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修订本)

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修订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全面叙述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一部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商会发展的丰富史料基础上,就转型时期的中国商会组织做出了深入探讨,对我们认识近代商人社会与商业团体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对于修正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也有不容忽视的实证意义。

全书共16章,除第一章导论外,作者用15章的篇幅全面叙述了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兴起背景、发展、特征、经济政治司法等活动,及其遭遇所体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分析了以商会为代表的市民社会在近代中国的特点和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朱英,1956年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兼任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长。曾在台湾政治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任客座教授及客座研究員,另曾应邀赴美、加、法、奥、日、韩、新、澳等国出席学术会议或讲学。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代商会史等,曾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以及国家清史工程专项课题;出版《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商民运动研究(1924-1930)》等多部学术专著,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Abstract

序 一

序 二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缘起及旨趣

二 商会与市民社会研究

第二章 清末以前中国的强国家弱社会特征

一 封建国家对乡村基层社会的多重控制

二 封建国家对城市基层社会的严密控驭

第三章 清末之际国家对社会的扶植

一 国家对社会孕育的三种影响

二 晚清中国国家的演变

三 独立经济活动领域的形成

四 独立社会活动空间的产生

五 倡导设立新型商办民间社团

第四章 清末之际社会自身的发展

一 新兴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

三 晚清商人思想意识的发展演变

第五章 商会的市民社会特征

一 市民社会发展模式检讨

二 新式社团商会的诞生

三 商会的自治特点

四 商会内部运作的契约规则

五 商会的近代民主原则

第六章 商会的独立经济活动

一 联络工商

二 调查商情

三 兴办商学

四 维持市面

五 国际交往

第七章 商会的独立政治活动

一 抵制洋货与维护利权

二 参加立宪请愿与辛亥革命

三 调和各派政争

四 发展民主政治

第八章 商会的独立司法活动

一 争取受理商事诉讼权

二 受理商事诉讼概况

三 商事公断处的设立

四 受理商事诉讼的特点及影响

第九章 商会拟订商法的尝试

一 自拟商法活动的发起

二 商法讨论会的召开

三 自拟商法的成就与局限

第十章 商会的独立舆论工具

一 商会对创办报刊的认识

二 商会报刊的创办及其特点

三 商会报刊的作用与影响

第十一章 清末民初社会的扩充

一 商团的建立及其特点

二 商办地方自治组织的诞生

三 其他各类商办社团的兴起

四 民初实业团体的兴盛

第十二章 社会与国家的冲突与较量

一 全国商联会合法地位之争

二 商会与官厅行文程式之争

三 改组商会之争

四 从《商会法》之争看民初的社会与国家

第十三章 商会存废纷争

一 商会生存危机

二 商会应对举措

三 商会存废之争

四 新商会法要点

第十四章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一 国家对社会的保护与限制

二 社会对国家的回应与制衡

三 社会终被国家扼杀

第十五章 社会自身的缺陷

一 独立性不强

二 发展欠充分

三 政治权利有限

四 内部派系纷争

第十六章 市民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一 市民社会的作用

二 市民社会的软弱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

参考文献

原版审读报告

原版后记

修订本后记

文史哲研究系列

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修订本)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朱英。

得书感谢您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修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历史语境下的德国与欧洲(北京大学史学丛书) 电子书
学术论坛“历史语境下的德国与欧洲”论文集。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晚清科举考试用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