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为“现代传播文丛”之一。高端、前沿、专业——年度对话,精英会诊传媒图景,学科、学理、学术——名家访谈,学者纵论传媒经纬。
内容简介
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
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
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介绍
总序
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
中国电视的“逢三变革”
本土化新闻与民生电视的生长
电视传媒本体意识的回归
收视率迷信与贵族化误区
电视改革的体制困局
中国电视的“冬天”还远吗?
公共声音的诞生与电视的“失语”
电视走进“竞合”时代
传媒教育正面对市场的挑战
结束语:未雨绸缪,在深化改革中开拓进取
2004:中国电视关键词
一、剥离与整合
二、目标与路径
三、版权与经营
四、媒介活动与“选秀”
五、付费电视
六、广电政策
七、网络电视
八、省级卫视
九、民营电视
十、频道改造与栏目改版
结束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
央视改革:无缝链接,稳步推进
频道制:走向“绿色收视率”
省级卫视:定位求突围
份额时代:不是PK,是竞合
“超女”:本土化的“真人秀”
电视剧市场:火爆有余,火候不足
直播·民生新闻·新媒体
结束语:态度·细节·诗意·智慧
2006:中国电视忧思录
收视率·收视份额·专业频道品牌化
电视市场化·行业安全
电视新闻·动画·纪录片
点评2006·展望2007
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
重塑中国电视的尊严
中国电视失去尊严了吗?
电视的尊严从何而来?
纪录片创作应有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
“新影”的新探索
明天向何处去?
结语:获得尊严要靠自身努力
电视艺术生态环境的忧思与净化——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
时代艺术·利润化倾向
观赏性·观众是上帝
收视率·炒作制胜·娱乐化
环境净化·哲学思维
学理·学科·学风
民族化:影视艺术的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教授
民族化:中国影视本土化的新理念
民族化:通古约今,横贯中西
民族化: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
民族化:全球化·现代化·文化保守主义
结语:文化守望
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自己的美学时代——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高鑫教授
自由言说的历史语境·学理路径
理念嬗变·学院派
高科技艺术·创造潜能·电视化
娱乐化·艺术本质·审美价值
基础与前沿·教与学
结语
高科技语境中电视艺术的文化生存——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凤铸教授
高科技语境:技术本体·技术崇拜
文化生存:价值导向·文化语境
电视艺术走向:精品战略
结语
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学术品格和文化立场——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
以世俗关注的名义:平面化、庸俗化、低俗化
解构主义的理念反叛:从艺术伤害到精神消解
恶性娱乐化:从艺术碎片到流行趣味
电视剧艺术批评:走出弱智和弱势困境
结语
大戏剧: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剧发展观——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华斌教授
大戏剧:艺术本体与载体
大戏剧:影视合流
大戏剧:视听特性和艺术个性
大戏剧:视听艺术的未来
中国电视剧三题:市场化·审美化·影像化——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伟国教授
市场化:四种力量和四种影响
现实主义:2005年电视剧的重要转向和回归
审美化:思想性通往观赏性的桥梁
影像化:从叙事手段到美学风格
结语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艺术生产战略与创新之路——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教授
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台
策略:经典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路径:优秀节目为王·精品意识·大制作
品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
体制创新:制播分离
理论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
组织创新:电视艺术家协会
结语
中国电视频道化生存的理论构想及其营销策略——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
兴起背景的四种必然:媒介·技术·受众·市场
频道定位:分众化·频道细分
品牌塑造:差异性·必视性
内容生产:频道总监·生产模式·欣赏指数
电视节目分销系统:辛迪加模式·制播分离
营销策略:整合营销传播
结语
本体变化·目标确认·思维创新:透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路海波教授
繁荣·泡沫: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考察
技能本体·素质本体: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本体变化
目标确认·思维创新: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
结语
视觉文化传播:一种传播形态和文化生产的理论构建——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
视觉文化传播:一个学术新领域的拓展
视觉文化传播的语境与表征
读图时代·景象社会·景观影视
视觉文化传播的生产与消费
合理的文化构成·视觉文化产业
结语
“电视秀”:从媒介景观到文化表征——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
媒介景观·文化语境
文化表征·媒介文化的实践
规则失范·媒介自律
精神超越·文化自觉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电视的三维空间——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
电视媒介的定位与功能:三位一体·公共责任·媒介服务
文化的一元与多元:媒介霸权·文化生态
创意的瓶颈与突破:选秀风·差异性传播·大片时代
产业的梦想与困境:传媒集团·资本运营·内容为王
突围与出路
结语
差异与融通: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外电视艺术比较——访中国传媒大学苗棣教授
全球化的视野与表征:广告盈利·收视率·制播分离
类型的复制与创意:核心竞争力·本土化·创意机制
电视体制的差异与融通:商业电视·公共电视·中国特色
结语
本土化: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
美学论:电视美学框架的初步建构
影视文化论:从美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观念论:五种新观念·五种视角·三品五时
传播艺术论:从电视策划到中国电视的道路选择
创新论:三种方法与两种思维
结语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访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教授
后记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是201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乘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广播电视名家访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