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经学与灾异思潮

西汉经学与灾异思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西汉的经学灾异思想进行了探讨。

内容简介

全书以灾异思想为切入点,以西汉经学灾异思想与思潮为中心,结合先秦至西汉间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氛围,在细致考察与解读相关文本的基础上,对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观念来源与理论先导、创立过程与时代特色、理论形态与建构方法,以及灾异思潮与现实政治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对于经学灾异思想何以会在西汉建立、经学灾异思潮缘何会在西汉爆发、经学灾异论造成了怎样的历史影响,以及如何评价灾异论氛围中的西汉儒学与儒生群体等问题,本书也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

作者简介

作者冯鹏,1987年生,河南正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哲学,《周易》经学与哲学,宋代儒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说

第一节 “灾”“异”与“灾异”

第二节 “祥”“瑞”与“祥瑞”

第二章 先汉时期的灾异观念与灾异理论

第一节 汉儒灾异思想的观念构成及其来源

第二节 先汉时期的灾异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第三章 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创始、形态与特色

第一节 陆贾的灾异观及其启示

第二节 董仲舒的发凡起例

第三节 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形态与特色

第四章 西汉《春秋》学的灾异思想

第一节 《春秋》灾异与《公羊传》的灾异思维

第二节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灾异说

第三节 刘向早期的《春秋》学灾异思想

第五章 西汉《周易》经学的阴阳灾异化转向

第一节 阴阳灾异论在西汉《周易》经学中的兴起

第二节 卦气说与《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的灾异思想

第三节 《易》阴阳灾异论与西汉的经学和政治

第六章 灾异思潮下的西汉《齐诗》翼氏学数术化转型

第一节 关于《齐诗》翼氏学的学术史争议

第二节 西汉诗学与灾异论之关涉及其原因

第三节 翼奉的“四始”“五际”说

第四节 翼奉的“六情十二律”说:神秘主义的“知下之术”

第五节 《齐诗》学数术化转型的原因

第七章 从《洪范五行传》到《汉书·五行志》——西汉经学灾异说的体系化建构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五行灾异说

第二节 五行灾异说在西汉的传承与发展——以《春秋繁露》为中心

第三节 《洪范五行传》的创制、发展及其学说体系

第四节 西汉《洪范》五行灾异之学余论

第八章 经学灾异思潮与西汉政治的互动

第一节 警戒君主遭遇以意采择

第二节 从警君安民、抑制权臣到专攻上身

第三节 天命转移催生造作符命

结语 西汉经学灾异思想与思潮的回顾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西汉经学与灾异思潮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冯鹏。

得书感谢您对《西汉经学与灾异思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心学与心理建设 电子书
本书是心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心理建设与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的论文集,收入论文30余篇。与会专家的论文围绕孙中山思想、心学、孙中山的“心理建设”与心学的关系几个方面展开研讨,研讨的核心是孙中山“心理建设”的思想渊源及其当代价值。专家学者们的论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忧国、忧民、忧天下,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与建议。
人生:思与诗 电子书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我的人生之路、思辨人生、诗意人生,全面展现了作者的一生及其对于人生、人性的各种思考。我的人生之路部分,展示了作者从儿时到晚年走过的路。思辨人生部分,展示了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诗意人生部分是作者写的二百多首诗,分为十五个篇章,“我的父亲与母亲”“我与老伴”“我与家人”“我与学生”“小城旧事”“思乡”“忆旧”“怀师友”“读书”“读庄子”“纪念毛泽东”“时事杂咏”“外出杂咏”“住院杂
孝经与孝子故事 电子书
本书对《论语》一书分章节进行了注释、翻译,每节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书后还附录了歌曲《风雅依然》。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 电子书
本书从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的教育与培训角度出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编排中又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内容涉及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的重要概念、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技术系统的进化、发明原理与应用、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科学效应与应用、工业工程方法、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以及6个内容丰富又实用的附录。本书各章都精心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