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阐释了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三卷,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贝尔纳·斯蒂格勒,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学生和好友。曾任巴黎国际哲学院教导主任、法国音像研究所副主任,曾指导过应用于文本、图像和声音的数字技术领 域的多项研究,现为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文化部负责人。他的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博士论文,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告读者
引言
第一章 电影的时间
1. 故事欲
2. 烦恼
3. 电影的两大根本原则
4. “电影幻觉”的意识
5. “库里肖夫效应”
6. 遴选、准则与记录
7. 录音的启示
8. 再论《访谈录》
9. 《美国,美国》
10. 重复与无意识
11. 《四点整》里的前摄
12. 《蚀》
13. 他者的时间
14. 电视
第二章 意识犹如电影
1. 精神灾难
2. 从客体图像到先验想象力
3. 好莱坞,工业图型法之都
4. 胡塞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共同关注的领域以及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5.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三重综合”
6. 康德的混淆
7. 认定的综合,即可再现性意识流的统一
8. “面对全体读者群”的康德意识的两个版本
9. 作为投映的质料的“自我”及其位置
10. “图像”与“图型”:作为“内感官与外感官共时化的能力”的知性
11. 作为“第三持留的一般系统”的意识的位置以及思维的活动
12. 谬误推理以及意识流中的不相符性本章概要以及“接受”的问题
13. 闪回:活跃了胡塞尔的电影
14. 统觉的基础
15. “流”的共时化与意识市场的构成,兼论“降解体系”
16. 新的前摄过程的悖论以及欲望的崩溃
17. 思想的未来
第三章 “我”和“我们”:美国的接受政策
1. “外在化过程”与思想的地缘政策
2. 皮埃尔·布尔迪厄谈电视
3. “大都市”接受:“我们”得以统一的条件
4. 现代性:“接受”的组织
5. “我”和“我们”“存在之痛”问题的出现
6. 特例与失望
7.“我曾有一个梦想”美国的“接受”政策,1912年
8. 电视全球直播1969年7月21日的圣体礼
9. 令人惊叹的人所具有的可怕的脆弱性
10. “接受”与发明,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1866—1776—1915
11. “广播电视”时代的时程区划和方位区划1998年7月12日
12. “巨流”与媒体节目表
13. 1997年的转折:文化超工业化的时代从发射机到服务器
第四章 我们的教学机构的动荡
1. 全球记忆术体系
2. 领土和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复制
3. 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
4. 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
5. 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
第五章 进行区别
1. “在世界之中存在”的空间性和一个“完全被忽视的”现象
2. 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3. 无科学:对此前部分的概述与再阐释
4. 在沙漠中“进行”区别
5. 作为“发明”的差异
6. 演变、未来与无差异
7. 现实性与可能性:从康德到海德格尔
8. 康德通过“进行区别所依据的主观原则”所要达到的目标,“相信”的必要性
第六章 技术科学与复制
1. 从现实到可能:技术科学的震撼
2. 在技术科学的诸多可能性之黑暗中确定方向
3. 批判哲学中的实践
4. 批判主义:对“发明”的否定
5. 我们想要什么?当今“进行区别所依据的主观原则”
6.从可能性到现实性:“技术科学—虚构”的行事性
7. 最不形而上的人民
8. 诸持留机制的聚合:该聚合已拓展到生物
9. 超工业化、超可复制性、普遍化了的行事性
10. 可能性事物的物理学
11. “接受”在遗产方面的各种新条件
12. 复制的权力
附录1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按汉译词音序排列)
附录2 中法专有名词对照表(按汉译词音序排列)
译后记
技术与时间 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人文与社会译丛)是2012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得书感谢您对《技术与时间 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人文与社会译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