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研究(1530—1840)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研究(1530—1840)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索中国女性解放思想的源头。

内容简介

晚明至清中期的三百年里,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这一时期早期启蒙思想的萌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关注女性问题的男性思想家。他们普遍地对女性的处境有一种同情与体谅,认可女性的价值与地位,对缠足、贞节观念、婚姻制度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本书通过对李贽、唐甄、袁敉、章学诚、汪中、李汝珍、俞正燮七位思想家女性观的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本王解放女性思中国并非完全的“舶来品”,西方男女平等思想传入以前,中国社会已经有了接受与涵化这种观念的思想土壤。

作者简介

作者庞雯予,女,重庆合川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为贵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明清哲学、性别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引言

一 选题意义与依据

二 研究现状与可推进之处

三 写作方法

第一章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源头、构成与时代分期

第一节 传统儒家女性观的源流与诠释

一 晚明以前儒家女性观的发展历程

二 儒家女性观的诠释与评价

第二节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构成与时代分期

一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二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时代分期及背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欲关系的松动

第一节 李贽的女性观

一 李贽女性观的哲学基础

二 充分肯定女性价值、地位

三 为女性鸣不平

四 开明的婚恋观与贞节观

五 李贽女性观的实践及影响

第二节 唐甄的女性观

一 解放女性的哲学基础

二 肯定女性的价值、地位,主张“男女一也”

三 同情女性,批评“暴内”现象与“女祸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论争中曲折前行

第一节 袁枚的女性观

一 反对女性缠足,提倡自然之美

二 同情体恤女性,再驳“女祸论”

三 袁枚的婚恋观与贞节观

四 肯定女性才学,推进女性教育

第二节 章学诚的女性观

一 章学诚的妇学思想

二 章学诚的女性史观

三 章学诚女性观的内在矛盾

四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

第三节 汪中对贞女的激烈批评及其女性观

一 明清时期的贞女问题以及归有光、毛奇龄的讨论

二 汪中对贞女的激烈批评及其影响

三 维护女性权益,同情女性处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性反思与新构想

第一节 《镜花缘》的女性观

一 百名才女的书写

二 女性身体之解放

三 李汝珍的婚姻观

四 “女儿国”的构想与性别问题的反思

第二节 俞正燮的女性观

一 为女性鸣不平,主张男女平等

二 全面深刻的反缠足论

三 同情女性中的弱势群体,赞赏杰出女性人物

四 俞正燮的婚姻观与贞节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节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内在理路

一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内在理路

第二节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意义、启示与影响

一 在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二 对妇女史研究的启示及思考

三 与中国近代女性解放思想的内在关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研究(1530—1840)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庞雯予。

得书感谢您对《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研究(1530—184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帝国的1905年 电子书
1905年的清帝国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朱德和康克清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朱德元帅和康克清这对革命伴侣团结战斗、相亲相爱的故事。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康大姐少年青年时就投身反对旧社会的斗争,他们都是为建立新中国不屈不挠、踏艰履险的奋斗者,为建设新中国呕心沥血、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奉献者。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研究 电子书
首次研究19世纪英国中产女性家庭社会地位
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代州县改革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作品。
至纯至强之光:高伯龙传 电子书
本书为高伯龙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传主高伯龙,192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激光陀螺研制领域作出了重大的突破,取得了重大进展。本书详细叙述了高伯龙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