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植物(二十九)

中国药用植物(二十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药用植物详解,特写图片助野外识别。

内容简介

本书按地域及科属划分药用植物,具体内容包括:名称、拉丁名、别名、基原、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每种药用植物附有用药部位的特写图片,还有有全株、根茎叶彩图、野外生境照,便于读者野外识别。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编写人员

前言

昆明金合欢

尾叶铁苋菜

三角槭

毛果黄肉楠

云南七叶树

裸叶粉背蕨

火葱

砂韭

绿苞山姜

拟草果

钮子果

南方紫金牛

红金耳环

疏齿铁角蕨

倒披针叶珊瑚

花叶秋海棠

红桦

少叶艾纳香

瓶壶卷瓣兰

抱茎柴胡

毛叶老鸦糊

南川茶

半宿萼茶

聚花风铃草

堇叶碎米荠

签草

川东薹草

缘毛卷耳

川明参

小叶绣球藤

金江火把花

地柏枝

金钩如意草

芸香草

柳叶虎刺

木本曼陀罗

串珠石斛

长距石斛

大叶拿身草

牛筋条

中华里白

中国万寿竹

总梗万寿竹

楔叶南山藤

短茎淫羊藿

多花淫羊藿

火烧兰

窄叶南亚枇杷

鸡冠刺桐

双穗飘拂草

匙叶鼠麴草

钉头果

黄姜花

垂序姜花

降龙草

肖菝葜

冠盖绣球

挂苦绣球

刺叶冬青

细刺枸骨

大八角

野八角

林生凤仙花

两头毛

茸毛木蓝

滇素馨

川素馨

云南油杉

卵叶野丁香

狭落鬼吹箫

湖北百合

宜昌百合

大理百合

香叶子

二褶羊耳蒜

香花羊耳蒜

齿叶忍冬

川西忍冬

叉唇钗子股

单花红丝线

尖瓣过路黄

显苞过路黄

小果润楠

红梗润楠

毛穗杜茎山

杠香藤

锈毛木莲

尖叶野牡丹

峨眉崖豆藤

峨眉含笑

尼泊尔沟酸浆

三角叶盾蕨

黄花烟草

短药沿阶草

长茎沿阶草

西南沿阶草

狭叶沿阶草

簇叶沿阶草

野桂花

肾子藤

金线重楼

具柄重楼

长药隔重楼

白花梅花草

斑花败酱

丹参花马先蒿

华中前胡

椭圆叶马尾杉

翅茎冷水花

苎叶蒟

柄果海桐

距药黄精

荫地蓼

三列飞蛾藤

无毛臭黄荆

云南山壳骨

云南九节

毛萼香茶菜

宽叶香茶菜

总序香茶菜

四裂红景天

暖地大叶藓

红麸杨

单瓣月季

卵果蔷薇

金剑草

柄花茜草

北悬钩子

直立悬钩子

平伐清风藤

阔叶清风藤

蕨叶南川鼠尾草

长冠鼠尾草

毛接骨木

粉花地榆

大白花地榆

细叶地榆

川滇变豆菜

矮虎耳草

阿尔泰蓝盆花

金山五味子

荆三棱

大花腋花黄芩

尾叶黄芩

灰岩黄芩

大花黄芩

长管黄芩

变黑黄芩

缙云黄芩

柳叶红茎黄芩

藓状景天

白花蝇子草

兴安女娄菜

串果藤

单头蒲儿根

黑果茵芋

窄瓣鹿药

小叶菝葜

糙柄菝葜

疣果花楸

陕甘花楸

泥炭藓

黄花地钮菜

旋花羊角拗

黄果安息香

老鸹铃

墨泡

小团花白树

紫红獐牙菜

铜绿山矾

红缨合耳菊

矛叶合耳菊

西蜀丁香

亚洲蒲公英

蒙自崖爬藤

大唇香科科

矮生香科科

小果唐松草

大苞赤瓟

皱果赤瓟

西南蝴蝶草

贵州络石

糙点栝楼

丝毛栝楼

细茎双蝴蝶

裂叶荨麻

南川斑鸠菊

大婆婆纳

长尾婆婆纳

小婆婆纳

厚绒荚蒾

北野豌豆

绿茎槲寄生

白花紫藤

柔毛阴山荠

鼠冠黄鹌菜

红果黄鹌菜

戟叶黄鹌菜

红冠姜

参考文献

拉丁名索引

中文名索引

中国药用植物(二十九)是2020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 曾飞燕。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药用植物(二十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茶药方 电子书
本书收集历代名医用茶本草及茶方防治疾病之经验精华,历经三载编写而成。全书分历代茶论、各科茶方、茶疗医案三章。茶论按唐、宋元、明、清、民国排序,茶方按内、妇、儿、外、五官科及养生分类,茶案按内、妇、儿、外、五官科及嗜茶排列。本书可使医师者用茶之偏,养生者趋茶之利,爱茶者明茶之性,嗜茶者避茶之害,充分发挥茶叶防病治病与食疗功效,使茶回归药、食、文化本位,为今后研究茶疗打下基础,也为开发相关新药提供参考
中国茶疗法 电子书
中国茶疗法是指用一味茶叶组成单方或复方,用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汤汁饮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它是以中国传统茶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茶叶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种新疗法。本书介绍了中国茶疗法的基本内容、优势及特色,阐述了中国茶疗法选择茶树与茶叶的特点,包括对茶树种植的要求、茶叶的采收以及炮制茶叶的方法;阐述了传统中医药对茶叶的性味、归经的理解及其治疗作用;讲解了茶疗的配伍、剂
中国儿童伤害报告 电子书
报告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总论,概述了中国儿童伤害的总体流行情况与预防控制现状,提出儿童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描述了中国儿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落、非故意中毒、烧烫伤等5类主要伤害的流行情况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本报告体系完整,数据详实,论述深入,是第一次以专题报告方式发布全国性儿童伤害数据。
中国针灸技术方法 电子书
本书分六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针灸技术方法,以200个古今针灸技法为目,依次介绍其发展源流、操作方法、临床应用、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医家经验、现代研究及文献摘录等。详述针灸技术的临床操作常规和实际应用情况,反映其历史发展轨迹和现代临床应用水平,并首次提出针灸临床八法。内容丰富,分类合理,体系完整,广集博采,古今合参,图文并茂。是中医针灸临床重要参考书,适合广大中医、针灸医师和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使用
中国医籍补考 电子书
全书分为:医经、本草、食治、养生、藏象病机、诊法、明堂经脉、伤寒、金匮、温病、临床综合、方书、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喉科、眼科、法医附兽医、医案、医话医论、丛书类书、史传书目、运气、其他,共26门,搜集载录古医籍3374种,现存2937种,辑佚52种,残阙73种,未见312种,亡佚7种,较《中国医籍考》新增2260种,涉及撰作、编撰、校勘、出版者1263人。书籍名用通用名,并标明医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