度的建立
二 金融革命与“九年战争”融资
第三节 英格兰银行
一 英格兰银行的成立
二 英格兰银行的功能和地位
第四节 南海公司与南海泡沫危机
一 南海公司与国债转换
二 南海泡沫危机
三 南海泡沫危机的影响
第五节 争霸战争与国债
一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二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三 “七年战争”
第六节 东印度公司
一 英国对东方的早期探索
二 东印度公司的资本筹集
三 新老东印度公司的合并及对政府的资本支持
第七节 交通运输业融资
一 运河
二 铁路
第八节 工业融资
一 私人资本市场
二 银行贷款市场
第九节 证券交易所
一 17—18世纪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起源
二 17—18世纪的证券市场
三 19世纪上半期的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市场
小结
第三章 危机、债券与政府
第一节 16—17世纪的财政困难、贸易股份公司
一 财政危机与年金债券
二 海外贸易公司的资本募集
第二节 18世纪的财政危机与应对
一 约翰·劳与密西西比泡沫危机
二 财政危机与大革命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融资
一 运河
二 铁路
第四节 工业融资
第五节 19世纪的国债
一 从第一帝国到第二帝国时期
二 第三共和国时期
第六节 法兰西银行
一 早期的发行银行
二 法兰西银行的成立
三 法兰西银行与政府融资及危机应对
第七节 证券交易所
一 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演变
二 股份公司的发展及上市
小结
第四章 政党斗争与金融发展
第一节 金融革命与资本市场
一 独立革命时期的经费筹集
二 金融革命与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合众国第二银行
一 银行的建立
二 银行的货币政策与贷款业务
三 “银行之战”
第三节 19世纪上半期的国债融资
一 19世纪30—4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国债融资
二 战争融资
第四节 政府、州银行与资本市场
一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责任边界
二 州特许银行(以下简称“州银行”)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业融资
一 政府与基础设施建设
二 收费公路与运河
三 铁路
四 政府的债务融资困境
第六节 工业融资
第七节 证券交易所
小结
第五章 债券、贷款与政府
第一节 19世纪的公共债券市场
一 统一前的债券市场
二 统一后的债券市场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融资
第三节 工业融资
一 银行贷款市场
二 全能银行与证券承销
三 私人资本市场
四 公共资本市场
第四节 普鲁士银行、德意志帝国银行
第五节 证券交易所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西方大国资本市场的兴起(1568-1914)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大勇。
得书感谢您对《西方大国资本市场的兴起(1568-1914)》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