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童庆炳文集)

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童庆炳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童庆炳先生生前自己整理、收录、编辑的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童庆炳文集》之一,除“导言”论述关于文艺学的方法论问题外,全书分为四章,分别论述:文学活动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书中认为,文学活动的本质是审美,要在传统的文学的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四个本质论的基础上,增加体验说、自然说这两种层面,并用美学的视角看文学,于文学之中发现美。

作者简介

作者童庆炳,1936年生,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被誉为“文坛教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言: 关于文艺学的方法论问题

一、方法论的意义

二、方法论的级位

三、文艺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第一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本质

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

一、文学四要素和六种文学本质论

二、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对立统一

三、客观说和体验说的对立统一

第二节 文学活动在人的活动坐标上的位置

一、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二、人的活动系统中的文学活动

三、审美和文学的审美本质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演变与文学功能的演变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阶段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阶段

三、文学活动的自由阶段

第二章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客体

一、关于别林斯基的失误

二、文学创作反映整体的生活

三、文学创作反映富于特征的生活

四、文学创作反映情绪化的生活

五、文学创作反映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

一、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

二、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精神价值取向

一、三种艺术范式及其精神价值取向

二、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

三、工业文明的礼品和哲人的启示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

第一节 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的新观念

一、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历史回顾

二、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的新构想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浅层结构

一、语言一结构层

二、艺术形象层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

一、历史人文内容层

二、哲学意味层

三、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

四、内容与形式辩证矛盾的心理学内涵

第四章 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含义和意义

一、文学接受的含义

二、文学接受的意义

第二节 文学接受活动形成的条件

一、接受的对象

二、接受的主体

三、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之间的适应性及联系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一、文学接受的审美心理过程

二、文学接受的深层心理结构

附录

导言: 历史题材文学研究前沿问题

历史题材创作三向度

一、历史的向度

二、艺术的向度

三、时代的向度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五向度

一、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观问题

二、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历史真实问题

三、历史题材文学的价值判断问题

四、历史题材文学与现实对话问题

五、历史题材文学的文体审美化问题

“历史3”——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一、历史1和历史2

二、从历史2到历史3

三、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关系

重建·隐喻·哲学意味——历史文学作品三层面

一、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一——重建历史世界

二、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二——隐喻现实世界

三、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三——暗示哲学意味

历史题材文学的类型及其审美精神

一、历史题材文学是否要有历史根据

二、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类型

三、三种不同的审美精神

历史文学中的封建帝王评价问题

一、帝王形象创造需要“主体意识”的参与

二、帝王形象需要“最现代的思想”的评价

三、评价帝王的三要点

代后记

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童庆炳文集)是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童庆炳。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童庆炳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赵树理文集:焦裕禄 电子书
《焦裕禄》为赵树理的剧本集,取其中一篇《焦裕录》为书名。这本剧本集收录了《韩玉娘》《万象楼》《十里店》《焦裕禄》等六部赵树理的剧本。这些作品创作于1956年至1966年,影响深远。《焦裕禄》,是赵树理看了晋城县剧团排演的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的同名本子,认为剧中把焦裕禄神化了,于是,他深入兰考,到群众中去采访焦裕禄事迹,并写出了前三场,但终因陷入创作困境而辍笔。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
吉狄马加文集词语的盐 电子书
本书中收录的作品多为作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会议上的演讲和致辞,表现了作者在诗歌发展、文学发展、社会生活、学术思想上的不断探索,全面展示了作者的学术谱系、心路历程以及其诗歌成就。
东西方交汇中的中日文学与思想:共同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本论文集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创立90周年所举办的共同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东西方文化交流时代的中日文学、语言、教育、历史与思想”的成果之一,从学术角度对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中日两国文学、语言、教育、历史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与关系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反映了目前中日双方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现有水平。
文学概论 电子书
就目前的“文学概论”教材来看,存在“经典”的流失问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用经典、选经典,在体例上遵循了概论和经典文本“一加一”的模式。基于这样的体例安排,本书各章节主要包括文学的本质特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文学作品的起源、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文学创作的本质和一般过程,作家个性、素养及其后天养成,文体学及文体的基本类型,文学接受及文学批评的特点、类型、功能和原理。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文学理论最
文学欣赏 电子书
文学欣赏是高职院校公共素质课教材,主要针对刚入学大学生文化素养缺失,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传统中外文化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本书由一线教师编写,教材成稿前已经在学校使用多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全书分五个模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学及文学欣赏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介绍,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