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法研究(第二版)

人格权法研究(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我国法学大家王利明对人格权法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人格权法研究(第2版)》密切结合我国人格权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人格权的基本概念、体系、一般人格权、各类具体人格权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作者认为,人格权在现代民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人格权应当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篇,应当建立一个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相结合的完整的人格权体系。人格权法不仅应保护类型化的人格权,还要保护各类人格利益。

作者认为,具体人格权应当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信用权、隐私权、贞操权等类型。作者还认为,应当设置人格权请求权制度,从而完善我国请求权体系。对人格权损害的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形式。

作者简介

作者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1981年获湖北财经学院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长江学者等奖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人格权使人活得更有尊严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人格权概述

第一节 人格和人格权

第二节 人格权的性质

第三节 人格权的特点

第四节 人格权法律关系

第五节 人格权的分类

第六节 人格权与相关民事权利

第七节 人格权的产生与消灭

第二章 人格权法概述

第一节 人格权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人格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 人格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人格权法的渊源

第五节 人格权法的体系

第六节 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

第三章 人格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古代法中的人格权

第二节 中世纪的人格权制度

第三节 近代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

第四节 现代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

第五节 我国人格权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四章 一般人格权

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

第四节 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的关系

第五节 一般人格权的适用

第五章 人格权的延伸保护

第一节 胎儿的人格利益保护

第二节 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第六章 人格权的行使和限制

第一节 人格权的行使

第二节 人格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

第三节 人格权的限制

第七章 人格权商品化

第一节 人格权商品化概述

第二节 公开权

第三节 我国法律中的人格权商品化

第八章 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的侵权形态

第三节 侵害网络环境下人格权的责任

第二编 分论

第九章 生命权

第一节 生命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生命权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生命权的内容和生命权行使的限制

第四节 生命权与其他人格权

第五节 侵害生命权的责任

第十章 身体权

第一节 身体权概述

第二节 身体权的内容

第三节 身体权的客体

第四节 侵害身体权的责任

第十一章 健康权

第一节 健康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健康权的内容

第三节 健康权与相关概念

第四节 侵害健康权的责任

第十二章 人身自由权

第一节 人身自由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人身自由权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人身自由权的客体

第四节 人身自由权与相关权利

第五节 对人身自由权的侵害和保护

第十三章 姓名权

第一节 姓名与姓名权

第二节 姓名权的内容和限制

第三节 姓名权的本质及其发展

第四节 侵害姓名权的责任

第十四章 名称权

第一节 名称权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名称权的内容

第三节 名称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

第四节 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第十五章 肖像权

第一节 肖像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肖像权的内容

第三节 肖像权与其他权利

第四节 肖像权的扩张保护

第五节 侵害肖像权的认定

第六节 侵害肖像权的责任承担

第十六章 名誉权

第一节 名誉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名誉权与其他相关权利

第三节 名誉权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侵害名誉权的认定

第五节 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第六节 侵害名誉权的责任

第十七章 隐私权

第一节 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隐私权与其他人格权

第三节 隐私权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隐私权的性质

第五节 隐私权的价值

第六节 隐私权法律关系

第七节 侵害隐私权的责任

第十八章 贞操权

第一节 贞操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贞操权和相关权利

第三节 贞操权制度的发展

第四节 侵害贞操权的构成要件

第五节 侵害贞操权的责任

第十九章 信用权

第一节 信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信用权的内容

第三节 信用权在人格权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侵害信用权的责任

第二十章 个人信息权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的性质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中个人信息的发展与保护

第四节 个人信息权的内容

第五节 侵害个人信息权的责任

第三编 侵害人格权的责任

第二十一章 人格权请求权

第一节 人格权请求权概述

第二节 人格权请求权的内容和行使

第二十二章 侵害人格权的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一节 侵害人格权责任的立法体例

第二节 侵害人格权的责任方式

第二十三章 精神损害赔偿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五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第六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第七节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二版 后记

人格权法研究(第二版)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利明。

得书感谢您对《人格权法研究(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残障权利研究(第二卷) 电子书
本册是《残障权利研究》2015年第2卷第1期,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
金融法(第2版) 电子书
内容高度融合多种金融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可作为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等资格证书的参考教材。正文内穿插案例及其解析、实案广角(文字或视频)、思考与讨论、法规展台、视野拓展等栏目,方便教学互动。提供课件、教案、大纲、视频案例、参考答案、补充练习题、模拟试卷等配套教学资料,索取方式参见本书正文最后一页或左下角二维码页面内的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
经济法(第2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为适应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因此本书在内容和体例上与政法院校的经济法教材有很大的差异。在内容设置上,本书并不过多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历史沿革、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更不去解释经济法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议,除了简单介绍经济法基础理论外,主要选取了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关系**为密切的十项基本的经济法律制度加以阐述。在体例上,本书注重通过案例来解释重要的法律知
中国土地法治与土地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辑选了《法学研究》期刊论文13篇,内容涵盖19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改革,2003年以来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革以及2013年以来的农业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经济法基础(第2版) 电子书
“涵盖全面的经济法基础知识,实用法律制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