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重读《中庸》解读"天命"与"诚"两大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从研究今本《中庸》的文本问题开始。此一工作构成本书对《中庸》的重读的一部分。借助这一重新划分和编排,本书的有限目标是尝试重阅今本《中庸》中已经被我们题为《论诚》或《天命》的那一部分(由于《哀公问政》篇中亦出现诚这一主题,所以我们在论述中也会涉及这一文本)。为了能够真正接近《中庸》所蕴含的巨大思想之谜,我们的阅读主要将仅围绕着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看来也许是最重要的--观念展开。其一是“天命之谓性”,另一是“诚”。基于以上选择,本书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分析“命”这一概念的意义结构开始来重读“天命之谓性”。下篇则从分析“诚”这一概念的意义结构开始来重读今本《中庸》中对诚的系统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伍晓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博士,现任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语言暨文化研究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传统及比较哲学。中文近著有《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写在前面
序论: 重读《中庸》
今本《中庸》的文本问题
本书的基本任务和结构
上篇 “天命:之谓性!”
1 “命”之意义的结构分析
2 “性”
3 “天”之意义与“天命”之内容
4 本篇总结
下篇 “诚之者,人之道也”
1 诚之意义的结构分析
2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3 人是可能和能力
4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5 “成物,知/智也”
6 “不诚无物”?
7 “至诚”不诚
8 “至诚无息”:时间,空间,超越,“本体”
书后之言
1 天与人
2 命与时间
参考书目
“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伍晓明。
得书感谢您对《“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