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

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舞蹈高等教育的教学用书。在中国当代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中,“中国古典舞”是个必须面对的话题。

内容简介

本书“综论”事实上是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史”。它不仅关涉到动作风格而且关涉到体能训练,不仅关涉到舞语特质而且关涉到艺术表达。

本书综合了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这一学科建设的求索、改进、提升、包容的进程,对具有学术价值的实践探索和理论陈述给予了准确的定位和恰切的评说;对于了解、把握这一学科的特质及取向,提供了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深邃的学理启迪。

作者简介

作者于平,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博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70~1980年任江西省歌舞团舞蹈演员。1980~1985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分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

1985~198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舞蹈学院,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6年4月被评为文化部专家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6年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院务工作),2001年6月调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2004年4月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2009年3月起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南艺舞学丛书编委会

绪论

第一单元

一、小引:从《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破题

二、中国古典舞:走向现实主义的舞剧艺术

三、“戏曲舞蹈”是中国舞蹈现实主义的传统

四、全面发展身体的基本能力需要学习芭蕾

五、作为学科建设专有名词的“中国古典舞”

六、七个“确定”搭建舞者能力和技术训练的“系统性”

七、借鉴芭蕾是为着实现中国古典舞训练的“科学化”

叶宁民族舞蹈观述评

第二单元

八、专注于“戏曲折子戏”的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

九、深刻理解戏曲舞蹈的讲究“传神”、活用“程式”

十、中国古典舞还需戏曲艺术的反哺和滋养

十一、游移在芭蕾和戏曲之间的“民族舞剧”

十二、“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传统为基础加以发展的“课程”

十三、诞生了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新型的中国古典舞模式

十四、端正学习态度的目的是创造新的舞蹈

李正一民族舞蹈观述评

第三单元

十五、深入分析民族舞蹈“细致环节”中的“韵律”

十六、“身段韵律”是神和形统一协调表现的整体

十七、“戏曲舞蹈”不是中国古典舞之“源”但也绝非“支流”

十八、以戏曲舞蹈为重要基础的“多元素吸收”

十九、丁宁为何说“古典舞”不是“古代舞蹈”

二十、追求以民族舞为主体的训练体系的形成

二十一、“敦煌舞”从“反弹琵琶的伎乐菩萨”中走来

王萍民族舞蹈观述评

第四单元

二十二、舞剧规律的“两个方面”只是“一个问题”

二十三、从感情出发统一协调不同的舞蹈风格

二十四、需要既提高舞蹈水平又不失民族风格的“结合”

二十五、戏曲舞蹈“以一个基本套路概括上下几千年”

二十六、历史舞蹈的再创造不能为古而古,以古是尚

二十七、舞剧《铜雀伎》未能体现出孙颖心中的“汉味”

二十八、敦煌舞姿风格的五个具体特征

唐满城民族舞蹈观述评

第五单元

二十九、中国古典舞须强调“能力训练”和“技巧训练”

三十、从“一”和“万”的关系中探寻各种动作的内在联系

三十一、孙颖“古典舞蹈”理论推演的逻辑

三十二、戏曲舞蹈并非“一无是处”的古典舞蹈

三十三、中国古典舞并非只能表现历史题材

三十四、建立一套为今天服务的民族的训练体系

三十五、中国古典舞要创造“具有古典精神的舞蹈形象”

孙颖民族舞蹈观述评(上)

第六单元

三十六、吴晓邦希望“专题讨论”重视高尔泰的“高见”

三十七、“如何超越旧传统建立新传统的问题”最值得研究

三十八、“当代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新古典舞蹈”

三十九、创建中国古典舞体系的主要任务

四十、戏曲舞蹈撑不起、也形不成古典舞审美体系

四十一、中国古典舞“主帅”李正一的视野、胸襟和意志

四十二、“身韵”教材建设的“五个出发点”

郜大琨民族舞蹈观述评

第七单元

四十三、有机结合“曲圆动律”和“挺拔竖立”

四十四、古典舞基训的特殊性和民族特性

四十五、身韵的“形、神、劲、律”与诸法“归一”

四十六、“唐韵”系列的“中国舞剧目”建设

四十七、寻觅与构建当代人心目中的“古典”

四十八、中国古典舞从戏曲向舞蹈的审美蜕变已告完成

孙颖民族舞蹈观述评(下)

第八单元

四十九、把戏曲动作排除在舞蹈之外是一种狭隘的浅见

五十、把“功夫”不着痕迹地吸收到舞姿身段中

五十一、舞蹈程式建构中的归整和应用中的变通

五十二、戏曲舞蹈的改革创新与古代舞蹈的文化整合

五十三、不能囿于“古典”二字而对当代视而不见

五十四、“中国古典舞”内在有现代化发展趋势

傅兆先民族舞蹈观述评

第九单元

五十五、确立“中国古典舞”在当代文化中的形象价值

五十六、借助“桃李杯”平台增强“中国古典舞”系统建设

五十七、“桃李杯”作为“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试错机制”

五十八、以“中国古典舞”的名义朝圣“中国民族舞蹈”

五十九、中国古典舞“教材研修”关注的若干问题

六十、“结合课”中国古典舞应该而且可以正名为“和合课”

求索中国古典舞“舞魂”之路——李正一、唐满城教授“身韵”课描述

第十单元

六十一、“古典图式”与“现实图像”之间的中国古典舞

六十二、孙颖式“中国古典舞”的精神诉求和价值定位

六十三、陈铭琦质疑“结合课”与孙颖声讨“舞蹈化”

六十四、“风格审美”还是“功能性训练”,这是个问题

六十五、在“反思”中找到未来更好的“发展思路”

六十六、中国古典舞的“徒劳追问”和“沉潜修为”

以“中国古典舞”的名义及其他——论中国古典舞学科的文化建设

第十一单元

六十七、“汉唐古典舞”需要“非垂直重心的适应能力”

六十八、孙颖深度质疑“京、昆”基础和“结合”决策

六十九、昆舞语言体系的元素提炼与立体化整合

七十、昆舞希望发现中国古典舞新的可能性

七十一、“三道弯”舞姿与“S”形动态的深度分析

七十二、敦煌舞的“体系性”来源于古代而形成于当代

中国古典舞深层结构的理论思考

第十二单元

七十三、“中国古典舞”是带有“复兴意义”的当代人的阐释

七十四、热爱传统、扎根传统、发展传统是我们的根本

七十五、中国古典舞是古典传统的现代创造

七十六、关注“古典化”探索过程中的“教学化”特征

七十七、“风格”在任何艺术叙事中并非“首要”更非“唯一”

七十八、增强“中国古典舞”建设的“艺术学科意识”

当代中国十大古典舞剧述评

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是2017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者于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刘柏坤 著:字体设计进化论 电子书
  这是一位“较汁”的作者极其用心写的一本字体设计书。柏坤有着典型的设计师强迫症,他为了得到想要的图书效果,从正文到封面,从字形设计、字体选择、字号大小、字间距离到颜色、用纸、手感等关于图书的一切细节都细细“盘问”,生怕我做“错”了哪一点。对于这样的设计师我知道在他眼中永远都不会有所谓的“完美”,因为他拥有不断追求细节和“进化”的能力。这本书只是代表了他现阶段能给予读者的好的东西,希望读者朋友能体会到他的用心。
论风光:摄影者的思想、理念与灵感 电子书
汇集国内外百位摄影名家佳作,展现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风光奇景,展示摄影名家不同的思想与争鸣。
科学超能方法论(第一季) 电子书
这是一个校园题材的科学搞笑漫画故事,高中生晁能看似只是普通的高智商学霸,实际他还是协助警方刑侦破案、执行特殊任务的秘密特工。晁能运用数理化知识,结合自己的超能力,解决了一桩桩棘手案件,剧情科学严谨,生动有趣。
中国经典纹样图鉴 电子书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上至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彩陶、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下至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瓷器、织物上的纹样,共80种,近200张中国经典纹样。这些纹样包括兽面纹、花卉纹、动物纹等具象纹样,还包括万字纹、几何纹等抽象纹样。书中对每一种纹样都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讲解了其结构和应用。每一张纹样图都经过重新设计绘制,并拆分了单独纹样,提取了中国传统色谱的色值,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
中国摄影大家谈 电子书
北京国际摄影周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通讯社图片中心、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共同承办的大型摄影艺术交流活动,也是北京市唯yi的由政府主导的摄影类国际文化艺术活动,这是北京摄影界的一件盛事。北京摄影周组委会与中艺网校历时一年的时间,邀请王文澜、王福春、朱宪民、那日松、李树峰、陈小波、晋永权、黄文、梅生、解海龙等中国zui具影响力的十位摄影