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影响康有为、梁启超的国学大师,他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本书可总览廖平经学全貌。
内容简介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四川井研县的廖平,无疑是一位值得高度重视的人物。他生当晚清、民国,治学勤奋,著述等身,声华盖代。他自经学而哲学,从人学而天学,“推倒一时,开拓万古;光被四表,周流六虚”。他的思想学说经历了“平分今古”“尊今抑古”“大古小今”“人学天学”等多次转变,最后却在以“孔经哲学”包容天下一切学术的构建和沉思中,寿终正寝。
对于他的学术,有人说他“风疾马良,去道益远”,有人说他“离经叛道,穿凿附会”,也有人说他“转捩乾坤,思想革命”,评价悬殊若此,却集于一人之身,实乃世之奇观。僻处西川的廖平,何以实现这多重身份的复合呢?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廖平全集》将为我们通观廖平的生平、治学、著述、思想等提供最直接的资料。
本书第一册收录:群经类:今古学考、古学考、经话(甲、乙)、知圣篇、知圣续篇、经学初程;
第二册收录:群经凡例、群经大义、群经总义讲义、尊经书院日课题目、经学六变记、尊孔篇;
第三册收录:伦理约编、孔经哲学发微、皇帝大同学革弊兴利百目、世界哲理笺释、家学树坊;周易类:周易类、易生行谱例言、四益易说、易经古本、易经经释、贞悔释例;
第四册收录:尚书类:书经大统凡例、尚书今文新义、书尚书弘道编、书中候弘道编、书经周礼皇帝疆域图表、经传九州通解;
第五册:诗经类:四益诗说、诗经经释;三礼类:王制订、王制集说、分撰两戴记章句、礼记识、礼运礼器郊特牲订、大学中庸演义、坊记新解、容经浅注、周礼订本略注、周礼新义凡例、周礼郑注商榷;
第六册:春秋类:谷梁春秋经传古义疏;
第七册: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
第八册:春秋左氏古经说义疏、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第九册:起起谷梁废疾、释范、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拟大统春秋条例、左传古义凡例、五十凡驳例、左传杜氏五十凡驳例笺、箴箴左氏膏肓、左氏春秋考证辨正、左传经例长编、春秋图表、春秋三传折中;
第十册:杂著类:地球新义(戊戌本)、地球新义(丙子本)、六书旧义、文字源流考、庄子经说叙意、庄子新解、墨辩解故序、楚词讲义、楚词新解、会试硃卷;
第十一册:游戏文、四益馆杂著、四益馆文集、集外文;
第十二册:医书类:隋本黄帝内经明堂、内经平脉考、诊皮篇补证、诊筋篇补证、诊骨篇补证、诊络篇补证、人寸诊补证、分方异宜考;
第十三册:三部九候篇、营卫运行杨注补证、灵素五解篇、疟解补证、脉学辑要评、脉经考证、伤寒总论、伤寒古本订补、伤寒杂病论古本、伤寒古本考;
第十四册:伤寒平议、伤寒讲义、仲景三部九候诊法、药治通义辑要、难经经释补证、巢氏病源补养倡导法、真藏见考、素问灵台秘典论篇新解;
第十五册:术数类:地理辨正补证、地学答问、汉志三统历表、撼龙经传订本注;附録:四译馆外编、六译先生年谱、六译先生年谱补遗;
第十六册:六译先生追悼録、传记与评论、井研艺文志。
作者简介
作者廖平(1852-1932),经学家。原名登廷,字季平,号六译。四川井研人。清光绪进士。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1913年任国学专门学校校长,1921年兼高等师范教授。早年受王闿运影响,专治今文。撰有《四益馆经学丛书》,后又增益为《六译馆丛书》。他一生研治经学,做出了超越前人的学术贡献,并起到了一个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他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廖平全集 1
整理前言
一、廖平生平與事業
二、廖平學術及其變遷
三、廖平的著作
四、《廖平全集》的整理
群經類
今古學考
校點説明
今古學考原目
今古學考卷上
今古學統宗表
今古學宗旨不同表
今學損益古學禮制表 此專表今、古不同者。
今學因仍古學禮制表 此專表今、古相同者。
今古各經禮制同名異實表
今古學考卷下
古學考
校點説明
古學考
經話(甲、乙)
校點説明
經話甲編卷一
經話甲編卷二
經話乙編
知聖篇
校點説明
知聖篇自序
知聖篇
自跋
鄭跋
知聖續篇
知聖續篇序
知聖續篇
經學初程
校點説明
經學初程
廖平全集 2
群經凡例
校點説明
王制學凡例
孝經學凡例
今文詩古義疏證凡例
今文尚書要義凡例
公羊春秋補證凡例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凡例
春秋古經左氏説漢義補證凡例
春秋左氏傳漢義補證簡明凡例二十則
左氏春秋學外編凡例
禮經凡例
容經學凡例附《儀禮》後
兩戴記分撰凡例
周官考徵凡例
樂經凡例
易經新義疏證凡例
論語彙解凡例二十八條
國語義疏凡例
四代古制佚存凡例
群經大義
校點説明
群經大義序
群經大義凡例二十條
群經大義一
群經大義二
群經大義三
群經大義補題
〔附〕尚書今古文分編目録
群經總義講義
校點説明
群經總義講義
尊經書院日課題目
校點説明
尊經書院日課題目
尊經書院堂課題甲午三月
尊經書院堂課題甲午四月
尊經堂課題目甲午五月
尊經書院堂課題目甲午六月
尊經日課題目甲午夏季
經學六變記
校點説明
四益館經學四變記
五變記箋述卷上戊午之歲,改去“今古”名目,歸之“小大”,專就六經分“天人”、“大小”。
五變記箋述卷下
八十自壽文代序
經學六變記
尊孔篇
校點説明
尊孔篇
廖平全集 3
倫理約編
校點説明
倫理約編
倫理約編附録
孔經哲學發微
校點説明
孔經哲學發微序
凡例共十四條
尊孔總論
史有經削表此如《春秋》削例,舊史本有,經則削之。
經有史無表此如《春秋》筆例,修《春秋》,筆則筆,史所無者,經可筆之。
四益館經學四變記 己酉年本
撥亂觀
貴本觀
流演觀
小大觀
天人觀
宇宙觀
〔附〕孔經哲學發微續編(嗣出)目録
皇帝大同學革弊興利百目
校點説明
皇帝大同學革弊興利百目
世界哲理箋釋
校點説明
世界哲理進化退化演説
家學樹坊
校點説明
家學樹坊序
凡例
家學樹坊
周易類
易生行譜例言
校點説明
井研縣藝文志
易生行譜例言
四益易説
校點説明
四益易説
易經古本
校點説明
井研縣藝文志
易經古本序例
易經古本
易經經釋
校點説明
易經經釋卷上
易經經釋卷下
易經經釋提要
貞悔釋例
校點説明
井研縣藝文志
貞悔釋例序
乾初九姤變大衍圖 六十四卦,三十三年,甲子起中孚,乾坤爲丙寅,二卦一年。
貞悔釋例卷一
貞悔釋例卷二
廖平全集 4
尚書類
書經大統凡例
校點説明
書經大統凡例
尚書今文新義
校點説明
尚書今文新義
書尚書弘道編
校點説明
書尚書弘道編
書中候弘道編
校點説明
書中候弘道編《書緯·璇璣鈐》:孔子删《書》,以一十篇爲《尚書》,十八篇爲《中候》。候通侯,《開元占經》引作《中侯》,“中侯”謂中鵠。《孟子》稱孔子“集大成”,猶射于百步之外,即《論語》“執射”之義。經立正鵠,以待後王射中,故《中侯》乃俟後之書,託古周公、成王,推爲大統。《荀子·勸學篇》“《詩》、《書》故而不切”,《列子·仲尼篇》“吾脩《詩》、《書》,將以治天下,遺來世”,皆《中候》之説也。另詳《皇帝疆域圖》三十一。
書經周禮皇帝疆域圖表
校點説明
王制九州三服千里一州圖第一
帝州九服九千里爲九州圖第二
尚書四帝四鄰十五服九州圖第三
周禮九服九分天下圖第四九分天下,董子亦曰九皇。
周禮九畿九州圖第五
周禮九服兼藩爲萬里一州立法圖第六
周禮九畿合詩六畿圖第七
禹貢九州推廣爲八十一州圖第八
尚書十一篇法古表第九《書緯·璇璣鈐》曰:孔子求得黄帝元孫帝魁之書,凡三千三百三十篇,乃删,以一百篇爲《尚書》,十八篇爲《中候》。按:百當爲十,十篇爲法古。王降爲伯,經據衰而作,追序往古時代,所謂皇降而帝,帝降而王。《史記》言尚者十餘見,皆由此起例。如數《皇篇》則爲十一,共爲二十九篇,與《藝文志》所列《尚書經》及大小夏侯章句解故合。
尚書四帝四鄰四表均分天下圖第十此圖已刊《哲學發微》中,今詳加考證,以發明之。
禹貢導山爲天九野圖第十一
禹貢導水爲地九淵表第十二舊圖水道皆在中國,今推而大之,不以九水囿於一隅,故但列表以解之。
職方九州内七外二圖第十三
尚書十夫與周禮五土合圖第十四
職方六裔配外十二州六氣六合圖第十五
周禮五土五民五動植即今全地球圖第十六
尚書五行五帝運圖第十七附論封禪
周禮五土五官均分五極圖第十八
土圭測地四方求地中總圖第十九
周禮帝制五官圖第二十
周公七篇圖第二十一
成王六篇圖第二十二六篇皆用“王曰”,爲主六府、六宗、六沴,凡言六者由此起例。
召誥素統洛誥緇統以西東方爲地中心圖第二十三
周五篇圖第二十四地統。《内經》:“天地之間,六合之内,不離乎五。”又:“地以五爲制。”
周禮十日十二辰辨方正位圖第二十五
帝典二十二人爲五運六氣圖第二十六
尚書皇篇六相圖第二十七
洪範五紀歲時月日星圖第二十八
禮運十二月還相爲本表第二十九
全球曆憲圖第三十
全球七憲圖
尚書五事圖第三十一
書經板詩周禮西東京十五畿之要圍圖第三十二
書經天下一家表第三十三
考工記輪輻三十以象月圖第三十四
尚書周禮七政會同圖第三十五
井田九區驗推爲大九州圖第三十六
周禮槷柯從衡求地中圖第三十七
夏殷周三統循環遷移干支圖第三十八
周禮吉凶齊十五服圖第三十九
召誥明堂位圖第四十
尚書四鄰萬五千里分二十一州圖第四十一
書經周禮小大分統表第四十二
《書經》采録經文,以先小後大爲次。
跋
經傳九州通解
校點説明
李光珠序
黄鎔自序
《春秋》《王制》《尚書》《周禮》九州疆域大小考
鄒衍爲《周禮》師説録四譯《地球新義》一段
《尚書·吕刑》屬於五極咸中有慶五極,皇極在中,配以四方之極,合爲五。
皇制第四圖説
皇制第五圖説
廖平全集 5
詩經類
四益詩説
校點説明
詩緯新解《詩緯》者,《詩》之秘密微言也。每以天星神真説《詩》,今略舉其文,以示大概,未能詳盡。
詩緯搜遺
詩學質疑
孔子閒居《禮記》篇目有相對成文之例。《坊記》爲人禽之分,《表記》爲士大夫之行。《孔子燕居》爲人學,《孔子閒居》爲天學,互文相起,各有淺深不同。
大學引詩爲天皇引書爲人帝考《中庸》天學,全引《詩》至數十見,不一引《書》。
詩經經釋
校點説明
詩經經釋原目
詩經經釋
三禮類
王制訂
校點説明
王制訂
王制集説
校點説明
王制集説凡例
王制集説一
王制集説二
王制集説三
分撰兩戴記章句
校點説明
分撰兩戴記章句凡例
宗派類
篇章類
義例類
禮記識
校點説明
禮記識卷上
禮記識卷下
禮運禮器郊特牲訂
校點説明
禮運禮器郊特牲訂子游大同學。○子游、子夏爲文學科,爲《中庸》之道。前定子夏言《詩》,爲君子儒,居北方,爲文侯師;子游言禮,傳大同學,居南方。二方二人各分居,故無所不統也。列子爲鄭人,去宋如楚,考《列》、《荘》所言,道家者流南人尤多。《論語》子游論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有末無本;子夏由君子以至聖人。是南北二大宗師,不妨斟酌,以求折中一是。
大學中庸演義
校點説明
大學中庸演義
坊記新解
校點説明
坊記新解序
坊記新解序例引《禮察》、《經解》、《度制》三篇注之,以當序例。
坊記鄭《目録》云:“名曰《坊記》者,以其記六藝之義,所以坊人之失者也。此於《别録》屬通論。”沈約曰:“《月令》取《吕氏春秋》,《中庸》、《表記》、《坊記》、《緇衣》皆取《子思子》,《樂記》取《公孫尼子》。”見《隋書·音樂志》。
容經淺注
校點説明
容經淺注
周禮訂本略注
校點説明
周禮訂本略注第一《周禮》爲《書》傳。如《王制》爲《春秋》傳,前已刊《王制訂本集説》,今爲《周禮訂本略注》,全與《書經弘道編》互相發明。
周禮訂本略注第二
周禮新義凡例
校點説明
周禮新義凡例四十七條
周禮鄭注商榷
校點説明
周禮鄭注商榷
廖平全集 6
春秋類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
校點説明
穀梁古義疏序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敘
重訂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自敘
重訂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凡例
重刻穀梁古義疏弁言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一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二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三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四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五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六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七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八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九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十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十一
重訂穀梁春秋經學外篇敘目
廖平全集 7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
校點説明
公羊春秋補證凡例
則柯軒經學叢書提要
公羊驗推補證凡例
序
素王制作宗旨三十問題
圖表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一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二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三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四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五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六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七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八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九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十
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第十一
公羊春秋補證後序
廖平全集 8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
校點説明
左氏古經説漢義補證十二卷序
左傳漢義證二十卷序
左氏古經説讀本二卷序見光緒《井研縣志·藝文二》。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一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二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三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四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五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六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七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八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九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十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十一
春秋左氏古經説義疏卷十二
春秋左氏古經説續篇附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
校點説明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二卷見《井研縣藝文志·經部》。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上卷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下卷
廖平全集 9
起起穀梁廢疾
校點説明
起起穀梁廢疾序
起起穀梁廢疾
起起穀梁廢疾跋
釋范
校點説明
釋范弁言
釋范
何氏公羊解詁三十論
校點説明
何氏公羊春秋十論
何氏公羊春秋續十論
何氏公羊春秋再續十論
擬大統春秋條例
校點説明
擬大統春秋條例
左傳古義凡例
校點説明
春秋左傳古義凡例五十則
五十凡駁例
校點説明
五十凡駁例廖季平未刊稿
左傳杜氏五十凡駁例箋
校點説明
左傳杜氏五十凡駁例箋廖季平未刊稿
箴箴左氏膏肓
校點説明
再箴左氏膏肓據清袁鈞輯《鄭氏佚書》本。
左氏春秋考證辨正
校點説明
左氏春秋考證辨正敘例
左氏春秋考證辨正卷上
左氏春秋考證辨正卷下
左傳經例長編
校點説明
左傳經例長編
春秋圖表
校點説明
春秋圖表敘
春秋圖表卷上
春秋圖表卷下
春秋三傳折中
校點説明
三傳折中敘
春秋三傳折中
宋曹殺大夫不名表
廖平全集 10
雜著類
地球新義戊戌本
校點説明
地球新義序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薛京卿《出使四國日記》一則
釋球
《樂記》《禮運》帝王論
《大雅·民勞》篇解
堯與三代九州無改革論
八行星繞日説
《周禮》師説陰祖大一統微言考
《百年一覺》書後
《易説》序
書《出使四國日記》論大九州後
地球兩京四嶽八伯十二牧説附圖
地球新義丙子本
校點説明
地球新義敘
《井研藝文志·地球新義二卷》廖平編
重訂地球新義凡例
地球新義卷上
地球新義卷下
跋
六書舊義
校點説明
總論六書名義
象形篇
象事篇
象意篇
象聲篇
轉注篇
轉注之字今略分爲十例
假借篇
假借十六例凡舊説已明者不録。
轉注假借對峙表
文字源流考
校點説明
叙一
叙二
文字源流考三十論
莊子經説叙意
校點説明
莊子經説叙意
莊子新解
校點説明
莊子新解
墨辯解故序
校點説明
墨辯解故序
楚詞講義
校點説明
楚詞講義
楚詞新解
校點説明
楚詞新解敘
凡例
離騷
會試硃卷
校點説明
會試硃卷 光緒己丑科
廖平全集 11
游戲文
校點説明
四益館游戲文篇敘
游戲文
四益館雜著
校點説明
闕里大會大成節講義 在聖廟奎文閣。
十翼爲大傳論
牧誓一名泰誓考
論詩序
續論詩序
山海經爲詩經舊傳考
《中庸》“君子之道章”解 此解爲《哲學發微》所遺,今補刊,以明其義。
孔子天學上達説
附 人天學説具於佛經説
墨家道家均孔學派别論
改文從質説 戊戌年作,曾刊《蜀報》。
大學平天下章説
哲學思想論
世界進化退化總表
災異論
天人論
忠敬文三代循環爲三等政體論
高唐賦新釋 “高唐”即下“高廣”,指天地言。《中庸》“高明配天,博厚配地”,博與廣義同,指上征下浮,即鳶飛魚逃之旨。又,高唐,《詩》作“高岡”,《易》作“高尚”,《蠱·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上天玄,下地黄,《詩》曰“陟彼高岡,我馬玄黄”,《易》曰“其血玄黄”。
佛學考原 《子史精華·釋部》
南皮纂輯左氏春秋説長編三十六門目録
荀子非十二子篇解 以十二子分六家,與《莊子·天下篇》、司馬《六家旨要》畧同。
中小學不讀經私議
洪氏隸釋跋 丙子年作
隸釋碑目表自序
隸釋碑目表
公羊春秋傳例序
治學大綱
重刻日本影北宋鈔本毛詩殘本跋
答江叔海論今古學考書并序
離騷釋例
四益館文集
校點説明
上南皮師相論易書
論學三書
譒譯名義三卷序
中華大字典序
圖書館書目序
省建秦蜀郡太守清封通佑王廟碑並頌
中外比較改良編序
孔教祆教之比較
清誥封朝議大夫張君曾恭人墓誌銘
清湖北勸業道鄒君墓誌銘
清授榮禄大夫江蘇候補道賀公暨元配謝夫人合葬墓誌銘
胡敬修先生及德配彭夫人七十雙壽徵言序
楊少泉夢語序
井研縣志序
縱横家叢書八卷自敘
駢文讀本序
文學處士嚴君家傳
何君俶尹六十壽序
集外文
校點説明
滎波既豬解
士冠禮以摯見於鄉大夫鄉先生解
月令毋出九門解
廛無夫里之布解
爾雅舍人注考
六書説
史記列孔子於世家論
兩漢馭匈奴論
五代疆域論
論尊孔
論立德立功與立言之分
三五學會宗旨
優級師範選科學堂第一次畢業訓詞
子書出於寓言論上
子書出於寓言論下
五行論
歷禮篇
大學十圖
大同學説
書陰曆陽曆校誼後
經學改良表
詩經國風五帝分運考
左氏春秋論
春秋孔子改制本旨三十問題
與康長素書
再與康長素書 癸丑六月
評新學僞經考
覆劉申叔書
廖宋同致章太炎書
廖平先生十五人之條議
代廖季平答某君論學書 曾上珍
代廖季平答某君論學第二書 金銘勳
代廖季平答某君論學第三書 廖宗彜
史記無其德而用其事説
會典學十要
游峨眉日記
麗矚亭詞序
冷吟仙館詩餘序
陸香初目録學敘
讀甲乙經跋
中外解剖學説異同互相改良説
氣血二管即中國榮衛陰蹻陽蹻説
珍廷唐先生八十晉一讌集序
邑侯廖公芷材德政頌
清旌表節孝誥封宜人李母孫太宜人墓誌銘
祆教折中目録
重訂六譯館叢書總目
書札一通 民國十九年
廖平全集 12
醫書類
隋本黄帝内經明堂
校點説明
黄帝内經明堂序
黄帝内經明堂卷第一 手太陰
《黄帝内經太素》篇目
《靈樞》隋楊氏《太素注》本目録
《素問》隋楊氏《太素注》本目録
《黄帝内經明堂》敘
舊抄《太素經》校本敘
《黄帝内經九卷集注》敘
《黄帝内經素問重校正》敘
《圖書集成·醫部》總目表 共五百二十卷
〔附〕攝生消息論
内經平脈考
校點説明
平脈考
内經平脈考 中多與相法相參。
診皮篇補證
校點説明
靈樞論疾診尺 皮篇
古經診皮名詞序
古經診皮篇 四益館古診法九種之一
釋尺
仲景診皮法
〔附〕楊氏《太素》論診皮 楊注於“色脈”、“尺中”與“皮膚”之説,有離有合,又有爲後人誤改者,今彙爲一篇,以證隋以前古説。雖誤讀經文,而終與後人“寸、關、尺”懸殊也。
診筋篇補證
校點説明
古經診法序目
古經診法十二種目録
診筋篇補證
筋門 録《圖書集成》
十二筋病表
診骨篇補證
校點説明
診骨篇補證
骨髓門 録《圖書集成》。
周身名位骨 録日本《經穴纂要》。
慈谿劉廷楨《中西骨格辯正》
〔附〕釋骨篇
診絡篇補證
校點説明
《診絡篇補證》引用《内經》篇目
楊氏太素診絡篇補證卷上
楊氏太素診絡篇補證卷中
楊氏太素診絡篇補證卷下
人寸診補證
校點説明
序
黄帝太素人迎脈口診補證
人寸比類輯説
《内經》脈學部位考 《醫學六書》之一,成都刻本。
人迎寸口診補證 四益館古診法十二種之一。
人寸診法分病表
人寸比較合病表 案:前表陰陽分病,一正一變,此詳合病,陰陽俱病。如表。
《内經》人寸比較分表
《内經》人寸比較合表
仲景人寸比較表
《甲乙》人寸比較表
《脈經》真本人寸比較表
《千金方》人寸比較表
《外臺》人寸比較表
左爲人迎右爲寸口駁義
分方異宜考
校點説明
四時總論
《素問·異法方宜論》 《太素》作《知方地》。
《靈·師傳篇》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順四時
逆四時
四時分方脈象名詞
肝脈弦
心脈鈎
脾脈代
肺脈毛
腎脈石
廖平全集 13
三部九候篇
校點説明
三部篇序
楊氏《太素》三部診法補證
附三部少陰《診任衝篇》。
楊注《太素》九候篇診法補證
十二經動脈表《類經圖翼》。
《經穴纂要·十二經動脈》
營衛運行楊注補證
校點説明
《靈樞·脈度篇》
《靈樞·衛氣行篇》
《靈樞·邪客篇》 楊本在《營衛氣行篇》。
《靈樞·營氣篇》此篇專論營血運行,故名篇。
《靈樞·營衛生會篇》
《靈樞·根結篇》
《靈樞·五十營篇》營者,運也。脈之運營,行有五十度,故名篇。
《太素·陰陽蹻脈篇》《靈樞·脈度篇》、《素問·繆刺論》。
《靈樞·衛氣篇》
《靈樞·口問篇》
附表圖
《醫門法律》駁議
靈素五解篇
校點説明
靈素五解篇序
靈素五解篇
〔附〕散解凡鍼刺之散見諸篇、有一二段遥解他篇數句者附此。但多遺失,録以待補。
脈
〔附〕散解凡脈法之散見諸篇、有一二段遥解他篇者,附此。
病本篇
病傳篇
瘧解補證
校點説明
脈學輯要評
校點説明
脈學輯要原序
脈學輯要評序
脈學輯要評卷上
脈學輯要評卷中
脈學輯要評卷下
跋
脈經考證
校點説明
脈法《靈》《素》《八十一難》真僞派别表
《脈經》以陰陽分藏府三十六診駁義 此法百無一用者。
朱子跋長陽醫書郭書今刊本名《傷寒補亡》,有朱子此跋原文。
西晉王叔和《脈經》原注:《唐志》不著撰人,《隋志》、《通志》、《通考》、《宋志》均有。
傷寒總論
校點説明
傷寒總論録《外臺》第一卷。
附《太素》《内經》《傷寒總論》補證並論四時病。
熱病説
五藏熱病
邪中
邪客
傷寒古本訂補
校點説明
傷寒雜病論古本首卷
傷寒之雜病古本第六《翼》本十卷
太陽病用陷胸湯法第六上二十一証,方十六道。
太陽病用陷胸湯法第六下心下爲腹,陷胸爲四日病總方名。泄心與陷胸當爲一類,今從泄心以下分爲五日腹病。
傷寒雜病論古本
校點説明
傷寒雜病論古本卷一從《千金》補。
傷寒雜病論古本卷二 據《千金》補。
傷寒雜病論古本卷三六經引《太素注》,《病源》日數,成本叙例補。
《病源》日數部
傷寒古本考
校點説明
補傷寒首三卷序意
補卷首
補卷一
補卷二
卷九
第十卷
傷寒古本考《聖濟總録》卷二十一起,三十三卷止,原書共二百卷。
平脈法砭僞平議 原書在《傷寒雜病論類編》十卷。
傷寒論四本編次 以成注本爲原本。
傷寒論方條辨編次
傷寒論尚論篇編次
傷寒古本考
傷寒古本考
傷寒古本考《外臺秘要》中唐本
傷寒古本考唐初本
廖平全集 14
傷寒平議
校點説明
陳修園《傷寒論淺注》凡例
張隱菴《傷寒集注》凡例
柯韻伯《傷寒注》總論
黄坤載《傷寒説意》五目舊首‘六經解’、‘六氣解’,駁已别見,略之。
錢塘錢天來《溯源集》
王安道《溯洄集》
柯氏《傷寒翼》
柯韻伯《傷寒翼》
喻嘉言《尚論篇》
瘟證平議 喻嘉言
宋郭雍《傷寒補亡》郭氏多詳瘟疫。
瘟疫平議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日本丹波元堅《傷寒述》
傷寒講義
校點説明
太陽篇六經傳變證誤太陽桂枝、麻黄文九首,‘少陽’篇二首,‘太陰’篇一首,宜汗五首,共十七首。
四時常病表 傷寒講義第一課
四時類病表
導引順時則四時不病表 傷寒第二課
四時正病由於所傷即病表 傷寒第三課
違時則留病内因表 傷寒第四課
四時外感所傷留病表 傷寒第五課
四時所傷間時而病表 傷寒第六課
吐法在胸經證《傷寒》正對法,其二爲吐。自三例之説,醫少用吐,亦不悉吐之專爲四日胸。今集經與隋唐舊説,以明吐法。吐法明,汗、下二法亦因之大顯矣。
桂枝原名陽旦湯條釋義顧尚之云:《脈經》九,《千金方》十卷,林億校《金匱》、成無己注本論並謂陽旦即桂枝湯,無可疑者。
傷寒講義
翼本桂枝當爲解肌條
桂枝湯講義三版
仲景三部九候診法
校點説明
仲景三部診法
仲景三部診法
仲景三部診法
仲景九候診法
辨厥陰病脈證篇
傷寒淺注讀法《金匱淺注·凡例》論脈條與此同,不再出。
藥治通義輯要
校點説明
藥治通義輯要卷一 原卷九
藥治通義輯要卷二 原卷十
難經經釋補證
校點説明
總論
難經經釋補證卷上
難經經釋補證卷下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校點説明
風病諸候上
風病諸候下
虚勞病諸候上
虚勞諸候下
腰背病諸候上
消渴諸痛候上
傷寒病諸候上
温病諸候
疫癘病諸候
冷熱病諸候
氣病諸候
腳氣病諸候
欬逆病諸候
五藏六府病諸候
腹痛病諸候
心腹痛病諸候
痢病諸候
濕病諸候
積聚病諸候
癥瘕病諸候
疝病諸候
痰飲病諸候
癖病諸候
脾胃諸病候
嘔噦諸病候
真藏見考
校點説明
真藏見考見爲用目望氣色診脈,經謂之捫循經脈,深不可見,經有明文。
素問靈臺秘典論篇新解
校點説明
素問靈臺秘典論篇新解天下一人例之本義。
廖平全集 15
術數類
地理辨正補證
校點説明
地理辨正補證序
地理辨正補證卷一
地理辨正補證卷二
地理辨正補證卷三
地理辨正補證卷四
地學答問
校點説明
地學答問
漢志三統曆表
校點説明
漢志三統曆表序
漢志三統曆表凡例
三統曆圖
三統曆表并圖
三統曆圖
撼龍經傳訂本注
校點説明
撼龍經傳訂本注
跋
附録
四譯館外編
校點説明
與廖季平書
廖氏學案序去秋在滬,屬作哲學史序,惟書名弗雅馴,故易稱《廖氏學案》。不知尊意以爲何如?
及門諸子書目序
四譯宬書目
中國文字問題
中國文字問題三十論題解
四譯宬經學穿鑿記二卷
命理支中藏干釋例
六譯先生年譜
校點説明
六譯先生年譜序例
廖氏世系表
六譯先生年譜卷首
六譯先生年譜卷一
六譯先生年譜卷二
六譯先生年譜卷三
六譯先生年譜卷四
六譯先生年譜卷五
六譯先生年譜卷六
六譯先生年譜卷七
六譯先生年譜補遺
校點説明
六譯先生年譜補遺
廖平全集 16
六譯先生追悼録
校點説明
褒揚文件 建議書 議決案 褒揚令
追悼會紀事成都 井研
誄詞 哀詞 哀讚 祭文
挽詩 外省 本省 本縣
挽聯 外省 本省 本縣
傳記與評論
校點説明
先王考府君行述
清故龍安府學教授廖君墓誌銘
井研廖先生墓表
廖季平先生評傳
廖季平先生傳
廖平
廖平先生評傳
我的父親廖平
井研廖季平師與近代今文學
廖季平先生與清代漢學
井研廖師與漢代今古文學
議蜀學
錢穆論廖平
馮友蘭論廖平
廖季平論離騷
井研學案
與廖季平論今古學考書
寄懷廖季平先生
寄井研廖平
壽廖君季平同學
愛智廬隨筆
哭廖季平前輩
六譯先生已刻未刻各書目録表
井研藝文志
校點説明
光緒《井研縣志·藝文》
廖平全集(全16册)是201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廖平。
得书感谢您对《廖平全集(全16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