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深入研究纳粹集中营照片的历史与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阐释了二战后解放纳粹集中营时所拍摄照片的独特意义,详细论述了这些照片是如何成为人们记住纳粹大屠杀的基础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后续暴行的呈现与感知的。
本书的深广度令人印象深刻,书中配有大量照片,可以说是部特定历史时代的新闻摄影史,一部纳粹集中营照片的编年史,也是一项关于集体记忆如何成型与变迁的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芭比·翟利泽(Barbie Zelizer),宾夕法亚大学安纳伯传播学院雷蒙威廉斯教授,国际传播学会前会长。研究领域包括新闻学、集体记忆、新闻图像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理解媒介的威力
译者序
致谢
第1章 集体记忆、图像与战争暴行
一、 集体记忆的面貌
二、 集体记忆中的图像
三、 新闻图像作为记忆载体:真值与象征
四、 运用摄影见证战争暴行
五、 本书结构
第2章 解放之前:新闻业、摄影与早期暴行报道
一、 形式问题:记者与摄影师的对立遗产
(一)记者论摄影
(二)摄影师论新闻业
(三)战争竞技场
二、 形式问题:在新闻中运用图像
(一)给摄影图像添加文字说明
(二)为摄影图像署名
(三)对摄影图像的呈现
(四)摄影进入新闻业:错失机会
三、 内容问题:暴行描绘的文字与图像传统
四、 内容问题:解放前的暴行迹象
(一)暴行的言语迹象
(二)暴行的摄影迹象
第3章 以文字报道暴行
一、 报道马伊达内克:为记录难以置信之事的带妆彩排
(一)马伊达内克作为一种见证标准
(二)将马伊达内克形诸文字:见证者报道
(三)将马伊达内克形诸图像:照片作为暴行象征
二、 暴行文字:报道西线的集中营
(一)见证之内容:解放实录
(二)见证之形式:通过目击者报道具化暴行
(三)见证的重要性
(四)见证的局限性
第4章 以图像报道暴行
一、 暴行照片作为文献工具
(一)对暴行的拍摄
(二)暴行图像
(三)对暴行照片的评价
(四)对目击者报道的取代
二、 暴行照片作为象征
(一)构图实践:位置、数量、凝视
(二)呈现实践:文字说明、署名、版式
三、 图片杂志与解放者
四、 图像的胜利
第5章 为了记忆的忘却:摄影作为早期暴行记忆之背景
一、 记忆浪潮:暴行记忆的景象
(一)第一次记忆浪潮:摄影作为背景
(二)第二次记忆浪潮:集体失忆之背景
(三)记忆中的暴行图像
第6章 为了记住的记忆:摄影作为当代暴行记忆之图形
一、 第三次记忆浪潮:摄影作为图形
(一)对暴行的重新整合
(二)暴行照片的复兴:视觉记忆的中心性
(三)暴行记忆的增强
(四)暴行照片的复兴与额外的记忆能动者
第7章 为了忘却的记忆:当代的暴行剪贴簿
一、 媒介与暴行剪贴簿
(一)暴行的言语线索
(二)暴行的视觉线索
二、 现在中的过去:不断变迁的见证行动
三、 得到越多却看得越少:习惯化与暴行描绘
(一)技术习惯化:照片的真值在减弱
(二)政治习惯化:观看暴行的政治命令在减弱
(三)道德习惯化:观看暴行的道德需求在减弱
四、 记忆的背景:当代暴行中的纳粹大屠杀
(一)欧洲暴行:波斯尼亚的纳粹大屠杀
(二)非洲暴行:卢旺达与布隆迪的纳粹大屠杀
五、 透过相机之眼的记忆:由过去到未来
档案缩写
参考文献
索引
为了忘却的记忆:镜头下的纳粹大屠杀记忆是2022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芭比·翟利泽。
得书感谢您对《为了忘却的记忆:镜头下的纳粹大屠杀记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