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与美学观念的文化阐释

民族艺术与美学观念的文化阐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有关文艺学、美学、民族审美文化研究的论文结集,收录了作者已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具有宽广多维的视角。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六编,第一编“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论述和考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道”与中国传统诗性批评、早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石塔造型之文化意义阐释、中国传统悲剧文学的变体、中国诗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的融通等。第二编“少数民族艺术与审美”,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审美所体现的艺术人类学和文学社会学价值,这是主流学术研究少关注的领域,如少数民族神话与生命伦理观念的起源、图腾艺术与美学观念的演变、原始艺术哲学、少数民族原始诗学与汉语诗学的关系、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现实困境、造型艺术与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等,这对丰富当代文艺学、美学研究的学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编“中西诗学精神”,主要有中西艺术思维的文化哲学分析、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科学主义、接受美学与“道”等。第四编“当代文艺思潮论”,论述了后现代请境中的新潮文论、大众艺术的当代发展演变、批评家的角色问题等。第五编“民族区域文化研究”,主要研究了与区域文化有关的民族文化与跨境文化等重要问题。第六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海洋文明”,涉及海洋信仰、海生动物崇拜、海洋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张胜冰,1984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该系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自1984年起至2002年3月,在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后任广东民族学院中文系教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1996年破格亚升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民族文化与审美、比较诗学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编 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道”与中国传统诗性批评

中国诗学与美学精神的融通性——兼论中国诗学中道家思想资源的意义

早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古塔造型——山东长清古塔与南京报恩寺塔之比较及其文化意义阐释

从哀怨到感伤:中国传统悲剧文学的一种变体

中国现代文学中灰色人物形象及其美学蕴含

第二编 少数民族艺术与审美

从少数民族神话看生命伦理观念的起源

从图腾艺术看美学观念的演变

原始歌谣的艺术社会学透视——原始艺术哲学考释之一

从少数民族民间史诗看艺术类型的演进——原始艺术哲学考释之二

图腾艺术的神秘性及其象征意义的演变

环境伦理观念对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因素对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的影响

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当代形态

西南少数民族原始诗学与汉语诗学的关系

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现实困境与相关理论的探讨

造型艺术与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

第三编 中西诗学精神

顿悟与直觉:中西艺术思维方式的文化哲学分析

对当代文学批评中科学主义的检讨

接受美学与“道”

第四编 当代文艺潮论

后现代语境与新潮文论——对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论的反思

大众艺术的当代发展演变

批评家的角色问题

第五编 民族区域文化研究

滇文化与民族区域文化

滇文化与跨境民族文化

第六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海洋文明

中国海洋社会中的海生动物崇拜

略论海洋文明对中华民族心理的塑造

后记

民族艺术与美学观念的文化阐释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胜冰。

得书感谢您对《民族艺术与美学观念的文化阐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品制牌子:品牌设计的美学之道 电子书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阐述了对品牌设计的理解,令品牌设计更加形象化。
隋初唐书法美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隋唐文字学之于书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字学之于隋唐书法及其书学理论所起的奠基作用。隋唐五代的文字学成绩很大,尤其是字样学很有特色,文字学素养是书学研究者的基础,唐代大书家、书学理论家都在这上面有很深的修养,诸如虞世南、张怀瓘、李阳冰、颜真卿等。如果没有文字学的奠基,唐代书法美学要想傲视千古,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关键词 电子书
艺术作品是作者主观情怀、自我体悟和个性品格的外化,通过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作品于是表达出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无人机航拍美学:无人机视频拍摄、剪辑与调色 电子书
无人机摄影摄像技法完全解析,帮你轻松进阶航拍“大神”。
世界音乐与文化认同:民族音乐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文章选自《民族音乐学》(美国民族音乐学学会官方期刊),全部围绕“音乐与认同”这一主题,对民族音乐学中与认同和身份有关的术语、路径、对象、理论工具箱、价值取向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全书共包括《民族音乐学中音乐与认同的反思》《呼吁与回应》《斯拉夫民间音乐:演唱类型与自我身份认同》《古吉拉特邦的卡兰:种姓身份、音乐和文化变迁》《西赫托拉节日庆典上的身份认同和旋律运用》等1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