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内容简介
钱理群曾言:“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难的症结在于我们对常识既缺乏了解,更缺乏敬畏。教育者很大的无知,是对常识的无知,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但实际情形却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教育中非常可怕的缺失,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
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衡量一位教师和教育理论研究者是否进入了智慧的境界,不仅要看他有没有与教育有关的实践智慧和思想智慧,更要看他有没有直捣人心、洞察人性的智慧,有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对人性的理解。
作者期望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唤醒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二版序言
从“常识”开始的教育(代序)
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1 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
2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
3 人始终是未完成的
4 人只能自己去活着
5 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
6 人在表演和观看中生长
教育理想常识: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
7 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8 教育即“生命·实践”
9 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
10 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
11 教育是需要悲悯、耐心和从容的事业
12 教育是衡量好社会的尺度
13 教育帮助学生开掘幸福之源
14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15 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16 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
17 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
教育过程常识:懂教育过程,才是懂教育
18 教育过程知识,是最核心的教育知识
19 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
20 教育在表演和观看中展开
教育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和活化
21 教育内容要生活化
22 活化教育内容的方式是运用
23 解读教材的三种眼光
24 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
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25 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
26 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
27 把儿童当儿童
28 学生是教育的目的
29 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
30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作
教师常识: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
31 教师是创造者
32 教师是熬炼教育智慧的人
33 在师生相互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
34 学会享受教学
35 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
36 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是现场学习力
37 做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38 用理论的方式表达经验
39 向名师学成长
4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41 教与学不可分割
42 教学在互动中生成
43 把课堂还给学生
44 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
45 好课是实实在在的课
46 让教学扎实的五大源泉
47 把课堂变成课型
48 把教法变成学法
49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50 以结构化的方式教学
51 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教育常识(第二版)是201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政涛。
得书感谢您对《教育常识(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