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

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电气工程、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

本书关注电力储能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凝聚了作者近年来在电力储能、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及智能电网等领域的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电力储能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凝聚了作者近年来在电力储能、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及智能电网等领域的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全书分为3篇,第1篇为概论,面向电力系统的变革性发展,分析了储能应用于系统调频、调峰、可再生能源消纳、输配电阻塞管理、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等的作用,介绍了目前典型储能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发展态势。第2篇重点介绍了电池和飞轮储能的系统构成、电网接入拓扑及其控制技术,分析了复合储能的理论基础与控制方法,以及储能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第3篇分析了基于储能的微电网双模式运行与对等控制方法,储能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平抑与调频调压特性改善的方法,以及基于储能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

本书旨在从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出发,为储能技术和电力系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以适宜的储能,更好的技术经济性,满足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本书可供电气工程、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唐西胜,博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长期致力于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分布式电力与储能、交直流微电网等方面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

章节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篇概论1

第1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

11参与电力系统辅助服务3

12参与电力系统调峰5

121常规调峰手段5

122用户侧储能调峰6

13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能力8

131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特性8

132通过时移消纳弃风弃光9

133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充裕度10

14延缓输配线路升级改造11

15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13

16主辅结合,展现储能多重价值14

第2章主要电力储能技术16

21抽水蓄能16

22压缩空气储能17

23电化学储能18

24飞轮储能21

25超级电容器22

26超导储能23

27其他24

第2篇电力储能系统25

第3章电池储能系统27

31电池储能系统组成27

32储能PCS主电路拓扑32

321基于△/变压器拓扑33

322三单相变压器组合式拓扑33

323基于直流母线分裂电容拓扑34

324三相四桥臂拓扑34

325基于级联H桥的中高压拓扑34

33储能PCS控制技术35

331PCS数学模型36

332V/f控制45

333PQ控制46

334下垂控制47

目录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第4章飞轮储能系统50

41飞轮储能系统的结构50

42飞轮储能系统的主电路拓扑51

421主电路拓扑51

422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52

423电机侧控制器参数设计与稳定性52

43飞轮储能系统的运行控制55

431并网准备55

432并网运行56

433飞轮储能实验56

第5章复合储能系统66

51复合储能的提出66

52复合储能系统模型与分析67

521复合储能系统建模67

522功率能力的提高69

523内部损耗的降低72

524运行时间的延长75

53复合储能的控制策略76

531直接并联复合储能系统76

532通过电感器并联复合储能系统77

533有源式复合储能系统78

54复合储能应用案例81

第6章储能系统的大数据分析86

61大数据技术及其在储能中的运用86

62储能系统的数据分析88

621铅碳电池89

622BMS数据91

623PCS数据94

624储能系统数据采集及数据特点97

63基于聚类的储能系统数据分析方法98

631储能大数据分析思路98

632聚类算法介绍99

64储能大数据应用案例104

641数据预处理104

642数据清洗105

643初步统计107

644聚类的预处理——权重分配109

645聚类的预处理——手肘法确定聚类数112

646k-means聚类结果115

647电池健康状态分化120

第3篇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25

第7章储能在微电网中的应用127

71微电网中储能的作用和微电网的主要应用形态127

711微电网中储能的作用128

712微电网的主要应用形态131

72基于储能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132

721并网运行控制133

722离网运行控制134

723并/离网切换控制142

73基于储能的微电网对等控制146

731对等控制146

732改进下垂控制148

733主从下垂控制158

74微电网应用案例163

第8章储能用于可再生能源波动平抑166

81风电功率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166

811风电功率波动特征分析与建模166

812风电功率波动对系统频率和电压的影响175

813风电功率波动对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181

82储能平滑风电有功功率波动187

821多类型储能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总体架构188

822基于一阶低通滤波器的储能控制189

823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储能控制194

第9章风储联合参与系统调频调压204

91风储联合参与系统调频204

911电力系统调频204

912风电机组调频207

913储能参与风电调频211

914风储联合调频控制212

92风储联合参与系统调压214

921电力系统调压214

922风电机组调压216

923风储联合调压控制219

93风储联合参与系统调频调压220

931风储联合调频调压方案220

932风储联合调频调压控制策略222

933风储联合调频调压案例224

第10章基于储能的虚拟电厂231

101虚拟电厂概述231

102虚拟电厂资源模型234

1021可控电源模型234

1022不可控电源模型235

1023可中断负荷模型236

1024储能系统模型236

1025其他资源237

103考虑不确定性的VPP优化调度237

1031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238

1032求解算法241

1033虚拟电厂案例242

参考文献247

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是202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唐西胜。

得书感谢您对《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力工业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 电子书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实验技术、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技术、样品预处理技术、垢和沉积物特性及光谱法应用、水和废水特性及光谱法应用、煤和灰特性及光谱法应用、电力用油运行特性及光谱法应用、金属材料特性及光谱法应用、光谱法在大气及酸碱试剂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广域智能控制保护技术及应用 电子书
本书共有7章,分别为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系统概述、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系统的信息交互技术、基于广域信息的快速后备保护技术、基于广域信息的快速自愈控制技术、电网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系统构成方案、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系统的工程应用实例、总结与展望。
低压电力集中抄表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电子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低压电力集中抄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低压集抄系统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低压集抄系统的组成、下行通信技术及应用、上行通信技术及应用、电力用户户内双向交互技术、通信性能测试及功能测试技术、低压集抄运维技术、工程应用实例、低压电集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超级电容器及其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书
本书针对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制备、电气结构设计、电气性能、工作热行为、测试系统以及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超级电容器结构设计及其储能特性研究,堆叠式超级电容器,卷绕式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的热行为研究,卷绕式超级电容器的热行为研究,温度对储能特性的影响,超级电容器测试系统的研究,超级电容器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优化配置与调度技术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池储能在电网中的各种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了国内外储能技术发展现状;第2章主要介绍常用的电池储能技术;第3~6章介绍了分布式电池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包括分布式电池储能在电网中的优化配置、建模与仿真、布点定容与协同控制,以及多目标调度策略等。全书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介绍,内容紧贴当前分布式电池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