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对形而上学演变史的疏解基础上,对现代形而上学各种表征进行系统阐述,揭示其生成的动力系统,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哲学命运进行总体勾画。
内容简介
形而上学从古希腊诞生到现在,支撑了整个西方文明大厦从初创到辉煌,再到今天的黯然失色,其演进之路映射了西方文明的起伏与进退。
形而上学不仅局限于哲学界和学术研究领域,而且已经弥漫在整个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它不仅置学术研究于死地,也置整个理论和权威于死地,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国际关系和社会制度。
作者简介
作者余乃忠,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毕业,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近几年的主要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2012年以来出版专著2部。2008年以来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现代形而上学概念与本质
第一节 后世界的逆袭与清算:西方“形而上学”概念的演变与存疑
一 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
二 德国古典哲学重建的形而上学
三 马克思主义视窗中的形而上学
四 后现代主义话语中的形而上学
五 走向现代生活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似是而非:现代形而上学的“是”
一 过度的解释
二 概念的运动
三 平庸的模仿
四 异己的外观
第三节 数字的深度承诺:大数据时代的形而上学基础
一 数字本体论
二 虚拟认识论
三 公共实践论
四 丛聚方法论
五 娱乐生存论
第二章 现代性话语中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现代性话语的形而上学法则
一 隐喻
二 象征
三 异形
四 虚拟
五 游戏
第二节 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本质
一 “国家”“稳定”:从占有到守护
二 “公共”“责任”:从守护到增量
三 “弱势”“保障”:从增量到微分
四 “民主”“正义”:从微分到颠覆
第三章 “辩证法”中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原理的“非完备性”解读
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二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 历史的终结与辩证法
第二节 辩证法的限度与虚拟的是非
一 “联系”的丛扎
二 “辩证”的像素
三 “荒诞”的逻辑
四 “虚拟”的是非
第三节 “人化自然辩证法”的人化之伪
一 “人化自然辩证法”何在
二 “人化自然辩证法”何谓
三 “人化自然辩证法”何为
四 “人化自然辩证法”何从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的再沉思
一 旷久纷争的问题
二 言简意赅的回答
三 深度追击的凝思
四 典藏弥新的意义
第二节 走出历史唯物主义“失效”的关隘
一 历史唯物主义“失效”的诘难
二 何谓政治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
三 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向度的表征形态和解释功能
四 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向度的界分
第五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辨缺席”与实践理性
一 实践的提问
二 思辨的缺席
三 中国问题
四 马克思主义正统
第二节 “反对恩格斯”:语境还原抑或年代学消融
一 拟测双重依赖
二 重生市民社会
三 自反“信奉文本”
四 自创“恩格斯方式”
五 遵从西方概念
第三节 “解放辩证法”与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投资”
一 身份构造与“组合式”发展
二 解放模式与“等价链”
三 “话语游戏”与解放道路
第六章 “反形而上学”中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回到马克思”的问题、方法与原则
一 “回到马克思”的争论焦点
二 “回到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
三 相关争论问题的回应
第二节 海德格尔真理观的马克思主义暗示
一 “揭示着的存在”与“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
二 “参与到解蔽过程中去的自由”与“对必然认识的自由”
三 “根本性的非真理”与“绝对真理”
四 “经验迷误”与“实践标准”
第七章 现代形而上学与哲学命运
第一节 非政治介入的政治哲学式微
一 颠覆传统与权力意志
二 智者哲学与君主政治
三 乌合之众与精神骇俗
四 尼采现象与范式革命
五 政治型构与哲学使命
第二节 后哲学的思想之刃
一 科学昌盛与哲学荒芜
二 工具单一与语义歧义
三 形而上学与思辨疲惫
四 时代精神与哲学原则
五 哲学终结与思的永恒
第三节 马克思“消灭哲学”的出场语境与彻底意识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疑”
二 “消灭哲学”的“问题之伪”
三 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语义之辨
四 马克思“消灭无产阶级”的理论之彻
第四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
一 理论目标: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
二 研究对象: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
三 研究范式:从政治道德建构论转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
四 实现方式:哲学的现实化与无产阶级消灭自身的统一
第八章 现代形而上学批判与“中国道路”
第一节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非传统测度
一 分形:有序指代无序
二 分维:直言难尽曲意
三 分时:深厚并不固守
四 分阶:变差隐于一统
第二节 理论“偶遇”与民族感性世界化:马克思论中国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起源
二 中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性
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概念世界与事物世界
一 蚂蚁的爬行与道德实现的中国人
二 人的真正故乡与没有“非人”的天国
三 预定一切与应该如何行动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现代形而上学批判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余乃忠。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形而上学批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