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漫录(邓云乡集)

云乡漫录(邓云乡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文中有史,史中有文,关注和反思了二十世纪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邓云乡杂文作品47篇,题为“漫录”,所收作品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北京俗曲与北京风俗、中国民居清话、茶梦、中国民居清话、合众图书馆、清代中州文士、抄家情节、思旧谈雅、国学琐谈、世纪文化反思等。

作者简介

作者邓云乡,学名邓云骧,室名水流云在轩。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山西灵丘东河南镇邓氏祖宅。一九三六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译电员。一九四九年后在燃料工业部工作,一九五六年调入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院前身),直至一九九三年退休。一九九九年二月九日因病逝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燕京乡土记》、《红楼风俗谭》、《水流云在书话》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老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俗曲与北京风俗

中国民居清话

茶梦

杭州采茶姑娘

外行谈制茶

茶道的艺术

贮茶、泡茶种种

饮茶灵隐游仙梦

香烟与香烟画片

香烟东来实录

香烟牌子

香烟画片

字轴与苏裱

“倒打抓髻”

关于晋帮商人答客问

知堂座上说“风俗”

梁实秋文注趣

阴历年 ·中医 ·简体字

百年“商务”三题

夏瑞芳

胡适之

王云五

合众图书馆

香港大学

新亚书院与中文大学

吐露港的春秋

清代中州文士

清代河北学人

南书房行走

苏州状元谱

“末代状元”补充

八股文之谜

“破题”和“画〇”

吾乡先贤

曹雪芹与惠红豆

抄家情节

抄家清单

清代各种查抄

顾颉刚大名访古

有关芥川龙之介

《中国文化》与胡适分数单

胡适与王小航

赵元任与汉语拼音

唐德刚的打油诗

钱玄同手札

林琴南文学艺术

“小处不可随便”与“雅”

酒与文人

思旧谈雅

绮园古藤

“七夕”书感

“元配夫人”的韧性

京剧谈“趣”

国学琐谈

大观园二题

模型

民俗秋窗答问

一、元旦、春节

二、正月大节

三、烟火、花灯

四、八仙传说

五、八仙名人

六、食的等级

七、袍子和褂

八、过年吃饺子

九、火锅

十、春饼、春盘

十一、裙子

十二、古今眼镜

十三、历史名楼

十四、藏书楼

十五、拜年

十六、说“文”解“字”

十七、薛涛笺

十八、年画

十九、“红楼”之谜

二十、郑板桥

二十一、文人名号

二十二、诗词异同

二十三、柴米油盐酱醋茶

二十四、瑞雪丰年

二十五、韩柳文章

二十六、欧阳修和三苏

二十七、从席地到沙发

二十八、十二属相

二十九、老人节

三十、红叶与爱情

三十一、女词人李清照

三十二、二十四节气歌

三十三、天干地支

三十四、筷子由来

三十五、面条史话

三十六、各地口味

三十七、九九消寒图

三十八、阳历、阴历、皇历

世纪文化反思

古与今

学与思

新与旧

理与文

文与白

读与讲

中与外

土与洋

横与竖

简与繁

线与精

毛与钢

衣与食

住与行

云乡漫录(邓云乡集)是20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邓云乡。

得书感谢您对《云乡漫录(邓云乡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火烧云 电子书
丁建元作为著名散文家,也许不是这个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但是对于人间百味,他有着敏锐的感受力。本书畅谈旅行见闻,追忆村镇往事,记录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风景、每一个人物,构建了一座疏通宁静而忧伤的人生桥梁。读者在阅读后能感受到,相较于嘈杂的流行歌曲及无聊的肥皂剧,它能给予平和与宁静。各自的人生彼此不同,却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不论是喜欢在书里书外走过千山万水的读者,还是爱好人间闲谈、见识杂记的朋友,这都
随时的修养2:沙乡年鉴 电子书
在这本书里,有以上所有你喜欢的东西,而且绝对没有无病呻吟的文字。一本书,小巧的身材,舒服的手感,适合你在任何地方翻开它。行进中的地铁,弥漫着香气的咖啡馆,放松筋骨的沙发,公园被晒得微微发热的长椅……阅读它是一件绝妙的事情。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呼吸顺畅自由。阳光倾注在大地之上,灵魂也在此刻吸收热量。一切都觉醒了,然而一切都默不作声。
卧云楼笔记 电子书
《卧云楼笔记(精)》记载当世文人活动相当丰富,闽地重要文人如陈宝琛、高雨农、郑孝胥、林纡、李宣龚、梁鸿志以及地方诗人文友交往等,书中均有记录,有些得自传闻,有些则为作者亲历。如关於高梦旦,苏逸云写道:“闽侯高梦旦先生,近届诞辰,胡适之寿以联云:走路吃肉骂中医,人老心不老;喝酒写字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坐看云起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刊发在各类报刊上的散文59篇,共分为“飞花丝雨”“善爱悠悠”“虫吟田园”“行走红尘”和“万水千山”五辑。绝大部分篇目以旖旎秀美的舟曲山水为视野,有对自然风光的绚丽描绘,有对风土人情的简洁素描,有对亲情爱情的诗意书写,也有对历史山水的深情解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的文化感悟与审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