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详细介绍建设用地续期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简介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续期问题,是事关中国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和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书以国有住宅建设用地、非住宅建设用地以及集体建设用地的续期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中国特色公有地权与其续期制度的因果反馈结构中,借鉴域外土地使用权续期经验,勾绘了当今中国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的法律、政治和民意的逻辑,区分了基于法定原则的自动续期与基于合意原则的申请续期等两种续期机制,建构了中国特色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的基本理论体系。
在此基础上,针对续期有偿性、续期程序、续期期限、权利与义务、地上物处置等续期制度中的关键性节点,提出了当今中国不同类型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制度改革和建设的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作者欧阳亦梵,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2018-2019年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联合培养。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讲师。
主要从事土地法学、土地制度与政策等领域研究,近年重点关注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研究评述
2.1 住宅建设用地续期问题
2.1.1 自动续期的内涵
2.1.2 自动续期的期限
2.1.3 自动续期的次数
2.1.4 自动续期有偿无偿的争论
2.1.5 自动续期的程序
2.1.6 自动续期的立法安排
2.2 非住宅建设用地续期问题
2.3 地上建筑物续期的法律后果
2.4 评论与展望
第3章 分析维度和理论逻辑
3.1 续期问题的分析维度
3.2 中国特色公有地权体系的逻辑结构
3.2.1 城乡土地所有权二元分立
3.2.2 公有土地所有权“公私二重性”
3.2.3 公有土地所有与使用“两权分离”
3.2.4 土地使用权“物债二分”
3.3 续期制度的理论逻辑
3.3.1 逻辑起点:土地用益物权和土地债权续期的分野
3.3.2 制度内核:土地用益物权续期的有期性与有偿性
3.3.3 制度路径:国有与集体土地续期“意思自治”的分异性
3.3.4 改革目标:用益物权在地权体系中的轴心地位
第4章 域外经验比较与借鉴
4.1 两大法系下土地产权结构的差异
4.2 英美法系的续期制度
4.2.1 英国租赁地产权
4.2.2 中国香港地区土地租业权
4.2.3 租赁地产权的续期经验
4.3 大陆法系的续期制度
4.3.1 德国地上权
4.3.2 日本借地权
4.3.3 我国台湾地区地上权
4.3.4 地上权的续期经验
4.4 两大法系续期制度的经验借鉴
4.4.1 续期的法律关系
4.4.2 续期机制
4.4.3 续期期限
4.4.4 续期有偿性
4.4.5 地上物处置
第5章 民意表象背后的经验逻辑
5.1 二手房价格里的续期民意分析模型
5.2 基于杭州市二手房数据的续期民意
5.2.1 模型建构和计算方法
5.2.2 研究区域与数据描述
5.2.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第6章 续期类型及其理论方法
6.1 建设用地续期的分类及其特征
6.1.1 国有住宅建设用地续期
6.1.2 国有非住宅建设用地续期
6.1.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续期
6.2 建设用地续期制度设计的理论方法
6.2.1 国有住宅建设用地的法定续期
6.2.2 国有非住宅建设用地的合意续期
6.2.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意续期
第7章 国有住宅建设用地续期制度的基本要素
7.1 法定自动续期
7.1.1 自动续期的域外范式
7.1.2 法定自动续期的实现
7.2 自动续期的法定义务:年金制
7.2.1 年金制的基本理念
7.2.2 年金制的域外经验与规律
7.2.3 年金制的实现方案:房地产税附加
7.3 不予自动续期的情况及纠纷处理机制
第8章 国有非住宅建设用地续期制度的基本要素
8.1 格式化合意续期
8.2 申请续期程序
8.2.1 续期的申请
8.2.2 续期的审核
8.2.3 续期的出让方式
8.2.4 续期土地出让金
8.2.5 地上物的处理
8.3 区分建筑物所有权人的申请续期
8.4 续期纠纷的处理机制
第9章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续期制度的基本要素
9.1 非格式化合意续期
9.2 合意续期程序
9.2.1 发送续期通知
9.2.2 续期的集体决议
9.2.3 续期价格评估
9.2.4 行政审核
9.2.5 地上建筑物的处置
9.3 续期中的纠纷
9.3.1 续期中的违约行为
9.3.2 续期中产生的纠纷
第10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不足
10.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建设用地续期的理论和方法是2023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欧阳亦梵。
得书感谢您对《建设用地续期的理论和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