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作为对两宋道学思理的接续,本书对于北宋五子及朱子的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实体与生生、理气关系、心性关系、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仁包四德等,都以当代汉语的习见概念做了解析性的阐发和论证性的思考。

内容简介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是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当代阐释和重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学术方向。既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的丰厚积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奠定了基础。当然,如何用现代汉语的哲学概念,接续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深度、重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内涵,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转变成当代意义上的活的思想,而不是以现代汉语梳理传统哲学的文本脉络、概念关联,通过“翻译”和解释将“理”、“气”等传统哲学概念嵌入到现代汉语的哲学文本当中,始终是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在语言和写作范式两个方面,都做了新的尝试。

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基本依照《太极图说》的论述次第展开。第一至第三章关注的是本体论问题,第四至第六章是有关心性问题的讨论,第七至第九章则着眼于儒家价值的现代阐释和论证。最后一章“一本”,是对理一元论体系建构中的要点的疏释和总结。

作者简介

作者杨立华,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出版专著三部:《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言

第一章 诚体与生生

一 对变化的恒常性的论证

二 使永恒变化得以可能的世界模式

三 分别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四 生生不已或永恒变化意味着差异的不断产生

五 对中国哲学史上相关问题的开展的回顾

六 有无永恒质料的问题

七 程子、朱子对张载太虚概念的批判

八 总结

第二章 无独必有对

一 主动与被动

二 有限与无限

三 时间与空间

四 体与用

五 聚与散

六 始与终

七 虚与实

八 形式与质料

九 道与器

第三章 万物化生

一 邵子对万物化生的思考

二 作为质料的形式

三 能动的形式与纯形式

四 能动的形式与生命

五 心灵

六 关于“心即理”的讨论

七 质料主义的问题

第四章 心统性情

一 构成心灵的诸要素

二 心与性的分别

三 人之性与万物之性

四 论寂与感

五 性、情之别与时间性

六 情与知

七 基础的情绪

八 四端与七情:分化了的情绪或情感

九 欲的问题

十 志与意

十一 思与虑

十二 自与我

第五章 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

一 用与生存境域的展开

二 感官

三 经验中的时间和空间

四 用的关联

五 语言和文字

六 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七 用与经验知识的产生

八 知识的专门化

九 经验知识的确定性

十 心灵的自我认知

十一 心灵的自我实现与德性之知

第六章 成己成物

一 再论自与我

二 欲求与权利

三 自我实现中的他者

四 对主观经验的超越:以庄子为例

五 论感

六 论自爱

七 论忧

八 忠诚

九 服从

十 牺牲

十一 嫉妒

十二 冷漠

十三 背叛

十四 颠覆

十五 沉沦

十六 礼俗

十七 政治

十八 历史

第七章 中论

一 天人之辨

二 心知第一:时间与空间

三 心知第二:情绪与情感

四 心知第三:思

五 应然与自然

六 知与无知

七 为什么要“允执厥中”

八 中之用

九 敬畏与和乐

十 中与正

第八章 仁说

一 天地之心

二 尽心与知性

三 “性相近也”

四 “为仁由己”

五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六 “继之者善也”

七 “心之德,爱之理”

八 仁义阴阳

九 仁包四德

第九章 四德

一 价值与风俗

二 创造

三 节制

四 公正

五 开明

第十章 一本

一 理一元论的关键

二 理气

三 体用

四 心性

五 形神

六 内外

七 生死

附录 朱子理气动静思想再探讨

一 从程颐对张载的批评说起

二 理生气与理必“有”气

三 理“有”动静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是201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杨立华。

得书感谢您对《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孝经与孝子故事 电子书
本书对《论语》一书分章节进行了注释、翻译,每节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书后还附录了歌曲《风雅依然》。
人生:思与诗 电子书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我的人生之路、思辨人生、诗意人生,全面展现了作者的一生及其对于人生、人性的各种思考。我的人生之路部分,展示了作者从儿时到晚年走过的路。思辨人生部分,展示了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诗意人生部分是作者写的二百多首诗,分为十五个篇章,“我的父亲与母亲”“我与老伴”“我与家人”“我与学生”“小城旧事”“思乡”“忆旧”“怀师友”“读书”“读庄子”“纪念毛泽东”“时事杂咏”“外出杂咏”“住院杂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 电子书
本书从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的教育与培训角度出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编排中又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内容涉及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的重要概念、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技术系统的进化、发明原理与应用、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科学效应与应用、工业工程方法、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以及6个内容丰富又实用的附录。本书各章都精心安排了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潘茂名研究与综述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潘茂名的游学生涯、潘茂名的故事传说、潘茂名签语101条最新注释、关于潘茂名的古籍文献记载、关于潘茂名的文物古迹、历代关于潘茂名的文艺作品、“潘茂名文化”的概念及内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