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内论道:叶澜教育论文选

方圆内论道:叶澜教育论文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叶澜教育思想文选”第一卷,汇集叶澜教授30余年公开发表的论文。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五个板块:学术自述、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全书以“自述”开卷,以“师范教育”收卷,内容集中在教育学发展研究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中具有普遍性的理论问题上。既在总体上,又从具体研究领域,勾勒出教育学者直面“难题”,运用“方法论”利器,实现思想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会通式创生。

作者简介

作者叶澜,当代中国知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创始人和持续领导者。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教育学科组成员和召集人,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学术职务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代表作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新基础教育”论》《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等,代表论文有《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上、下)》《“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学术自述

从“冬虫”到“夏草”——“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生成过程的个人式回望

个人思想笔记式的15年研究回望

教育基本理论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

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

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

教育两大功能关系之探究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

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

构筑中国教育学科发展的世纪新平台

在路上——研究教育转型与教育学科研究转型

艰难的行进——学科发展意识的觉醒与迷乱

教育学科研究势态的变化与消长

在裂变与重聚中创生——2001—2005年中国教育学科发展评析

教育研究方法论

南斯拉夫教育科研中的方法论问题

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

向着科学化的目标前进——试述近十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

关于我国教育实验科学性问题的思考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

大学专业人员在协作开展学校研究中的作用

大中小学合作研究中绕不过的真问题——理论与实践多重关系的体验与再认识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学区系统终态变化的整体反思——上海普陀区中朱学区近十年教育实践与经验的研究总报告

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清思 反思 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

当前中国社会改革与素质教育推进的决策演进评析

素质教育推进现状及其原因辨析

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转变观念、开拓发展空间——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迎接挑战:在改革中走向新世纪——再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

深化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研究报告

“面向21世纪教育系科改革研究与实践”结题总报告

编后记

方圆内论道:叶澜教育论文选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叶澜。

得书感谢您对《方圆内论道:叶澜教育论文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探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选(一)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2011年至2016年较为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经修改调整后集结成册,内容主要涉及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重点探讨汉语师资建设、教学对象特点、汉语教学需求以及语言教学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抛砖引玉,为学界研究者及一线汉语教师提供参考,以期推动学界对东南亚汉语国际教育的进一步关注。
日本研究文选(1981-2020全2册)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40年学术研究成果特集。
道德自觉论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当前社会道德生活为根基,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基点,旨在增强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彰显道德自觉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
写作另论 电子书
写作是比较特殊的学科,很多知识点,学生因为个性不同理解接受不同。整齐划一的共性知识和套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收效并不理想。本教材的出发点,即尝试弥补类似的缺陷,立足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写作的精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套路并运用。本教材是作者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延伸,重在通过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达到写作时流畅输出的目的,并引用了一些写作实例向学生详解,能快速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并进而辅助学生的写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