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化史(精)——孙昌武文集

隋唐五代文化史(精)——孙昌武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详实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自隋建立经唐代到“五代十国”分立这近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辉煌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本书全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特质及其发展规律,包括隋唐五代文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与思想环境、隋唐五代文化的主要特征、教育与科举、学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边疆诸族文化发展及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隋唐五代文化的国际影响等。

作者简介

作者孙昌武,1937年生,辽宁营口人。南开大学教授。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著作有《柳宗元传论》《佛教与中国文学》《禅思与诗情》等;点校、注释古籍有《观世音应验记三种》《韩愈选集》等;翻译有《中国的神话传与古小说》(日本小南一郎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孙昌武文集 出版说明

导言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与思想环境

第一节 繁荣强盛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二节 新文化队伍的结成与壮大

第三节 宽松的社会与思想环境

第四节 与边疆诸族和域外的交流

第五节 对前代文化的集成与发扬

第二章 隋唐五代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文化向更广大的社会层面普及

第二节 重视人生与关注现实的精神

第三节 雄奇超逸、宏伟壮丽的风格

第四节 文化诸领域的普遍繁荣与交融

第三章 教育与科举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科举

第四章 学术

第一节 经学

第二节 史学

第三节 地理学

第四节 小学

第五节 类书的编纂

第六节 《文选》学

第五章 文学

第一节 诗歌

第二节 散文

第三节 小说

第四节 词

第五节 俗文学

第六章 艺术

第一节 舞乐

第二节 散乐百戏与民众游艺

第三节 绘画

第四节 雕塑

第五节 工艺美术

第六节 书法

第七节 石窟寺

第八节 敦煌石窟——古代文化宝库

第七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历法与天文

第二节 医药学与化学

第三节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笔、墨、纸、砚的改进

第四节 建筑与交通

第八章 宗教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 道教

第三节 祆教、景教、摩尼教与伊斯兰教

第九章 边疆诸族文化发展及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 突厥

第二节 回纥

第三节 渤海

第四节 吐蕃

第五节 南诏

第十章 隋唐五代文化的国际影响

第一节 朝鲜

第二节 日本

第三节 南海及南亚诸国

第四节 中亚及西方诸国

参考文献

隋唐五代文化史(精)——孙昌武文集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孙昌武。

得书感谢您对《隋唐五代文化史(精)——孙昌武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电子书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
晋宋社会文化史论 电子书
魏晋玄学及其玄化风尚,是文、史、哲等多学科学者长期集中研究的课题,而本书“正题反作”,力求对当时反玄风思潮加以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内容既有魏晋玄学与玄风、士族社会家学门风等问题;也有晋宋之际北府地域学术群体与门第寒微学术群体的兴起及其学风特征等问题;还有涉及中下层社会文化上浮及其与上层社会文化混杂的雅俗融通问题,如东晋、刘宋时期佛教僧尼生活的世俗化及其参预政治活动,以及刘裕称帝过程中对术数文化的
国别文化史书系印度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稿按时间顺序,主要记述了印度史前、吠陀时代、列国时期、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戒日王朝、群雄割据时期、莫卧儿王朝、近代时期的文化。介绍了印度文明的起源,以及宗教、艺术、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情况,包括近代受西方外来文化影响的一些情况。除了介绍印度整体的概况之外,还介绍了印度各邦的一些具体情况。书中还简述了中国和印度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并且附录了中印两国文化的相互交流及影响概述。
晚清文化史(修订版)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清代的文化史。书中对清代的文化全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介绍,特别展示了晚清文化从传统向现代、从闭塞到走向世界的转折,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内容翔实,史料丰富,研究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