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者的抉择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对象是华夏最古老的一个边缘——华夏北方边缘。作者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径,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早期中国北方多元的游牧社会作一新考察。作者指出,汉代中原王朝与其北方游牧部族的互动曾造成三种不同的华夏边缘,也是三种人类生态本相——蒙古草原的匈奴、甘青高原河谷的西羌、东北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后来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模式化历史事件,许多都可溯及形成于汉代的此三种华夏边缘。作者期望通过情境化与反思性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当前中华民族体制下汉﹑满﹑蒙﹑藏等民族历史关系的一种新体认。

————————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导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著名历史学家)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宁夏考古所所长,考古学者)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制作。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

“游牧”不只是一种生产、消费与交换的经济手段,它还需要特定的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来与之配合……对于熟悉定居文明社会价值体系的“我们” 来说,游牧社会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挑战、刺激我们的知识理性;因为这样的刺激,我们或可得到些反思性新知。

——王明珂(本书作者)

作者简介

王明珂

1952年出生於台灣。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暨歷史研究所畢業;198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1992年獲博士學位。1994至2003年間,曾在四川西部群山之間,從事累計約一年的羌族田野研究。主要學術旨趣與志業為,基於歷史記憶與人類社會情境分析,研究古代華夏與華夏邊緣之形成及其歷史演變,以此建立一具反省與反思力的歷史新知,並期望此歷史知識記憶能促進人群社會之公平、和諧與共榮。

游牧者的抉择是2008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明珂。

得书感谢您对《游牧者的抉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