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核电公众沟通:政策工具影响接受度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当前我国开展核电领域公众沟通工作的两个试点城市——葫芦岛与汕尾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案例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多元回归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试图回答以下研究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民意能否被政府开展的公众沟通工作所影响,进而提升其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本书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政府试图影响公众接受核电项目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政策工具:科普宣传、政治动员与公众参与。科普宣传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旨在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认知水平与科学素养;政治动员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旨在激发公众的“集体主义情怀”,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情感认知;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旨在增强公众对政府、核电企业、科学家以及媒体的信任程度。(2)邻避主义理论所高举的“利己”假设无法完全解释公众在面对核电项目时的心理认知。本书发现,公众对核电项目的利益感知与对核电项目的风险感知会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但是在公众对核电项目的内心认知过程中,也表现出“非经济人”与“非理性人”的一面: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情感认知以及社会信任会显著影响公众的接受度,而公众的知识水平并不显著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3)不同的政策工具所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接受度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政治动员与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然而科普宣传难以有效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政治动员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集体主义价值”,加强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情感认同;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的社会信任程度;而科普宣传却难以提升公众的知识水平从而难以提升其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
章节目录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序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识别人性的假设:基于经济人与理性人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识别公众与科学的关系:基于科技社会学下的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识别公众与政策的关系:基于政策科学中政策反馈理论的探讨
第三章 中国核电项目选址决策过程中的公众沟通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
第二节 中国核电项目选址与前期工作的决策过程
第三节 核电项目选址决策过程中的公众沟通
第四章 概念模型构建
第一节 初始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第二节 引入政策反馈变量的概念模型与假设:基于案例研究
第五章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核电项目公众接受度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描述性分析结果
第三节 相关性分析结果
第四节 回归分析结果
第六章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公众沟通效果评估
第一节 政策评估的反事实研究思维
第二节 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其应用
第三节 科普宣传的沟通效果评估
第四节 情感动员的沟通效果评估
第五节 公众参与的沟通效果评估
第七章 公众沟通下的内心认知与外在干预
第一节 内心认知:经济人还是社会人
第二节 外在干预:公众走向社会人的可能
第三节 研究结论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焦点小组讨论提纲
后记
参考文献
后折页
封底
基于公众沟通视角的中国核电项目公众接受度研究是2020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郭跃。
得书感谢您对《基于公众沟通视角的中国核电项目公众接受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