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书写科学: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

我们如何书写科学: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给科普创作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如何炼就一本优秀科普图书?本书以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获奖图书为对象,从作者、编者、读者三个角度进行评介,立体地呈现一部优秀的科普图书从创作、编辑到抵达读者全过程中的编创理念、方法技巧、心得体会和品读感悟、发现收获等,以评论促进创作,为更多优秀科普作品的产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本书按照图书主题设置了“科技前沿”“生命健康”“自然生态”三个板块,集中反映不同领域科普图书创作、编辑出版以及读者品鉴的特征及规律。本书可为各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者和编辑出版机构开展科普创作提供参考,以期共促科普创作和科学阅读的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

编者李红林,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哲学专业博士,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方向为科学传播与普及的理论与政策、公民科学素质、科普创作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本书编写组

前言

科技前沿篇

《深海浅说》

推进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无缝连接

让深海大洋“走入寻常百姓家”

公众期盼的元科普力作

品科学之妙,赏深海之美

《极简天文课》

对科学教育的一种理解

不简单的科普

关于天文前沿亮点的那些事儿

《月球车与火星车》

逐天际之梦,播探索之种

中国航天风采的生动书写与浪漫情怀

离开摇篮,驶向星际

《月球旅店》

太空带给人类的启示

挖掘硬科幻创作与出版潜力 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

《观天巨眼: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为地球镶嵌一枚凝视宇宙的眼睛

《爱犯错的智能体》

浅谈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普创作

人类与AI,孰强孰弱?

生命健康篇

《照进角落的光:行走在远古到中世纪的医学》

从医生到医学科普创作者

助力医生开展医学科普创作

整个世界和所有的知识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10天,让你避开宫颈癌》

聊天产生的生产力

《医学的温度》

医学价值与价值医学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

从“抗疫”科普到“中国好书”

《致命的伴侣: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探寻人类与微生物的共生共存模式

《疾病的真相:熊猫医生科普日记》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图说离不开的小空间:农村厕所的故事》

小空间里的大健康大生态

自然生态篇

《森林之花:玛格丽特·米的植物学笔记》

一本好书会影响我们的人生道路

美的事物自能打动人

“中了魔法般无法动弹”

《诗话湖泊》

科学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

“我在湖边穿越历史”

《60万米高空看中国》

天空眼眸中的时代画卷

《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

呈现科考日记的地理百科与艺术画卷气质

《斯瓦尔巴密码:段煦北极博物笔记》

写中国人视角下的“世界自然之书”

世界之极的动静之美

《正在消失的美丽: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

中国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画卷

《遗世独立:珍稀濒危植物手绘观察笔记》

植物科普创作中人文赋能的实践

俯身细观自然之美

我们如何书写科学: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是2024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峰。

得书感谢您对《我们如何书写科学: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星耀中国:我们的风云气象卫星 电子书
弘扬科学精神、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讲述风云气象卫星的精彩故事,展示卫星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成果。
星耀中国:我们的风云气象卫星 电子书
本书为你揭示风云气象卫星的"前世今生"。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实证研究 电子书
本书首先提出了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社会定义方式的理论和方法,对科研评价“质”和“量”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介绍了代表科研水平“质”和“量”的主要指标,以及国家自然科学研究水平评价的理论和指标;其次,介绍了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状况,并利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以各种软件为辅助,对我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骨科学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骨科学的各种伤病,以及实践证明有效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等。
骨科学 电子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为优秀的骨科专科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