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美、英、德等多国原始档案,详细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英美两国的军事战略发展,以及两国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基础及确立过程。
内容简介
与此同时,本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载体,特别从军事外交的角度,通过深入揭示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历史轨迹,对英美两国霸权的和平转移,并未掉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重大史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资料,为进一步深入认识英美关系的变化特点、认识它们在塑造国际关系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为和平崛起中的中国构建有利于自身的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徐蓝,1947年11月生于北京。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世界史学系主任,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2002-2007、2007-2011、2014-至今)。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数度出国出境访学。
出版专著8部(独著4部)、教材8部12册(主编2部)、译著3部(独译1部)、论文120余篇。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2年获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编 同盟的基础
第一章 战前英国的军事战略
第一节 “10年规则”的实施与废止
第二节 海军战略——从“一强标准”到重拾“两强标准”
第三节 空军战略——“一强标准”的威慑战略
第四节 陆军战略——勉强的“大陆义务”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的军事战略计划
第一节 美国军事战略计划的制订机构
第二节 “橙色”作战计划
第三节 “与盟国共同作战”计划的演练
第四节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
第五节 “胜利”计划
第二编 走向同盟
第三章 美国和平计划的失败
第一节 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会议计划的秘密谈判
第二节 罗斯福—韦尔斯和平计划及其失败
第四章 英美最初的军事接触
第一节 英美需要军事合作
第二节 布鲁塞尔会议
第三节 英格索尔的伦敦之行
第四节 汉普顿的华盛顿之行
第五节 戈姆利的伦敦之行
第五章 驱逐舰换基地
第一节 驱逐舰和英国舰队归趋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基地问题的由来
第三节 驱逐舰换基地
第六章 “ABC”参谋会谈与“ADB”参谋会谈
第一节 “ABC”参谋会谈的背景与准备
第二节 艰难的“ABC”参谋会谈
第三节 “先欧后亚”大战略的确立
第四节 “ADB”参谋会谈
第七章 大西洋会议与军事战略会谈
第一节 大西洋会议与《大西洋宪章》
第二节 会议上的军事会谈
第三节 会后美英在远东军事合作的发展
第三编 同盟的确立与发展
第八章 “阿卡迪亚”会议
第一节 会议背景和会前准备
第二节 初步的会谈
第三节 “W.W.1”
第四节 关于北非行动
第五节 关于远东太平洋战场
第六节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建立
第九章 北非战略
第一节 英美战略的协调
第二节 “体育家”计划的复活
第三节 双方再次协调战略
第四节 “C.C.S.94”和“火炬”计划的确定
第五节 作战方案的分歧
第六节 打破僵局
第十章 欧洲战略
第一节 欧洲战场重要性的共识
第二节 双方的战略分歧
第三节 丘吉尔与军方达成一致
第四节 未协调一致的美国战略
第五节 卡萨布兰卡会议
第六节 “三叉戟”与“四分仪”
第七节 “六分仪”与“尤里卡”
第十一章 太平洋远东战略
第一节 中途岛海战前的英美战略合作
第二节 双方的战略争论
第三节 美国战略开始占据主动
第四节 太平洋远东战略的重大调整
第五节 太平洋远东战略的最终成形
结语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是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蓝。
得书感谢您对《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