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人类学

故事人类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跨学科理论著作,探讨故事研究与人类学关联。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跨学科的研究,是将故事研究与人类学视野结合起来的理论著作,具有较强的理论开拓性。本书是基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故事的,也可以说是从故事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学的。这里所说的人类学具有双重含义: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和作为特殊(或特色)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哲学人类学的核心就是从普遍的哲学视角讲述关于人(或人的世界)的独有特性(存在及其命运等)的故事,这和从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对人的讲述也有相似之处。只是哲学人类学的视野更具有普遍主义色彩。本书并不过分偏重特殊的社会文化(或特殊的生活方式)的视角,也不强调田野调查。故事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对故事的多重依赖,或者说研究故事与人类的多层次的关联,本书着眼于各式各样故事中的人类学内容及内涵。在许多个不同的方面,故事的讲述者与人类学家(哲学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等)有着同一双关注的眼睛。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论 故事依赖与人类存在感

第一节 人类的存在体验与故事依赖

第二节 叙事广泛性与人类意义感

第三节 人文精神与故事讲述

第四节 故事叙事与人类学的转向

第五节 故事人类学与文化历史想象

第一部分 故事、人的天赋及多层次需要

第一章 故事与人的感官效应

第一节 异常叙事与感官探索

第二节 加大力度与身体经验

第三节 感官经验与“娱乐至死”

第四节 碎片世界与虚假安慰

第二章 故事与人的理性范式

第一节 故事情节化与人类心智

第二节 故事与人的经验逻辑

第三节 故事原型与情节曲线

第三章 故事与人的精神映现

第一节 故事诗学与精神映射

第二节 人生世相的自然还原

第三节 故事与移位的神话

第二部分 故事与人之形象、环境与文化世界

第四章 故事与人对环境的感知

第一节 故事环境的心理内涵

第二节 故事想象与地方性观念

第三节 故事环境与精神归属感

第五章 故事与人之形象的重塑

第一节 故事与人的自我探索

第二节 故事与人的双向进化路径

第三节 故事与人的多层意识

第四节 故事人物的多重符号性

第六章 故事与文化世界的重建

第一节 故事与文化世界的重建

第二节 历史诗学与未来观念

第三节 历史变迁中的叙事者

第四节 文化批评与故事人类学

主要参考文献

故事人类学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丁来先。

得书感谢您对《故事人类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9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电子书
打开英国社会的变迁群像,揭示虔诚而又纠结的文明底色。
“乡校”记忆——历史人类学训练的起步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者们,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一个固定的田野点开展为期两周的工作坊,这些田野点都是某一个省内某个县的某几个村里历史遗存和历史文献丰富的地方,每年的工作坊,通过参与者实地的察看,结合对当地文献、传统文献的阅读、配合每位研究者对其研究过程的讲解,训练和培养能够从事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年轻人。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2018年卷) 电子书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集刊主要刊登关于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前沿理论探讨成果,及以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为基础、面向国内外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成果,重点聚焦生态环境研究、发展问题、宗教文化、社会问题、跨境民族问题、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研究等问题,发表相关创新性的文章。本集刊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云南和周边国家丰富的民族研究资源,体现中国西南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