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赵月枝教授文集: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18篇论文分四篇章探讨中国与全球传播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赵月枝的文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从跨文化研究的维度收集了其18篇论文,18篇论文根据内在学术理路分成了四个篇章,第一编提供理论视野;第二编为“帝国时代的世界传播”;第三编为“世界结构中的中国传播”;第四编作者从国际和国内、国家和社会、政策和文化、主导性力量和挑战性社会力量、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层面讨论了当下中国和全球传播领域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我的跨国学术,我的跨国体验

第一编 理论视野

第1章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渊源、研究路径和学术前沿

批判研究中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术起源和发展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模式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奠基者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前沿

结语

第2章 意识形态的再次终结?

超越意识形态概念: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及其对认识论的批判

后结构主义和再现(representation)的终结

后现代主义中的话语、权力与利益

意识形态新批判的贡献与局限

意识形态概念何去何从

第3章 国家、市场与社会: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分析的基本立场

国家、市场、社会体验和挥之不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遗产

民主模式和方法论民族主义

从诅咒国家权力瓦解到分析国家的转型

传播、阶级构成以及社会冲突

公共领域还是社会钳制政治?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历史辩证关系

结论

第二编 帝国时代的世界传播

第4章 挑战主导叙事:海湾战争中的和平抗议与美国报章的意见/社论话语

研究方法和范畴

解读抗议:主导性新闻框架

“内部敌人”框架

“边缘怪异”(marginal oddity)框架

“合法争议”框架

和平运动自己的声音

新闻框架和美国的战争主导叙事

第5章 道德改革的局限:论新闻客观性与可持续性民主

道德改革运动的假设

什么是客观性道德

客观性的欺骗性

客观性的保守性

新闻业和自由民主的双重危机

走向可持续民主的新闻业

第6章 公共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新自由主义化

欧美广播电视新自由主义化的背景

市场化热潮

新自由主义化的影响

第7章 全球电信危机和产业重组的困境: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

第8章 帝国时代的世界传播:走向国家、资本和非政府组织力量的重新布局?

帝国和新型统治制度的建构

帝国传播的结构

后“9·11”世界帝国传播的强化

结论

第9章 媒体全球化与民主化:悖论、矛盾与问题

媒体的全球化

媒体民主化

媒体民主化的四次浪潮

媒体的全球化和民主化:矛盾与问题

第三编 世界结构中的中国传播

第10章 从商业化到集团化:中国报业在1980—1990年代的转型

商业化与中国报业结构变化:1978—1996

党与市场在综合类报纸里的融合:党报、晚报与都市报

国家策划指导的市场集中与合理化:1996—1998

社会主义报业集团

讨论和结论

第11章 中国电视:历史、政治经济与话语

改革前的中国电视:民族振兴雄心和外国规范模式的转变

当下中国电视的文化表现

全球市场环境中的中国电视:老问题,新挑战

第12章 有钱的、下岗的、犯法的:解读1990年代中国的小报故事

报摊: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分层的隐喻

有钱人

下岗工人

农民、流动民工和罪犯

小报在说些什么

第13章 “入世”:全球化、强国梦与中国报刊关于WTO的话语

研究设置

WTO协议:签署了,庆祝了,但是谁知其内容

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当做中国的归宿?WTO与市场法则

救赎“上帝”:等同于股民与富裕城市消费者的“老百姓”

中国内部的声音:谁在中国报刊中发言

对西雅图反WTO抗议的报道

结论

第14章 中国传播产业与“入世”:一种跨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

理解“接轨”的意义:两种流行的视角

融合的轨迹:一个跨文化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结论

第15章 手机之后,是什么?中国“数字革命”的社会层面再认识

中国国家决策及市场导向的“数字革命”的形成

能动社会:社会冲突和市场权威主义“数字革命”造成的险境

超越信息与传播技术:重提中国“数字革命”忘却的社会层面

结论

第四编 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第16章 一次世界峰会与一部中国电影:“信息社会”的多维景象

第17章 文化产业、市场逻辑与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

文化传播及其对替代性发展模式的追求:历史线索

“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逻辑,消费主义和文化多样性:当代批判

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政策与学者的角色:理论与实践

第18章 “向东看,往南走”:开拓后危机时代传播研究新视野

超越主导西方知识体系霸权,寻求基于“南方认识论”的“全球认知正义”

超越东西方文化本质主义,重构文化多样性和“另一个可能世界”想象

超越以英美为原点的“中心辐射式”研究议题

超越城乡割裂,走向“新乡土主义”?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是201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月枝。

得书感谢您对《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内加强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必要性和措施建议。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审判叙事 电子书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
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涵盖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助力从业者专业成长。
直播营销与案例分析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什么是直播营销,并拆解了直播营销在各行各业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