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技术、风险和规制

数字时代的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技术、风险和规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分析数字时代的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

内容简介

数字时代下的数字经济出现了新的商业形式和新的商业资产,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就是典型的代表。数字和技术是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的驱动力,也是风险来源。由于数字技术的介入,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中心化特点,使得与之匹配的中心化的金融监管显示出一种无力感。金融科技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有技术含量的监管科技。

本书主要聚焦数字经济时代的加密经济、加密金融、加密资产,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金融和金融监管中的前景、法律和政策。

作者简介

编者沈伟,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伦敦国际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和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上海市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简介

内容提要

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丛书编委会

总序

前言

技术风险

一、引言

二、技术与金融:分析框架

三、网络安全与数据风险

四、金融科技、科技金融、规模与连接性

五、金融基础设施的新形式

六、新的风险范式:作为系统性风险驱动因素的信息技术和模型风险

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证券和衍生品市场中的前景:新的金融生态系统和系统性风险控制的“圣杯”

一、引言

二、CCPs:风险缓释技术

三、CCPs治理、道德风险和风险集中

四、CCPs和系统性风险

五、区块链技术在衍生品交易、清算和结算中的运用

六、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证券交易和结算——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七、结论

监管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让人参与循环

一、引言

二、人工智能与金融

三、风险: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

四、监管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对外部治理的挑战

五、让人参与金融循环

六、结论

自律监管或回应性监管:加密金融的国际监管竞争

一、前言

二、加密资产的监管漏洞还是维尔京群岛

三、监管竞争中的三种方法

四、监管协调是否在望?

五、结论

加密资产和内幕交易法适用范围

一、介绍

二、关于加密资产的介绍

三、内幕交易法

四、内幕交易原理:内幕交易法律是否适用加密资产

五、政策和优先级:加密资产是否需要内幕交易法律

六、内幕交易法律的局限

七、结论

欧洲加密经济的政策和监管之路

一、引言

二、加密经济的治理需求

三、欧盟关于加密经济的政策:没有系统性的方法?

四、创新政策——制定监管管理的框架

五、总结

后记

数字时代的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技术、风险和规制是2024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沈伟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数字时代的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技术、风险和规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金融风险与创新 电子书
本书将从金融体系的创新进行分析,从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创新着手,从企业和个人视角的分析相关的投资策略及风险控制。
金融投资建模:Excel金融数据探索、建模和分析手册 电子书
本书分为四篇,Excel及VBA基础、基础数据的处理、建模相关工具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优化及模拟。从Excel操作基础和功能介绍引申至Excel建模流程、建模常用技巧和建模常用函数,对每一个功能都附有操作步骤及实现相同功能时的VBA代码。
平台经济市场竞争与反垄断规制研究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平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运行特征,以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变迁为路径,从垄断状态到垄断行为的逻辑上,回答平台经济市场的垄断成因。
数字化转型指南:新商业的思维、方法和工具 电子书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互联网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中国的消费者和商业环境的改变是颠覆式的; 以营销驱动的商业模式,正在被以用户驱动的新商业模式所替代。在商业的转型中,大量的传统企业在新的环境中,经营陷入困境; 企业需要新的认知、新的人才、新的模式,但现实带给传统企业的反而是互联网的恐惧症; 本书是一本企业商业转型的工具书,从商业和互联网的本质出发,将商业变迁的来龙去脉,以及新商业的思维剥茧抽丝,通过鲜活的案例及作者自身的行业感知,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让商业转型可落地,有所依托。
数字时代内创业 电子书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剧变。在此之前,只要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在生产线上提高精确度、扩大生产量,企业就能有所成长。但这个旧时代的“成长方程式”,如今已不再被认可。在数字技术带来社会革新的今天,如果不能不断地创建新事业,那么即使是大企业,也会迅速被淘汰。为了不被时代的洪流淘汰,公司所有职员都必须成为能独立思考新事业的内部创业家。掌握着公司存亡关键的,正是企业内部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