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有助于读者在了解简单的经验法则和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 直观理解复杂电子系统的行为。对于所有需要了解模拟电路设计的人来说, 这是一本理想的参考书。
作者30年模拟电路设计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是Thompson博士30年来在模拟设计、 电力电子学线路和为研究生讲授模拟电路设计的经验总结。 全书主要介绍设计和分析模拟电路时所需的最基本的实用技术, 包括晶体管放大器(CMOS、 JFET和双极型)及反馈系统、 晶体管开关电路、 模拟滤波器、 模拟电路中的噪声、 热电路设计、 磁电路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等。本书概括了模拟电路及系统的思维方法, 可使读者感受到工作良好的模拟电路设计应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还利用LTSPICE给出了电路仿真的例子, 并为读者提供了LTSPICE仿真文件。书中尽量少用了数学工具, 而是利用大量实际例子帮助读者融入模拟设计。
作者简介
Marc Thompsons博士,在Thompson Consulting公司专门从事R/D定制、分析及多学科电子、磁场和机电及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任教于伍斯特理工学院,讲授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列课程,涉及模拟、电力质量、电力电子学、机电学、电动机、旋转机械及高技术公司的电力分配等课程。另外,他也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教,讲授电动机、机电系统、电力电子学和磁场设计等课程。
马爱文,女,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北京理工大学博士。1990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近年来一直跟踪军内外关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发展研究,组织翻译出版了《射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第六版)》、《军事物流与射频识别》等书籍。
章节目录
第1章概述及目的
1.1模拟设计者的需求
1.2模拟集成电路技术优势的早期历史
1.3数字与模拟的实现: 设计师的选择
1.4为什么要成为模拟设计师
1.5本书中的命名法
1.6本书的范围
深入阅读第2章信号处理基础知识回顾
2.1拉普拉斯变换、 传递函数和零极点图
2.2一阶系统响应
2.2.1一阶系统在低频和高频处的估算
2.2.2一阶系统在短时间(t<<RC)内的阶跃响应
2.2.3具有特高频极点的一阶系统
2.3二阶系统
2.3.1二阶阻尼系统(理想情况下无阻尼, 阻尼系数ζ=0)
2.3.2阻尼系数ζ<1的二阶RLC电路系统
2.3.3品质因数“Q”
2.3.4阻尼系数ζ<1的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2.4有阻尼的二阶系统的自由振荡
2.5对数衰减
2.6高阶系统
2.6.1有特高频极点的二阶电子系统
2.6.2极点广泛分布在实轴上的二阶系统
2.6.3利用传递函数的分母估计极点位置
2.7谐振电路的回顾
2.8利用能量的方法来分析无阻尼谐振电路
2.9级联系统的上升时间
习题
深入阅读第3章二极管的物理特性和理想(后来的非理想)二极管的回顾
3.1绝缘体、 良好的导体和半导体中的电流
3.2电子和空穴
3.3漂移、 扩散、 复合和激发
3.3.1漂移
3.3.2扩散
3.3.3激发和复合
3.3.4半导体中的总电流
3.4半导体掺杂的影响
3.4.1施主掺杂材料
3.4.2受主掺杂材料
3.5热平衡时的PN结
3.6正向偏置电压下的PN结
3.7反向偏置二极管
3.8理想的二极管方程
3.9二极管中存储的电荷
3.9.1耗散电容
3.10二极管在正向偏置下存储的电荷
3.11双极型二极管的反向恢复
3.12反向击穿
3.13二极管的数据表
3.14快速了解肖特基二极管
习题
深入阅读第4章双极型晶体管模型
4.1简要历史
4.2基本的NPN型晶体管
4.3工作在不同区域的晶体管模型
4.4双极型晶体管的低频交流模型
4.5高频交流模型
4.6阅读晶体管数据表
4.6.1大信号参数(hFE和VCE,SAT)
4.6.2小信号参数(hfe、 Cμ、 C靶和rx)
4.7混合靶模型的局限性
习题
深入阅读第5章基本的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器及其偏置
5.1晶体管的偏置问题
5.2晶体管放大器
5.2.1共发射极放大器
5.2.2射极跟随器低频增益、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习题
深入阅读第6章放大器带宽估计技术
6.1开路时间常数介绍
6.2晶体管放大器的例子
6.2.1利用共发射极放大器的结果检测OCTC的合理性
6.3短路时间常数
习题
深入阅读第7章先进的放大器和设计举例
7.1关于级联增益和负载效应的说明
7.2最坏情况下的开路时间常数计算
7.3射极跟随缓冲器的高频输出和输入阻抗
7.4自举电路
7.5极点分解
习题
深入阅读第8章双极型晶体管高增益放大器及镜像电流源
8.1增加混合靶模型的必要性
8.2基区宽度调制和扩展的混合靶模型
8.3利用晶体管的数据表计算小信号参数
8.4构建模块
8.4.1双极型电流源的交流输出阻抗
8.4.2射极跟随器交流输入阻抗
8.4.3镜像电流源
8.4.4基本的镜像电流源的精确度和速度
8.4.5发射极有反馈的镜像电流源
8.4.6有“β助手”的镜像电流源
8.4.7级联镜像电流源
8.4.8威尔逊镜像电流源
8.4.9Widlar镜像电流源
习题
深入阅读第9章场效应晶体管(FET)及其放大器
9.1场效应晶体管的早期历史
9.2基本信号MOSFET的定性讨论
9.3画出MOS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9.4MOS小信号模型(低频)
9.5MOS小信号模型(高频)
9.6基本的MOS放大器
9.6.1源极跟随器
9.6.2共源极放大器
9.6.3共栅极放大器
9.6.4级联共源极放大器
9.6.5MOS镜像电流
9.6.6Try#1:共源极放大器
9.6.7Try#2:增加输出源极跟随器M2
9.6.8Try#3:增加级联晶体管M3
9.7基本的JFET
习题
深入阅读第10章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的大信号转换
10.1介绍
10.2BJT大信号转换模型的发展
10.3BJT反向有效区
10.4BJT饱和
10.5BJT的发射结和集电结的耗散电容
10.6双极型晶体管的电荷控制和混合靶参数之间的关系
10.7从数据表中求解耗散电容
10.8制造商的BJT测试
10.9电荷控制模型举例
10.10MOSFET的大信号转换
习题
深入阅读第11章反馈系统
11.1反馈控制的介绍和一些早期历史
11.2负反馈放大器的发明
11.3控制系统基础
11.4环路增益和抗干扰性
11.5反馈回路的近似闭环增益
11.6极点位置、 阻尼和相对稳定
11.7反馈对相对稳定的影响
11.8Routh稳定判据(又名“Routh测试”)
11.9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测试
11.10阻尼比和相位裕度之间的关系
11.11相位裕度、 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
11.12回路补偿技术――超前和滞后网络
11.13一些有趣的反馈回路的附加评论
习题
深入阅读第12章基本运算放大器的拓扑结构及案例分析
12.1基本运算放大器的工作
12.2.1差动输入级
12.1.2射极跟随器缓冲和输出“推挽”级
12.2简要回顾LM741运算放大器原理图
12.3运算放大器的一些实际限制
12.3.1电压偏移
12.3.2电压偏移随温度的漂移
12.3.3输入偏置和输入偏移电流
12.3.4差动输入阻抗
12.3.5转换速率
12.3.6输出阻抗和电容负载
12.4噪声
习题
深入阅读第13章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回顾
13.1传统的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和“增益带宽积”常数模式
13.2传统的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的转换速率限制
13.3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
13.4没有转换速率限制的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
13.5制造商的电流反馈放大器的数据表信息
13.6关于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限制更详细的模型和一些评论
习题
深入阅读第14章模拟低通滤波器
14.1介绍
14.2LPF基本知识回顾
14.3巴特沃思滤波器
14.3.1切比雪夫1型滤波器
14.3.2LPF的群时延
14.3.3贝塞尔滤波器
14.4巴特沃思滤波器、 切比雪夫滤波器和贝塞尔滤波器的比较
14.4.1切比雪夫2型滤波器
14.4.2椭圆滤波器
14.4.3滤波器响应的比较
14.5滤波器的实现
14.5.1RLC梯形电路
14.5.2全通滤波器
14.6有源LPF的实现
14.7关于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一些说明
习题
深入阅读第15章无源器件、 原型问题和印刷电路板布局案例分析
15.1电阻
15.2表面贴装电阻说明
15.3电阻类型说明
15.3.1金属绕线的寄生感抗说明
15.4电容
15.5电感
15.6印刷电路板布局问题的一些讨论
15.6.1电源旁路
15.6.2接地层
15.6.3印刷电路板线路宽度
15.6.4在接地层之上的印刷电路板线路的近似感抗
15.7关于原型工具的一些个人想法
15.7.1驱动器的实现
习题
深入阅读第16章噪声
16.1电阻中的热(也称为“Johnson”或“白”)噪声
16.1.1如何添加噪声源
16.1.2串联或并联的噪声电阻
16.1.3在计算总噪声时所用的带宽是多少
16.2肖特基(“散粒”)噪声
16.31/f(“粉红色”或“闪烁”)噪声
16.4电阻中的过剩噪声
16.5“跳跃”噪声(也称为“爆破”噪声)
16.6双极型晶体管噪声
16.7场效应晶体管噪声
16.8运算放大器噪声模型
16.9噪声最优的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16.10信噪比
16.10.1噪声系数
16.11不是噪声的事情
习题
深入阅读第17章其他有用的设计技术及轻松的结束
17.1热电路
17.2热传导传输的稳态模型
17.3热能存储
17.4利用热电路等效模型来确定静态半导体的结温
17.5机械电路等效
17.5.1机械系统
17.5.2电子系统
17.6跨导线性原则
17.7无限长电阻梯形电路的输入阻抗
17.8传输线问题
17.8.1求解有限长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17.9节点方程和克莱姆法则
17.10求解LRC电路的固有频率
17.11关于自然界中标度法的一些评论
17.12几何标度
17.12.1鱼/船速度(弗劳德定律)
17.12.2水果
17.12.3弯曲力矩
17.12.4身体的大小和热(伯格曼定律)
17.12.5大小和跳跃(博雷利定律)
17.12.6步行速度(弗劳德定律)
17.12.7电容
17.12.8电感
17.12.9电磁铁的升力
17.13关于SPICE模型的用途和弊端的一些个人评论
习题
深入阅读
附录A
实用模拟电路设计(第二版)是2016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美]MarcThompson。
得书感谢您对《实用模拟电路设计(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