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婚恋

精神的婚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叙述了基督教的神秘体验者在爱中追求神的完整经历。

内容简介

吕斯布鲁克是基督教神秘主义传统中最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他的首要著作即此《精神的婚恋》,写于14世纪,很快被译为拉丁文,后来又译为德文、英文、法文等,至今已经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日文)。它在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此书叙述了基督教的神秘体验者在爱中追求神的完整经历,其源头是吕氏本人的神秘体验和西方神秘主义传统。所以,它的神学、哲学的思想性浸透于如火如荼的神秘之爱的经验之中,其动人处乃是宗教、艺术与哲理的高度结合。“婚恋”是指人性(新娘)如何通过对基督(新郎)的炽热追求,而脱开自身的堕落和局限,重新与热爱于人的神相遇、相融,达到如神一般的精神境界。

神秘体验者与一般信仰者的不同是:她(他)们绝不甘心只通过意愿、理智、感觉和体制化力量来崇拜神、利用神,而要直接体验到神的来临,品尝与神相爱的至味。但人神结合的最大障碍是有限与无限的悬隔,所以她(他)们选择了深情之爱的道路,因为这爱如果至真至纯、发自人性灵魂的根底(此处极有哲理意味,受柏拉图、奥古斯丁、贝尔纳影响),那么她就既不依靠所爱的对象性在场,能超越或倒空自身个体,又不陷于空寂,而能进入灵魂的泉脉之源,在那里受到神的“触动”,最后与神直接沟通。这是与佛家入定不一样的另一种追求终极开悟或真理的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J.V.吕斯布鲁克,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译者导言

一、神秘体验论(神秘主义)和基督教

二、《精神的婚恋》出现的时代背景

三、吕斯布鲁克其人其书——《精神的婚恋》结构与内容简介

四、翻译此书的机缘、方式和考虑

致谢

序言

第一篇 行动着的生活

第一部分 “看哪”

甲. 看到物质对象的三个必要条件

乙. 看到精神实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二部分 “新郎来了”

甲. 我主的第一种来临——在道成肉身中

乙. 我主的第二种来临——带有新恩惠的日常出现

丙. 我主在最后审判之时的第三种来临

第三部分 “出去”

甲. 谦卑——众德行之基、之母

乙. 正义是实践德行的一件武器

丙. 灵魂是博爱王冠下的王国

第四部分 “去迎接他”

甲. 第一种方式:在所有关乎我们拯救之事的意向中朝向神

乙. 第二种方式:不要专注于任何与神同等的其它目标

丙. 第三种方式:安止于那超出所有被造者的神

丁. 从行动着的生活向内在的生活转移

第二篇 内在的生活

第一部分 “看哪”

甲. 看的三个必要条件

乙. 在我们内部的自然的和超自然的三重统一

丙. 在最高统一中出现的启明

丁. 得到这种启明的必要条件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新郎来了,出去”

甲. 第一种来临,进入心灵,以四种不同的样式出现

乙. 第二种来临,进入更高的能力,类比于涌出三股水流之源泉

丙. 第三种来临,进入精神的统一,比喻为造就一眼源泉的那道水脉

第四部分 “去迎接他”

甲. 对于迎接神的种种方式的引导式评论

乙. 通过中介迎接神在每个善行中,凭借纯粹的意向

丙. 无中介地迎接神,在三种不同的样式里

丁. 基督和圣者们是我们内在生活中的榜样

第三篇 沉思的生活

第一部分 “看哪”

第二部分 “新郎来了”

第三部分 “出去”

甲. 我们在神中的永恒存在,处于我们在时间中的被创造之前

乙. 在此沉思生活中得到我们永恒的意象

第四部分 “去迎接他”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附录一 吕斯布鲁克及其《精神的婚恋》中的“迎接”的含义

一、吕斯布鲁克

二、《精神的婚恋》中“迎接”的含义

四、结语

附录二 吕斯布鲁克神秘体验论中的时间意识——永恒之物还是时间性之物?

一、吕斯布鲁克断言无时间性的理由

二、时间的含义:胡塞尔与海德格尔

三、吕斯布鲁克时间讨论中统一性(单纯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四、永恒现在中的爱

五、爱中的记忆

六、世代时间或永恒现在中的家庭关系

七、结语

精神的婚恋是20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比] J.V.吕斯布鲁克。

得书感谢您对《精神的婚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时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 电子书
新时代中国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的问题亦随之出现。如何规范和引导企业家的经营行为,不仅是当今法学界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当今伦理学界亟待回应的问题。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
20世纪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20世纪为一个时段,综合考察精神分析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美学和文化批评话语的相互影响,从而勾勒出精神分析批评话语在20世纪的地图。主要研究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的基本概念、批评话语的变迁及其展开。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心理学经典译丛 电子书
本书着眼于儿童精神分析工作的伦理问题,也就是说,尊重孩子作为主体的存在,认为孩子能够承担自己的痛苦和欲望。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严格的伦理设置指引着她的临床工作:在孩子的言说中找到他的主体位置,倾听孩子的话语,哪怕这些话语陷于症状之中,陷于父母的言说之中,甚或陷于代际之间的纷杂噪音之中。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心理学经典译丛 电子书
本书介绍参与此次讨论班的精神分析家向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提出了一些和自己的疑难个案有关的问题。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凭借高超的专业技巧一一作答,并通过与其他个案进行类比,来帮助这些精神分析家找到并消除他们自身的阻抗,促使他们明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