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本书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
内容简介
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交织和互动、发展主义与伦理主义视野下的行为方式变革,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建构与婚恋伦理的重塑,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宋丽娜,女,1983年生,社会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现任教于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现已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被困的自由婚恋
自序
第一章 婚恋问题研究径路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一)现代性视野中的婚恋
(二)私人生活变革与亲密关系兴起的视角
(三)打工经济与婚姻市场的视角
(四)评述
三 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
(二)具体方案
四 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第二章 婚恋形态多样
一 多元婚恋现象
(一)未婚同居
(二)闪婚
(三)逃婚离婚
(四)婚外情
(五)临时夫妻
(六)光棍
二 跨省婚姻
(一)跨省婚姻的现状
(二)跨省婚姻的发生机制
(三)跨省婚姻的特征
(四)跨省婚姻的社会意义
三 早婚
(一)早婚的发生与“结婚未成年”的呈现
(二)“结婚未成年”的社会效应
(三)“结婚未成年”的社会纠偏机制
四 双系婚姻
(一)“并家”的社会形态
(二)双系婚姻的运作机制
(三)双系婚姻的社会学意义
五 打工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婚恋路径重组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双栖性
(一)与农村生活的关联
(二)与城市生活的关联
(三)与打工生活的关联
二 两种婚恋路径
(一)相亲“噩梦”
(二)自由恋爱的“伤痕”
三 婚恋的双轨运作
(一)婚恋分离及其意涵
(二)婚恋的双轨运作
第四章 婚姻市场重构
一 稳态的婚姻圈被打破
(一)失婚的焦虑
(二)结婚成本急剧增加
(三)专职媒人的产生
二 婚恋要素重组
(一)婚姻资源的配置机制
(二)婚姻资源的竞争机制
三 农村的“光棍危机”
四 “重返光棍”的发生
(一)离婚率高升与“重返光棍”
(二)“重返光棍”的社会机制
五 婚姻市场的运作
(一)社会流动因素的影响
(二)婚姻秩序的困境
(三)双重婚姻市场
第五章 工厂恋情兴起
一 工厂情境
二 “爱情快餐”的兴起
(一)自由恋爱
(二)男性的“恋爱技能”与“恋爱套路”
(三)自由恋爱中的女性
(四)感情、金钱与性的博弈
(五)性别互动与婚恋困境
三 婚恋技术主义
(一)男女相处的“套路”
(二)婚恋选择中的理性
(三)性、爱情与婚姻的分离
四 工厂恋情
(一)“爱情快餐”
(二)婚恋套路
(三)婚恋变革
第六章 婚恋价值变革
一 婚恋风险及其呈现方式
(一)感情风险
(二)婚姻风险
(三)物质风险
二 婚姻失败的案例分析
(一)家庭贫困引发的逃婚和离婚
(二)网聊导致婚姻失败
(三)特殊缘由的婚姻失败
三 婚恋价值的四个转变
(一)从固态模式到多元化、流动性
(二)从道德导向转向感情导向、利益导向
(三)从公共性道德趋向私人性的体验
(四)从结构性的干预到自主婚恋选择能力
四 婚恋价值变革与农民的人生任务
(一)“为儿娶妻”的人生任务日渐负重
(二)父辈的应对策略
(三)子辈的顺从与逃离
(四)作为人生任务的“婚恋”
五 婚恋价值变革与体验式婚恋的兴起
(一)物质条件
(二)感情基础
(三)体验式婚恋、婚恋风险与婚恋价值
第七章 婚恋转型
一 婚恋秩序构建与婚恋问题纠偏
(一)婚恋秩序建构
(二)婚恋问题的纠偏机制
二 发展主义嵌入婚恋
(一)目标系统:家庭发展能力的凸显
(二)系统整合:规则理性化与关系的功能调适
(三)伦理规范:感情为重与价值标定
三 婚恋转型的呈现
(一)婚恋共同体
(二)婚恋伦理
四 婚恋转型中的逻辑陷阱
(一)个体的视角
(二)社会的视角
参考文献
致谢
婚恋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实践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宋丽娜。
得书感谢您对《婚恋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