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全十二册)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全十二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独具特色、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考古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在百年诞辰之际,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学术史,系统回顾百年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路径,作为对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的献礼,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为此而生。

本书共计900余万字,由中国考古学界200余位权威学者共同撰写,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

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各个研究课题的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

作者简介

编者王巍,男,汉族,1954年5月生,山东荣成人。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5年1月获得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3年2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7年12月12日,当选河南大学古代文明中心主任。2018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王巍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上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编委会

序言

一 本书的缘起

二 本书的宗旨

三 本书的内容、结构和特点

四 参加本书策划和组织的人员

五 本书的读者对象

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回眸

一 中国考古学的滥觞——金石学(宋代至近代)

二 中国考古学起步期(1921—1949年)

三 初步发展期:1949年10月—1978年12月(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四 快速发展期(1979—2020年)

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体系

一 传播论

二 区系论

三 谱系论

四 能动论

五 社会历史建构

六 考古学中国学派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引言

二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百年史略

三 重要遗址和主要发现

四 对考古现象的阐释或理论探索的历程

五 方兴未艾的现代人起源、演化、扩散研究

旧石器时代晚期及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起步阶段(1920—1949年)

二 发展阶段前期(1950—1979年)

三 发展阶段后期(1980—1999年)

四 当前发展(2000年至今)

中国史前农业起源研究

一 发现和著录报告情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一 1980年代以前

二 1980—2000年

三 2000年以后

大事记

黑吉和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辽东地区

二 第二松花江流域

三 嫩江流域

四 图们江流域

五 牡丹江流域

六 乌苏里江流域

七 海拉尔河流域

八 总结

大事记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小河西文化

二 兴隆洼文化

三 西梁类型

四 富河文化

五 赵宝沟文化

六 红山文化

七 小河沿文化

大事记

辽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

二 第二阶段(1949—2000年)

三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

大事记

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太行山以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1930—1949年

二 1950—1976年

三 1977—1999年

四 2000—2021年

五 小结

大事记

中原地区裴李岗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命名

二 文化性质:本体文化和亲缘文化

三 分期与年代

四 文化面貌与内涵

五 环境与生业

六 技术与工艺

七 人种、人类体质与人口

八 聚落与社会

九 精神文化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中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山西至豫西地区仰韶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

二 研究历程的阶段划分

三 考古发现与研究

大事记

庙底沟期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二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三 21世纪以来

大事记

后冈二期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30—40年代

二 20世纪50—70年代

三 20世纪80年代至今

王湾三期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概述

二 研究热点及阶段划分

三 文化谱系研究

四 聚落形态研究

五 多学科综合研究

陶寺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概述

二 研究历程

三 小结

老官台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与分布概况

二 探索与研究历程

三 问题与展望

大事记

关中地区仰韶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前)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末)

四 第四阶段(21世纪至今)

五 总结与展望

大事记

陕西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关中地区客省庄二期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四 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

大事记

陕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发掘与著录

二 研究历程及重要收获

大事记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结语

大事记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遗存的发现、性质及年代的认识

二 考古遗存的综合研究

三 结语

大事记

新疆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前言

二 早期(1895—1959年)

三 中期(1959—1995年)

四 晚期(1996—2019年)

五 结语

大事记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下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淮河流域史前考古的肇始

二 中国史前文化二元格局的突破

三 “区系类型”视野下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四 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

余论 淮河中游史前考古学研究展望

安徽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诞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

二 成长阶段(1979—1997年)

三 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大事记

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川西高原

二 成都平原

三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

大事记

贵州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02年

二 第二阶段:2002年至2012年

三 第三阶段:2012年至2021年

大事记

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掘与研究背景

二 牛坡洞遗址的研究历程

大事记

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初)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大事记

西藏自治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前言

二 西藏东部的卡若遗址及卡若文化

三 西藏中南部区域的曲贡遗址与曲贡文化

四 西藏北部及西部全新世的狩猎采集者

五 总结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玉蟾岩遗存—大溪文化)

一 玉蟾岩遗存

二 彭头山文化

三 皂市下层文化、城背溪文化、高庙文化

四 汤家岗文化、柳林溪文化、边畈文化

五 大溪文化

大事记

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

樊城堆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初识

二 文化命名与谱系探讨

三 新发现及现阶段认识

四 结语

上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

二 文化命名

三 遗址群的扩大

四 稻遗存研究

跨湖桥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初步认识阶段

二 认识的展开阶段

三 认识的深化阶段

顺山集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顺山集遗址的发掘与顺山集文化的命名

二 有关顺山集遗址第三期遗存的认识

三 顺山集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

四 顺山集文化的生业经济

五 “顺山集文化学术研讨会”

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73—1988年)

二 第二阶段(1988—2004年)

三 第三阶段(2004—2019年)

马家浜文化、骆驼墩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叶)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叶至20世纪末)

三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

青莲岗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大青莲岗文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二 第二阶段:小青莲岗文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00年代)

三 第三阶段:新青莲岗文化时期(21世纪头十年)

北阴阳营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20世纪末)

二 第二阶段(21世纪以来)

崧泽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崧泽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崧泽文化的命名

二 崧泽文化内涵的深化

三 崧泽文化的聚落考古

四 崧泽文化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认识

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文化内涵的初步认知

二 考古学文化区系的建立

三 良渚文化的内涵

四 良渚文化研究的新纪元——良渚古城的发现

好川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 1997—2017年

二 第二阶段 2018年至今

钱山漾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广富林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发掘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闽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闽江上游地区

二 闽江下游地区

台湾海峡两岸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学视野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

一 福建沿海地区

二 台湾地区

三 研究与探索

广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发掘

二 研究历程

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肇始与前行

二 总体认识与分区之文化和类型

三 结语

海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发掘

二 研究历程

香港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发掘

二 研究历程

中国磨制石器制作技术研究历程

一 第一阶段 萌芽期(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二 第二阶段 初始期(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

三 第三阶段 发展期(21世纪至今)

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历程

一 发现与著录

二 研究的历程

三 研究的成果

大事记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二卷(上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夏文化探索

一 夏代信史地位的基本态度

二 夏文化探索历程中的“夏都法”与“夏墟法”

三 夏商分界的证据

新砦期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新砦遗址的发现(1964年)

二 “新砦期”的提出(1979年)

三 “新砦期”的论证(1999—2000年)

四 新砦文化的确立(2002—2005年)

五 新砦期文化遗存研究动向

六 新砦遗址核心区的探索(2010—2020年)

结语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大事记

先商文化探索

一 第一阶段:1936年到1976年

二 第二阶段:1976年到1988年

三 第三阶段:1988年到1999年

四 第四阶段:2000年以来

华北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资料刊布情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个阶段1920—1960年代(发现与初步探索阶段)

二 第二个阶段1960—1990年代(文化内涵与分期研究的深入阶段)

三 第三个阶段1990—2020年代(聚落与生业考古深入开展阶段)

岳石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马桥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考古学相关研究

南方地区夏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早商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早商文化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早商文化研究历程

大事记

商系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1928—1949年:商墓发现和研究的开始

二 1950—1975年:商墓资料的积累与初步研究

三 1976年至今:商墓的广泛发现和基于考古材料的深入研究

大事记

殷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殷墟发掘的历史背景

二 发掘历程回顾

三 百年殷墟考古的主要课题与研究进

四 殷墟考古的学术史意义

山东地区商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概况

二 研究历程

晋陕黄土高原晚商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长江中游地区商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江西地区商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探索期(1914—1973年)

二 发现突破期(1973—2005年)

三 深入、扩展研究期(2005年至今)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四 第四阶段:从“十二五”到现在

大事记

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三 第三阶段:2001年至2011年

四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大事记

先周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缘起

二 先周文化的提出

三 先周文化的研究历程

西周都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

二 第二阶段: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

陕西、甘肃、河南地区西周封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陕西西周封国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二 甘肃西周封国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三 河南西周封国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四 回顾、总结与展望

西周燕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1919年至1949年

二 1950年至1972年

三 1972年至2002年

四 2003年至2019年

五 结语

大事记

山西地区周代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和工作概况

二 研究历程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二卷(中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山东地区西周封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研究历程

二 考古与研究成果

三 对未来考古工作和研究方向的展望

大事记

西周曾国遗存及其他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西周曾国遗存

二 西周其他遗存

江淮地区西周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江淮地区西周遗存的考古发现

二 江淮地区西周遗存的研究历程

大事记

土墩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东周洛阳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洛阳东周王城主要考古发现

二 翟泉成周与相关墓地(汉魏故城部分)

三 洛阳东周王城考古成果特点与发布情况

四 洛阳东周王城研究情况

五 刘国故城

六 伊川徐阳陆浑戎墓地与城址

三晋地区东周时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后期(考古资料的初步发现)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资料的整理与初步研究)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四 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全面深入研究)

大事记

郑韩两国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郑韩故城

二 郑韩两国其他遗址

魏国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魏国考古发现简史

二 魏国考古发现概况

三 魏国考古研究概况

赵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晋中及晋东南地区

二 冀中南地区

三 晋北与阴山南麓

四 综合研究

大事记

东周燕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1922—1949年

二 1950—1993年

三 1994—2019年

四 小结

大事记

齐鲁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学术研究

大事记

楚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50年之前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

四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五 第五阶段:进入21世纪

大事记

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嬴秦来源与早期秦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二 秦都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三 秦国君陵墓的发现与研究

四 中小型秦墓的发现与研究

五 秦文化考古专题及综合研究

吴越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百越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 1949—1977年(考古资料初步积累时期)

二 第二阶段 1978—2000年前后(资料进一步积累和初步研究时期)

三 第三阶段 2000年以后(工作和研究的深化时期)

大事记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二卷(下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巴蜀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

二 第二阶段(1950—1979年)

三 第三阶段(1980年至今)

大事记

东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辽西山地地区

二 辽西平原地区

三 辽东南部地区

四 辽东北部地区

五 第二松花江流域

六 图们江流域

七 嫩江流域

大事记

东北地区东周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辽东半岛石棚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研究史及重要著录介绍

二 河西走廊地区

三 河湟地区与柴达木盆地

四 洮河以东地区

简短的结语

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新疆的地理单元特点

二 对新疆地区考古学研究简述

三 新疆地区“青铜时代”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 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历程

今后的课题:新疆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两个问题

大事记

欧亚草原地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东周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

一 考古发现与著录

二 研究简史

西戎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基于文献及铜器铭文的西戎族群研究

二 商周时期的西戎遗存:寺洼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三 东周时期西戎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贵州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54—2000年)以贵州西部东周秦汉时期遗存为主体

二 第二阶段(2000年至今)以江河流域商周时期遗存发现为主体

大事记

云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

二 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000—2010年)

四 第四阶段(2010—2019年)

大事记

福建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考古研究

广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5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中期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大事记

广东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开端与主要发现

二 主要研究成果

三 未来

夏商周时期建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发掘初始阶段)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发掘资料初步积累与研究阶段)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掘资料扩展阶段)

大事记

盐业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内陆地区

二 沿海地区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传承转型期(1921—1949年)

二 初步发展期(1950—1980年)

三 发展成熟期(1981—2021年)

大事记

夏商周时期青铜冶铸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考古资料的初步发现)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资料的积累和初步研究)

三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发现增多及深入研究)

大事记

夏商周时期玉器考古研究历程

一 夏商周玉器考古研究的初始期(1920—1949年)

二 夏商周玉器考古研究的发展期(1949—1990年)

三 夏商周玉器考古研究的蓬勃期(1990—2020年)

四 结语

夏商周时期制陶工艺研究历程

一 1949年以前

二 1949—2000年前后

三 2000年至今

大事记

先秦原始瓷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先秦原始瓷的发现史

二 原始瓷名称的确立

三 原始瓷分期与编年的确立

四 科学测试与原始瓷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研究

五 原始瓷窑址考古与瓷器起源研究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三卷(上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秦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雍城

二 栎阳

三 咸阳

四 阿房宫

五 秦都考古的展望

秦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秦陵考古发现的历史

二 秦陵的考古发现

三 秦陵的考古研究成果要述

四 秦陵的价值与影响

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初步发现期)

二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第一次考古高潮期)

三 世纪之交到21世纪初的10年(第二次考古高潮期)

四 21世纪的10年代(研究深化期)

大事记

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历代史籍的记录与研究

二 1940年代以前的实地调查与研究

三 1950年代以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四 汉长安城有关问题的讨论

大事记

西汉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西汉帝陵

二 西汉帝陵的研究历史

三 西汉帝陵的考古发现

四 西汉帝陵的考古研究

东汉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东汉帝陵概况

二 考古发现与研究历程

大事记

汉魏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城址历史与发现概况

二 考古研究历程

大事记

秦汉地方郡县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概述

二 考古发现与研究

三 后语

大事记

汉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汉墓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二 汉墓的种类、分期与分区

三 汉墓的等级、墓主与葬俗

四 汉墓研究展望

汉代画像石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匈奴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匈奴遗存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二 匈奴考古研究成果评述

云贵高原汉代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田野考古及主要发现

二 研究与探索

大事记

3至6世纪邺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邺城考古工作的阶段性

二 邺城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主要收获

三 从中国考古学百年历史展望邺城考古工作前景

北魏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二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前)

三 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后)

大事记

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魏晋十六国时期辽西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研究探索

魏晋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发现与研究

二 20世纪50—70年代的发现与研究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现与研究

大事记

早期高句丽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报告概况

二 研究历程

三 问题与展望

高句丽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高句丽遗存的最初发现与调查

二 新中国成立后高句丽考古的发现和研究

三 结语

大事记

东吴—南朝都城及陵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33—1935年)

二 第二阶段(1950—1976年)

三 第三阶段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三卷(中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

二 隋唐长安城研究历程

大事记

隋唐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勘察与发掘

二 隋唐东都洛阳城的形制布局与变化

三 重要建筑遗址的发掘

四 隋唐洛阳城的遗址保护工作

五 隋唐洛阳遗址的考古研究

大事记

唐五代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唐代帝陵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研究历程

三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的发现与研究

大事记

隋唐扬州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隋唐地方城市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地方城市考古个案的展开

二 地方城市系统研究的探索

三 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方法的探索

四 小结

隋唐五代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隋代墓葬发现与研究历程

二 唐代墓葬发现与研究历程

三 五代十国墓葬发现与研究历程

四 总结与展望

大事记

渤海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日本学界主导的肇始期渤海考古及其学术认知

二 中、俄、朝自主开展的20世纪后半期渤海考古及其学术认知

三 新世纪渤海遗存的考古发现及其学术认知

四 思考与展望

隋唐时期新疆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末(考古资料的初步发现)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拓展)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深入)

大事记

西藏高原吐蕃考古与象雄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一 关于吐蕃考古

二 关于象雄考古

三 结语

大事记

北宋东京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发掘

二 研究与探索

北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史书记载与发现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宋元时期地方城镇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宋元明时期地方城镇的考古工作简况

二 宋元明时期地方城镇的综合研究

三 小结

宋元时期地方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概况

二 研究历程

三 小结

辽代都城与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辽代都城的发现和研究

二 辽代帝陵考古发现和研究

辽代贵族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发现与著录概况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南宋临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80年代之前

二 20世纪80年代—1995年之前

三 1995年至今

金代都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金上京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 金中都考古发现与研究

大事记

金代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新中国成立前金墓的发现与研究

二 新中国成立后金墓的发现与研究

大事记

西夏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零星发现与研究

二 1949—1979年的基本状况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作与成果

四 问题与思考

南诏大理国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四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

大事记

蒙元都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哈剌和林城

二 元上都

三 元大都

四 元中都

五 结语

余论 蒙元帝王的葬地与祭祀地

大事记

明清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明清都城

二 明清地方城址

三 小结

明清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明清墓葬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二 明清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大事记

土司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遗存发现

二 研究回顾

大事记

战国秦汉时期冶铁手工业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末

二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

三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四 进入21世纪以来

大事记

先秦两汉时期漆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初始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

二 过渡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三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

大事记

秦汉时期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

二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四 21世纪以来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三卷(下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南北朝时期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及工作概况

二 南北朝陶瓷研究的学术历程

隋唐五代时期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隋唐五代时期南方地区陶瓷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二 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地区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

三 唐三彩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四 总结

大事记

宋元时期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古代陶瓷的记录与研究及陶瓷考古的滥觞

二 陶瓷考古的创建与发展

三 宋元时期著名制瓷中心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四 宋元时期不同区域的陶瓷考古工作与研究

五 宋辽金元时期边疆地区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

六 琉璃窑址的考古工作与研究

明清时期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明清重要制瓷中心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 明清时期南、北方瓷窑遗址的考古工作与研究

三 重要考古遗迹中发现的明清陶瓷制品与研究

四 紫砂的考古工作与研究

大事记

陶瓷器流通与销售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宋元时期窖藏瓷器的发现与研究

二 宋元时期重要港口遗址与内河沉船的发现与研究

三 外销瓷及海上贸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大事记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四卷(上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石窟寺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前期)

四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佛教寺院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调查与发掘情况概述

二 主要收获与研究历程

三 回顾与展望

大事记

道教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解注器的发现和研究

二 镇墓石刻的发现与研究

三 墓葬出土其他道教遗物的发现与研究

四 生墓、道士墓的发现和研究

五 道教壁画(画像)、水陆画的发现和研究

六 道教碑刻的发现与研究

七 道教法器的发现与研究

八 道教造像的发现与研究

中古“三夷教”及其他古代宗教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祆教

二 摩尼教

三 景教、天主教

四 伊斯兰教

五 婆罗门教、印度教

大事记

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欧美和日本的西域考古探险(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 中国学者参与丝绸之路考察调查(20世纪上半叶)

三 新中国新疆考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四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丝绸之路考古新局面(2013年至今)

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时空框架与历史发展脉络

二 季风、洋流与地理坐标: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因素

三 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

四 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

五 从海洋贸易品的考古发现看海上丝绸之路

六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

大事记

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东亚和东南亚)

一 先秦时期

二 秦汉时期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 隋唐时期

五 宋元明清时期

大事记

民族考古学研究历程

一 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初创(20世纪70年代以前)

二 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发展(20世纪80—90年代)

三 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的成熟与特色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今)

大事记

音乐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萌芽期(1932—1981年)

二 幼苗期(1982—1995年)

三 分蘖期(1996—2001年)

四 成长期(2002年至今)

长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渊源——海内外不同背景下的长城考古研究缘起

二 初兴——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长城考古研究述要

三 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长城考古研究

四 融合——长城考古的未来

中国考古学国际化的历程与展望

一 中国考古学国际化的回顾

二 中国考古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世界考古论坛(上海)的成功举办

三 中国考古学国际化的展望

大事记

附录

古代砖瓦等建筑材料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建筑材料起源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 建筑材料类型学研究

三 建筑材料制作工艺研究

四 建筑材料匠作制度研究

大事记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四卷(中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古代玻璃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30年代至70、80年代

二 20世纪80、90年代

三 21世纪以来

大事记

古代钱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

二 1950年至1979年

三 1980年至1999年

四 进入21世纪至今

五 小结

大事记

古代铜镜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1921年到1949年(肇始期)

二 第二阶段:1950年到1978年(积累整理期)

三 第三阶段:1979年到2000年(系统研究期)

四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深化研究期)

大事记

古代金银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古代漆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考古发现

二 研究历程

大事记

古代骨器与制骨生产的研究历程

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骨器研究

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骨器研究

三 中国青铜时代以来骨器与制骨手工业的研究

小结

东周度量衡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东周度量衡研究史概述

二 东周度量衡研究成果总结

三 东周度量衡研究面临的问题

四 下一步研究的路径

秦汉度量衡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三 研究进展

纺织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纺织文物的发现期1921—1949年

二 纺织考古的起步期1949—1972年

三 纺织考古的发展期1972—1995年

四 纺织考古的成熟期1995—2021年

甲骨文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与早期研究

二 甲骨文资料的科学发掘与著录整理

三 甲骨学与考古学

四 甲骨学与商周史研究

金文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金文资料的科学发掘及整理著录

二 金文断代研究

三 金文与商周史重建

四 金文研究领域的拓展

简牍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大事记

石刻文字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1949年以前

二 20世纪50—80年代

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数字考古发展历程

一 萌芽阶段(1990年之前)

二 起步阶段(1991—2005年)

三 应用发展阶段(2006年之后)

四 小结

大事记

常规碳十四测年技术发展历程

一 创建碳十四年代学实验室

二 常规方法的发展

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阶段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实施阶段

四 21世纪初以来与之相关的工作

大事记

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技术发展历程

热释光、光释光与其他测年技术发展历程

一 热释光测年技术

二 光释光测年技术

三 不平衡铀系测年技术

四 古地磁定年法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四卷(下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一 环境考古的研究内容与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历史分期

二 1920—1960年代的中国环境考古研究

三 1970年代以来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

大事记

植物考古学发展历程

一 植物考古学发展简史

二 重要事件

三 植物大遗存方面重要成果

四 植物微小遗存方面重要成果

大事记

植物考古中的微遗存研究

一 植物微遗存概况

二 微遗存分析与考古学

三 微遗存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简史——方法论的不断完善

四 微遗存研究的主要成果

简短的结语

动物考古学发展历程

一 前言

二 家养动物起源研究

三 肉食资源获取方式研究

四 动物仪式性使用研究

五 动物次生产品与制骨手工业研究

大事记

体质人类学研究历程

一 体质人类学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 体质人类学继续发展和材料积累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末)

三 体质人类学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大事记

古DNA研究历程

一 古DNA研究的早期萌芽阶段(1981—2007年)

二 古DNA研究的中期发展阶段(2008—2015年)

三 古DNA研究的成熟期(2015年至今)

大事记

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历程

一 引言

二 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国内外发展历程

三 中国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发展阶段

四 中国稳定同位素分析发展历程的特点

五 结语与展望

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在追溯古人类迁移活动中的应用

一 创始与探索

二 应用与发展

三 思考与展望

食性分析研究历程

一 第一阶段(1984—1999年)

二 第二阶段(2000—2005年)

三 快速发展期(2006年至今)

大事记

有机残留物分析研究历程

一 有机残留物分析的简介

二 中国有机残留物分析发展历史简介

三 中国有机残留物分析初步发展期的研究进展

古代制陶工艺研究历程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二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四 21世纪的陶器研究

大事记

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研究历程

一 前言

二 古代陶瓷的发现和研究

三 古陶瓷原料分析的主要成果

四 古陶瓷成型与烧造工艺的主要成果

五 若干重要的新认识和新方法

六 展望

古代玻璃烧制工艺与成分研究历程

一 中国古代玻璃概述

二 中国本土铅钡玻璃和釉砂的发现与初步探索(20世纪初至70年代)

三 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第一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四 中国古代玻璃发展演变谱系的确立(21世纪初)

五 中国古代钾玻璃和釉砂的科学研究(2010—2019年)

古代青铜冶铸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铸铜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二 重点矿冶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三 重要区域矿冶遗址的系统研究

四 基本成果与展望

古代青铜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历程

一 起始阶段

二 发展阶段

三 综合阶段

大事记

古代冶铁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冶铁遗存的调查发现

二 冶铁遗址的考古发掘

三 冶铁技术的相关研究

四 总结与展望

大事记

古代冶铁工艺技术研究历程

一 研究简史

二 冶铁遗址研究

三 铁器的材质工艺判定

四 结语

古代金银铅锡锌冶炼遗存与技术研究历程

一 炼金技术研究

二 炼银、炼铅技术研究

三 炼锡技术研究

四 炼锌技术研究

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历程

一 第一阶段:开始阶段(2001年之前)

二 第二阶段:兴盛阶段(2001—2015年)

三 第三阶段:深化阶段(2015年至今)

铅同位素分析研究历程

一 铅同位素考古在西方的发展历史

二 铅同位素考古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三 先秦青铜器铅同位素考古研究进展

古代玉器工艺技术发展历程

一 制玉工艺方面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二 玉科学技术研究概念及基础

三 结语

古代绿松石的开采、工艺和利用

一 20世纪2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三 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

四 21世纪初至今

后记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全十二册)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巍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全十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史 电子书
本书论述1919年至1949年的历史,从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到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南阳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对南阳地区汉墓的系统、综合性研究。书中首先对南阳地区的汉代各类墓葬及其遗物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利用年代学的方法对该区汉代墓葬进行统一分期、断代,明晰该区墓葬的年代序列和发展脉络;接着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该区汉代墓葬的文化结构,同时采取动态考察方式分析该区汉代墓葬文化演进的过程,总结该区墓葬制度及其区域文化特征;最后对以上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略作探索,同时对该区汉墓结构、墓主身份等相
中国百年老园透视 电子书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方法、视角、主要发现;第二部分叙述6个百年老园的历史变迁、发展脉络、前世今生;第三部分叙述25所老园产生、发展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第四部分是相关研究人员、特邀专家的研究历程与视角,反思和分析中国百年老园的历史变迁,提出未来幼儿园发展和深化相关历史研究的对策建议。
老北京实用指南(全2册) 电子书
《老北京实用指南》由《清稗类钞》编者、掌故大家徐珂编纂,初版于民国九年(1920年),增订三版出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该书内容分为十部分:一地理;二礼俗;三法规;四公共事业;五交通;六实业;七食宿游览;八古迹名胜;九杂录;十地名表。从目录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反映20世纪初民国老北京面貌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