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讲读

生态文学讲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不同语境下的28位生态文学作家进行了周详、全面的呈现和解读。

内容简介

生态文学是对文学的一种新的分类。作为一种以主题分类的文学样式,本书集中呈现了古今中外以生态为主题的作品样貌。从宇宙观、价值观到生态实践,最终通过文学达成一种尊重生态、自然的生活方式。

本书由生态文学相关理论介绍、文本分析、经典篇目阅读、写作实践等方面构成,不少文本是第一次出现在汉语世界中。对当下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胡志红,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社科联理事会理事,美国爱达荷大学访问学者,北京丹曾文化生态文学首席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理论及英美文学、文化研究与教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生态文学

第一节 生态文学的缘起及发展

第二节 生态文学的界定及创作

第二章 环境危机时代的生态文学解读

第一节 解读生态文学的理论方法:生态批评

第二节 本书阅读指南

第三章 传记体生态文学经典

第一节 梭罗的《瓦尔登湖》:生态栖居的神话

第二节 缪尔的《墨西哥湾千里徒步行》:身体确证人与万物一体的形象表述

第三节 奥斯汀的《少雨的土地》:沙漠朝圣者的浪漫记录

第四节 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浪漫与科学精妙融合的生态伦理经典

第五节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骇人听闻的生态灾难启示录

第六节 阿比的《孤独的沙漠》:构建沙漠生态乌托邦的力作

第七节 迪拉德的《汀克溪的朝圣者》:激情遭遇多样化神圣自然的记录

第四章 生态诗歌

第一节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自然诗歌传统的奠基之作

第二节 克莱尔:植根土地的农民诗人

第三节 惠特曼的《草叶集》:激情歌唱自我和大地的欢歌

第四节 斯奈德的《龟岛》:一部书写山河大地和人之灵性的杰作

第五节 弗罗斯特:构建田园之梦的生态诗人

第六节 修斯的诗:非裔美国人与自然之间亲缘的深情倾诉

第五章 生态散文

第一节 爱默生的《论自然》:自然物质性与精神性的二重书写

第二节 贝尔的《斑点鹰的土地》:天、地、神、人生命之网的生态书写

第三节 沃克的诗文:生态负担与生态美丽并存的环境想象

第四节 贝里的散文:农耕主义实践的诗意表达

第五节 威廉斯的《心灵的慰藉》:探寻心灵慰藉的环境想象

第六章 生态小说

第一节 福克纳的《熊》:荒野终结的挽歌

第二节 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书写生态难民争取环境公正的史诗般杰作

第三节 霍根的《力量》:狮与人神圣一体的精彩诠释

第四节 金索维尔的《动物梦》:探寻普遍环境公正现实的文学想象

第五节 巴特勒的《异种繁殖》:抵制殖民有色族身体及其环境的科幻想象

第六节 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书写自然之死的科幻梦魇

第七节 温顿的《浅滩》:控诉血腥捕鲸业的文学想象

第八节 高希的《饿浪潮》:环境公正与生态中心共融的环境想象

第九节 姜戎的《狼图腾》:草原、狼与人和谐共生的环境想象

第十节 阿来的“山珍三部”:书写天、地、神、人被欲望撕裂的悲歌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生态文学讲读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志红。

得书感谢您对《生态文学讲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外国文学 电子书
本书按时期将内容划分为:16世纪及以前的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及以后的文学,收录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儿童文学教程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充分反映了当下儿童文学发展的新观念与新趋势,努力吸纳中外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在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探究方面,本书重构秩序,统筹分类,具有“文体秩序”和“文体内涵”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呈现出21世纪儿童文学文体的丰富性与交叉性,对当代儿童文学研究与教育颇具启发意义。
生态文明沟域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卷 电子书
本书较为深入地解读了生态文明沟域理论,从生态文明沟域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实践等角度出发,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结合山东蒙山旅游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具体案例,对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实践展开了详尽的研究。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大自然文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分为“大自然文学概论”“大自然文学的哲学基础”“大自然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大自然文学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大自然文学与生态文明”五个部分,从理论依据、文学史渊源、文本特性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梳理、考证、分析与判断,揭示了大自然文学流派的历史文化价值、当代审美价值,特别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学理、逻辑关系,与“美丽中国、美丽安徽”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对生态文明与大自然文学的理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