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他对古今中外文化与文明变迁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文化、文明、媒体和媒介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精辟论证,对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求解。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绪论 文化是一条河

一、曾经沧海:他梦、无梦、噩梦、梦游

二、巫山云雨:梦醒、寻梦、造梦、圆梦

三、梦魇惊醒,如何解梦?

第一章 问题意识: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四大“紧箍咒”

第一节 文明转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第二节 思想变迁:文化自卑、文化自觉、文化协商

第三节 文化产业:文化寄身产业面临倾销

一、基于数字技术的倾销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倾销

二、数字条件下文化如何倾销

第四节 跨国媒介:跨国媒介的跨文化传播生态

一、跨文化传播是否构成文化侵略?

二、进入中国的跨国传媒公司的“行为”

三、跨国传媒公司在苏联的“行为”

四、跨文化传播的精神实质

五、世界文化的在劫难逃以及中国当前的跨文化传播生态

第二章 有史可鉴:18世纪以来德国和美国如何崛起和文化建设

第一节 英国和法国主导建构的人类早期文明话语

第二节 18世纪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和文化观的确立

第三节 德国文化观的世界意义和影响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德国文化观的变迁与美国文明概念的话语博弈

一、德语思想界对“文化”概念的不懈建构和对“文明”观的批判

二、“文化”和“文明”概念的出走

三、“文化”和“文明”概念的分裂

四、西方文化被“伪装”成文明,东方文明被“编造”为文化

五、“文明冲突论”对德国开创的“文化”概念的颠覆和重构

第四章 文化建设:语境、路径与方向

第一节 语境:“二战”后国际范围内普遍性的文化自觉运动

一、美国文化寓言:从“大熔炉”、“沙拉碗”到“织锦”

二、欧洲的文化抗衡和文化保护

第二节 路径:中国文化的“狂飙突进”运动

一、“文明休克”下中国文化的脊梁

二、费孝通提出文化的自觉开启中国思想界的“狂飙突进”

第三节 方向:新媒体成就中国

一、认识媒介:从媒介言语、媒介语言到媒介话语

二、视角转向:从media转向medium后的修辞创新

三、捷足先登:传播研究领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转向

四、话语创新:基于新媒介的新知识生产的理论

五、实至名归:新媒体—新社区—新文化

第三章 理论假设:文化与文明之间的逻辑函数关系

第一节 文明和文化研究的几个视角

一、“人”的视角

二、符号视角

三、行为视角

四、传播视角

第二节 从传播视角看,文化和文明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文明和文化的逻辑函数关系理论模型

一、文明和文化的逻辑函数关系假设

二、由此函数关系推导出的一些基本结论

余论 在路上

关键词索引

重要人名中英文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传播与文化是201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飞。

得书感谢您对《传播与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审判叙事 电子书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
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涵盖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助力从业者专业成长。
态度研究与技术传播(英文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一项针对中国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在中国高校开设“英语技术传播(写作)”课程主要问题所持态度的定量研究。此项研究旨在调查在评定教授“技术传播(写作)”和该课程及相关专业设置可行性中研究对象态度所起的作用。这项调查将态度研究作为高等教育“英语技术传播”课程与专业设计研究手段,探究了一种全新、实用、系统的研究方法。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微课版) 电子书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技巧全解析
族群文化与乡村建设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典型的民族社会学著作,以南方少数民族乡村为例,探讨了村民自治制度下我国乡村村民的宗族意识、乡村社会基层权力结构、乡村精英的心态与行为、村民自治的民间基础、电视传播和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迁的影响,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状况、搞好当地农村的建设和治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